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大门向北斗导航开启 市场规模达4000亿

   日期:2012-06-15     来源:中国测控网    评论:0    
核心提示: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科学委员会执行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预计,2015年将形成1500-2000亿元的产值,到2020年将达到4000亿元。相关市场人士指出,在北斗系统民用化被逐步推向高潮的过程中,也给安防企业预留了足够的市场空间。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作为国家级别的战略规划,受到高度重视。但出于战略考虑,具体内容却鲜为人知。关于北斗系统民用化方面的推广应用,更是近期才开始浮出水面。

  今年5月28日,“2012中国卫星导航运营商大会”在深圳召开,吸引了近300多家卫星导航生产商、服务商参与,其中不乏安防运营商

  2011年12月27日,对于北斗系统民用化历程来说,是一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保留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有源导航定位和短报文通信服务的同时,从当日开始,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的无源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

  北斗系统虽然神秘,但并非无迹可寻,这一决定完全符合北斗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按照总体规划,北斗系统于2012年左右,首先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定位、导航和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到2020年左右,将实现覆盖全球的目标。

  国务院发布的消息一经公布,在市场中起到“一投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作为回应,广东、海南、四川等省在地面安防、交通导航、防洪预警、体育赛事等领域开始推广应用北斗系统。作为民用化应用阶段性总结,5月16日,在广州召开了“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此次年会以“走向应用的北斗”为主题,宣告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正式步入应用推广阶段。5月28日,“2012中国卫星导航运营商大会”在深圳召开,吸引了近300多家卫星导航生产商、服务商参与,其中不乏安防运营商。

  在北斗系统市场推广方面,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科学委员会执行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预计,2015年将形成1500-2000亿元的产值,到2020年将达到4000亿元。相关市场人士指出,在北斗系统民用化被逐步推向高潮的过程中,也给安防企业预留了足够的市场空间。

  “北斗”与GPS兼容,技术上各具特色

  北斗系统作为我国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为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目前正逐步进入应用推广阶段。

  据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专项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北斗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用户段包括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

  北斗系统与目前被广泛应用的GPS相比较,具备优势的同时,劣势也比较明显。在优势方面,北斗系统不仅实现短信服务和导航结合增加了通讯功能,还能全天候快速定位(包括通信盲区),其精度在亚太地区甚至超过了GPS。北斗系统的另一个特色是,向全世界提供免费服务,且在提供无源定位导航和授时等服务时,用户数量没有限制,并与GPS兼容。此外,北斗系统是自主系统,拥有高强度加密设计,非常适合有保密需求的关键部门及领域使用。在劣势方面,北斗一号系统属于有源定位系统,系统容量有限,定位终端比较复杂。北斗一号系统属于区域定位系统,目前只能为中国以及周边地区提供定位服务,且与GPS完善成熟的运营相比,未来处于不断完善之中。

  记者研究相关资料了解到,卫星导航终端中采用的导航基带及射频芯片,是技术含量及附加值最高的环节。而在导航基带中,一般通过导航专用ASIC硬件电路结合应用处理器的方案来实现。但此前的应用处理器多选用国外公司ARM处理器芯片核,需向国外支付IP核使用许可费用的同时,技术还受制于人,无法彻底解决产业安全及保密安全问题。

  在这种前提下,北斗系统多模导航基带及射频芯片实现国产化和得到规模应用,具有国家战略意义。

  “北斗”深入十大领域,与安防息息相关

  从2007年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至今年4月30日,我国已经实现了12次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将13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轨道,实现了对亚太地区的定位覆盖。

  在实现空间段建设后,地面段建设也逐步完善,相关地面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开始投入应用。目前,北斗系统应用除了在个人位置服务、气象应用、精密授时以及精细农业方面有所尝试之外,也给安防行业带来巨大市场空间。在应急救援方面,北斗系统开始在沙漠、山区、海洋等人烟稀少地区参与搜索救援行动。在发生地震、洪灾等重大灾害时,可借助北斗系统及时报告所处位置和受灾情况,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提高抢险救灾时效。同时,“便携式导航仪”等相关安防产品应运而生,并从研发开始进入量产阶段。

  在今年5月28日举行的“2012深圳国际智能交通展览会”上,记者了解到,“交通运输”成为北斗系统目前最重要的民用化领域。在道路交通管理、铁路智能交通、海运和水运、航空运输、特殊货物运输监管方面,北斗系统已开始发挥积极的作用。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通过在车辆上安装的北斗系统接收机和数据发射机,车辆的位置信息就能在几秒钟内自动转发到中心站,这些位置信息可用于道路交通指挥管理。在海运和水运方面,北斗系统可在任何天气条件下,提供导航定位,并通过短报文通信功能开发各种新型服务。而在特殊货物运输监管方面,北斗系统支持实时查询货物位置以及到达信息,在车辆偏离预定路径或发生盗抢、交通事故等意外情况下,可及时报告车辆位置及相关情况,实现有效的全过程运输监管。

