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控机床市场的不断转变

   日期:2012-06-20     评论:0    
               机床行业是国际公认的基础装备制造业,是战略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柱产业。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的机床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但随着制造业 市场需求的变化、产品升级需求的释放、“振兴规划”和“重大专项”政策的出台,产品结构在不断优化,机床行业将出现结构性复苏机会。

  目 前中国机床产业仅仅在规模方面具有相对比较优势,与机床制造强国相比,在结构、水平、研发和服务能力等方面都还存在明显的差距。但有些行业如铁路、航空、 能源等行业对机床依然有较大需求,尤其是汽车制造行业开始回升,说明数控机床特别是大型和高档数控机床的需求相对旺盛。

  机床市场的独特结构加快了变化速度,普通、低档数控机床需求大幅度萎缩,大重型和高档数控机床仍保持稳定。同时也带动了机床行业上的自动化产品的需求增大。变频器伺服、编码器等自动化产品在机床行业中应用了很多年。由于变频器的高性价比,所以变频器在经济型数控机床和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造中使用非常普遍。

   宝宇数控,作为一家专业从事数控机床、数控系统等产品研发和生产的综合性企业,在这一方面感受颇为深刻。在采访中,宝宇总经理林宙先生表示,浙江宝宇数 控机床有限公司视产品质量如生命,“品质成就卓越”,并通过自主研发和强强联手,五年内实现产品由中端向高端产品过渡,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林总分析:全球金融危机已对我国机床工业发展构成严峻挑战,但在政府投资4万亿元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大背景下,加速装备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有利 于化解金融危机造成的不利影响。未来10-15年是中国推进工业化的关键时期,电力、石化、冶金、船舶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为机床锻造企业孕育了巨大的需求。 中国未来几年机床行业的发展将非常乐观!特别是在金属切削领域,技术含量较高的CNC数控机床,逐渐驶入了高速发展快车道。

  近些年来, 中国的自动化发展非常迅速,本土的自动化企业也在逐步崛起,并且正在向中高档趋势发展。当谈到本土自动化企业时,宝宇数控林宙总经理说:“我们开始采用口 碑良好的欧美产品,但由于这些企业往往机构庞大,在售后服务和后续跟踪上有时滞后,维修周期较长。随后接触的一些本土化自动化供应商,通过产品测试,逐渐 发现中达电通产品质量高,整体服务也好,尤其后续服务非常及时到位。宝宇数控订单逐年大幅增加,目前成为中达电通重要客户之一。”

  “台 达的伺服马达编码器分辨率较高,对机床运动系统的平稳度有‘质’的改善,可以大大提高机床零件加工的表面加工精度和改善加工的光洁度。此外,中达电通为复 合车床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拥有极高的市场接受度,加工出的产品在精度、光洁度等方面效果极佳。在卷绕设备的多轴同步控制、凸轮运动、飞剪以及磨床的精密加 工等领域也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

  浙江凯达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生产机床的重点高新企业,对于自动化产品的选用有着苛刻的要求,凯达总 经理冯烈根先生表示:“目前我国机床市场采用的变频器大部分是日系品牌,但价格昂贵;与同类产品相比,在磨床、锻压机床等对变频器产品的功能要求较高的领 域中,台达变频器具有响应速度快、精度高、输出力矩大以及定位控制等特点,不仅提升了公司的机械自动化程度,进一步节能降耗,而且售后服务及时,性价比 高,所以受到我们的青睐。下一步将会考虑跟中达电通加大合作力度,比如台达的伺服等等。”

  其实,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 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冯总表示,国内机床企业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在产品结构调整上取得 了较大进展。为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许多机床企业压缩了低档、普通产品生产,加快经济型数控机床升级换代步伐,着力发展中高档数控机床及生产线等。中达电通 不但能够提供高性能伺服数控系统产品,而且还能够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量身定做”的整合方案,并且具有控制精度高、系统稳定性高、用户操作灵活的优点, 这一点是中达电通所独有的。

  作为数控机床的执行机构,伺服系统经历了从步进到直流,进而到交流的发展历程。而数控机床中的伺服种类繁多,可以预见随着超高速切削、超精密加工、网络制造等高精加工机床的发展,具有网络接口的全数字伺服系统、直线电机、高速电主轴等将成为数控机床行业的关注的热点。

   上述的伺服趋势,尤其在我国还处于装备更新换代的高峰期和工业产业升级的关键期,更是如此。目前,我国高档的数控金属切削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较低。预计 “十二五”期间我国数控机床消费将保持平稳发展,数控机床市场需求将呈现快速增长。中国的机床产业与国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机床企业应抓住机会不断发展, 提高自己的先进技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力争早日实现机床产品从低端向高端,从初级产品加工到高精产品制造的转变,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制造大国 到制造强国的转变。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