当地时间2012年7月27日晚20点12分,伦敦奥运会盛大开幕。据此前国际奥委会透露的相关数据显示,伦敦奥运会将是历届奥运会中打击兴奋剂力度最大的一届奥运会。由世界反兴奋剂机构认证的反兴奋剂实验室,将在奥运会、残奥会期间承担兴奋剂检测工作,检测数量将创历史新高,从7月17日奥运村开村至8月12日奥运会闭幕,算上常规检查和赛后对夺牌运动员的检测一起将进行约6250例检测,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奥运会规定每一位奖牌获得者都要接受药检,这个数据也将超过以往任何一届奥运会和残奥会兴奋剂数量的总和。
伦敦奥运两天爆出三例兴奋剂丑闻
“我们会跟兴奋剂斗争到底。”伦敦奥运还未开始,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就撂下狠话。可是偏偏有运动员不信这个邪——
7月28日,奥运开赛第一天,国际奥委会宣布,阿尔巴尼亚举重选手普拉库因为药检未过关,已被逐出奥运会。
7月29日,国际奥委会证实,乌兹别克斯坦体操运动员路易扎·加柳里娜药检未过关,被临时禁赛,等待B瓶尿检样本进一步检测。
7月29日,加勒比地区岛国圣基茨和尼维斯奥委会发表声明,确认本国著名短跑名将-塔梅卡-威廉姆斯为减轻可能遭遇的禁赛处罚而主动承认服用兴奋剂,目前她已经推出奥运代表团,这也是伦敦奥运会自开幕后2天时间内曝出的第三起兴奋剂丑闻。
如此看来,号称奥运史上最严格的兴奋剂检测,已显出威力。殊不知在今后的十多天比赛当中,还会有多少的兴奋剂让人无法“兴奋”。
兴奋剂缘何屡禁不止?
回顾奥运史上的兴奋剂使用案例,出现运动员过量使用兴奋剂导致生命危险甚至死亡的情况并非没有,即便是在近十几年时间内,也出现过女运动员过量使用兴奋剂导致内分泌紊乱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的例子,可为什么在当时和现在还有如此多的运动员使用兴奋剂,而且在反兴奋剂机构不断提升科技含量的同时,兴奋剂也没有任何消亡的痕迹呢?
NO1:增强肌肉力量几乎影响所有项目兴奋剂诱惑力难以抵抗
顾名思义,“兴奋”剂能够让运动员在参加比赛时身体、精神情况都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中,这些药物可以为运动员创造更好的成绩提供便利条件,这一点早在公元前3世纪的古代奥运会上就已经被人发现。当时的运动员尝试饮用各种白兰地或葡萄酒混合饮料,食用蘑菇,以便获得附加的“力量”来战胜对手。甚至在那个年代,已经有运动员用士的宁一类的生物碱与酒精混合在一起服用,以寻求刺激效果的记载。而在近代,兴奋剂的种类和方式变得多种多样,其中绝大部分能够起到的都是临时刺激身体爆发出更大能量的作用。
以“兴奋剂”届目前最流行的合成类固醇药物为例,这一类药物包含很多种类和名称,但唯一不变的是它们都是雄性激素的衍生物,服用类似的药物能够明显增强运动员的肌肉力量,众所周知的是,奥运会上几乎所有比赛项目都需要出色的肌肉力量,这也是为什么合成类固醇被禁这么多年,一直都没有彻底绝迹的原因。[pagebreak]
前美国奥委会运动医学与科学部主任、医学博士罗伯特-沃伊就曾说过:运动员为了提高成绩而服用类固醇是个全球性的问题。在所有的奥林匹克运动项目中,迄今还未听说运动员服用雄性合成类固醇的,仅仅剩下乒乓球、男女花样滑冰和女子体操等几个少得可怜的项目。沃伊博士宣称:在所有需要爆发力、耐力和速度的项目中,都有运动员服用雄性合成类固醇。
Deca-Durabolin,代卡-多乐宝灵,丙酸睾酮,葵酸诺龙。体育界著名的合成类固醇,肌肉纬度和力量增长效果显著,对肝副作用小。
因此单从药物作用上分析,是否使用兴奋剂几乎能够决定一名球员能否夺得一项关键赛事的冠军。如此之大的诱惑确实让很多运动员,教练员甚至国家奥组委难以抵挡,而这也是兴奋剂始终没有消亡的最根本原因。
NO2: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兴奋剂检测永远赶不上兴奋剂发展
监管不力,这是兴奋剂在奥运史上长期无法绝迹的又一个关键原因,1961年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在希腊雅典成立,国际奥委会也开始在1968年的格勒诺布尔冬季奥运会和墨西哥夏季奥运会上,第一次在所有比赛项目中正式实施了全面的兴奋剂检查。然而类似的检查并没有吓住滥用兴奋剂的运动员,倒是来势凶猛的“兴奋剂浪潮”一举冲毁了国际奥委会设置的“防波堤”。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现代五项的射击比赛结束后,前17名运动员中竟有13人兴奋剂检查结果为阳性,由于违禁服药的人数太多,以致有关方面未敢取消这些运动员的比赛资格。而且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容易被检查出的苯丙胺、麻黄素等兴奋剂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更不容易被查出的各种能够增强运动员个人能力的各种方式。
的确,随着国际奥委会反兴奋剂力度的加强,每一届奥运会被检测出使用兴奋剂的运动员人数都在减少,但这是否意味着兴奋剂已经开始退出奥运会舞台了呢?也不尽然,兴奋剂和反兴奋剂斗争,这就好像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欺骗者总能寻找到一些新的药物和方法战胜检查系统,从而保持领先地位。合成类固醇药物被查出,生长激素和红细胞生长素又被广泛运用,如今这两种激素再度被反兴奋剂斗士们揪了出来,可谁又知道暗处还有多少没被查出来的新型兴奋剂呢?
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兴奋剂检测手段,赶不上兴奋剂的发展,成为不争的事实。
兴奋剂检测任重而道远
众所周知,实施兴奋剂检查需要购置大量高新技术仪器和设备、建立专门的兴奋剂检测实验室、聘用和培训大批掌握检测分析技术的专业人员,耗资巨大。因此,兴奋剂的危害还应包括它给国际奥委会等国际体育组织和各国政府及反兴奋剂机构带来的巨额财政负担,导致的惊人浪费。
目前的兴奋剂检测主要包括了血样检测和尿样检测:
血样分析:血样检测的目的主要是补充尿样分析方法的不足,目前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目前仅用于血液回输,红细胞生成素,生长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睾酮等的测量。[pagebreak]
尿样检测:尿样检测是兴奋剂检测的理想样本。其优点在于:取样方便;对人无损害;尿液中的药物浓度高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尿液中的其他干扰少。
分析大体分筛选和确认两个过程。筛选即对所有的样本进行过筛,当发现某样本可疑有某种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时,再对此样本进行该药物的确认分析。在进行药物的确认分析时,尿样要重新提取,此提取过程与空白尿(即肯定不含有此药物的尿液)和阳性尿样(即服用过该药物后存留的尿样)同时进行,以保证确认万无一失。分析过程中按药物的化学特征和分析方法将所有药物分成四类,即:第一类:尿中以游离形式排泄的易挥发性含氮化合物(主要是刺激剂);第二类:尿中以硫酸或葡萄糖醛酸结合的难挥发性含氮化合物(主要是麻醉止痛剂,beta阻滞剂和少数刺激剂);第三类:化学结构和特性特殊的刺激剂(咖啡因,匹莫林)和利尿剂;第四类:合成类固醇及睾酮。尿样进入实验室,首先进行尿样ph和尿比重测定,然后按以上四类药物分成四组进行筛选分析,主要是化学提取和仪器分析两步,最后由计算机打出检测报告。
兴奋剂检测是一项难度很高,责任十分重大的工作。其难度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及其代谢物的种类多,变化大,禁用的百余种药物以原体或一个或多个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与人体体液中,因此,需要检测和确证的化合物多达几百种。除此以外,用药后的不同时间,这些化合物的浓度不断的发生变化,直到排出体外。
2.药物在人体体液中的浓度很低,药物在人体体液中的浓度常常是毫微克(即十亿分之一克)或更低的水平,因此对检测的灵敏度要求很高。打一个比方,如果在一个25*50m的标准游泳池中加入一勺糖,要求在池子的任何一处都可以测到糖的存在。
3.要求准确的定性和定量,不能有丝毫的疏漏和差错。兴奋剂的检测工作对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负有法律责任。检测者要对每一种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光普分析有全面娴熟的了解及足够的分析参考资料。所以,要准确的定量及判断是否超出了允许的水平,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
打击兴奋剂的工作漫长而艰难,远远不是奥运会这几周时间能够涵盖的,也无法靠国际奥委会一家之力。滥用兴奋剂已成为体育界的普遍现象,而且参与新型兴奋剂研究的实验室科技水平很高,打击兴奋剂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在检查数量、质量、处罚、法律、科学研究上都必须跟上步伐。全世界也认识到,检查和处罚无法彻底遏止兴奋剂泛滥,提高所有人对兴奋剂危害的认识,自觉抵制才是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