  在交通运输细分领域,“车载卫星导航监管平台和监控服务平台”尤其受到关注。在“2012中国卫星导航运营商大会”上,该平台负责单位“交通运输部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的代表,介绍了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系列行业标准的贯彻和过检情况。同时,该单位还就如何推动两个平台的发展,提出了新的主张和建议。

  交通运输部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的代表在发言中所透露的商业信息得到了与会嘉宾的重视,与会安防运营商对此表示关切。

  出台卫星应用规划 发改委补贴卫星项目

  在卫星导航应用服务方面,美国GPS和俄罗斯GLONASS都采用了“军管民用”的方式。目前,我国北斗系统也开始向民用市场开放,则需要在政策方针上满足民用需求,并明确民用归口管理部门,避免管理上出现多重交叉与管理真空的情况出现。

  然而,记者从多方面了解到,目前北斗系统民用方面的职能部门并不明确。虽然我国开展了多年的卫星定位导航应用业务,但目前依然是各个部门只在自己管理的领域发展应用,至今仍未解决由哪个部门代表国家归口管理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民用领域。鉴于此,有专家指出,应根据我国特点来明确北斗系统的建设管理部门,可让总装备部负责北斗系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国家交通部负责北斗系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国家交通部负责归口民用管理;由国务院指定的副部长组成的部际委员会协调各部门间的关系。

  职能部门不明确,将影响北斗系统的推广以及产业化。近日,从市场上传来好消息。据消息人士透露,我国4月份决定以研发补助资金的方式对部分卫星项目进行补贴。补贴以研发补助资金形式下发,40%补贴给研制单位,60%补贴给应用单位。该人士还表示,此次专项支持将重点支持基于自主卫星的通信、导航和遥感三大领域的应用和推广,促进卫星应用产业规模化发展及卫星资源和重要基础能力建设。交通运输部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卫星导航产业化中心主任刘建证实了国家要给予北斗卫星项目资金补贴的消息。

  刘建在4月22日出席深圳市路畅科技有限公司举办的“北斗卫星导航产品发布会”时透露,国家发改委现在已经制订了国家卫星应用的十二五专项计划,近期将发布一批卫星导航产业化指南。同时,刘建还表示,规划将对北斗卫星的产业化应用给予资金支持,项目补贴额度高达30%,装有北斗卫星终端的车辆将有望享受过路费的减免,以此促进我国卫星产业的发展。

  无论如何,北斗系统要实现民用化,无疑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除了在项目资金上大力扶持卫星项目之外,应该在北斗系统建设、管理和应用方面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制度。 

       北斗系统转民用 将现4000亿元市值。

[pagebreak]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北斗系统向民用市场开放,需要通过市场方式将北斗系统实现民用化。在推广普及北斗系统方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建议,应借鉴GPS的先进经验,采取国家引导再加上完全开放的政策,走市场化的道路推进北斗系统的建设。

  与GPS相比,北斗系统虽然提供免费服务,且在提供无源定位导航和授时等服务时,用户数量没有限制,并与GPS兼容,但北斗系统的终端接收机(导航仪)的价格依然非常昂贵。这一点成为阻碍北斗系统推广普及的因素之一。从事该领域技术研究的王振林指出,GPS的终端之所以越来越便宜,就是因为其用户数量在不断上升,从而推动GPS实现了产业化。对于这个难题,国内企业也在不余遗力地研发量产,努力降低北斗系统终端接收机(导航仪)的价格。在今年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上,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与和芯星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推出一款“北斗/GPS双系统便携导航仪”,该导航仪采用和芯星通北斗/GPS双系统导航模块,却能以比车辆导航更低的价格推向市场,这给很多北斗卫星导航运营商带来了惊喜。

  在卫星导航应用中,车载导航仍是市场的热点。据统计,在车载GPS市场中,以GPS为代表的主流品牌有10多家,拥有独立品牌的车载GPS厂商多达300多家。仅以2009年为例,国内车载GPS销售额已经达到了50亿元,年销量增长率超过50%。

  GPS市场兴旺发达,也给北斗系统的市场推广带来希望。在北斗系统市场推广方面,刘经南指出:“要实现北斗系统总体规划,需要大量经费投入。估计到2020年左右,将形成4000亿元的产业,这还是比较保守的估计。”刘经南进一步表示,这是通过详细估算得出的数据,到2015年可能形成1500-2000亿元产值,到2020年则会增长到4000亿元。北斗系统民用方面拥有无限市场空间。

  广东省卫星导航产业初具规模

  记者从广东省政府网站上了解到,广东省在推动北斗系统产业上不余遗力。广东省不仅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决定的意见》,将卫星导航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予以扶持,还编制了《广东省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为省内北斗产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除了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广东省政府在财政上也做了相应部署,计划在“十二五”期间集中投入220亿元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这笔专项资金中,包括了支持北斗卫星导航芯片的研发生产,分别设立了“‘北斗’卫星导航高性能芯片开发”和“空间信息产品和服务”两个方向,重点突破手持移动智能终端导航系统芯片组的研发和产业化。

  3月5日,《珠三角卫星导航应用示范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审批,这标志着北斗系统第一个区域示范应用工程正式落户广东。据了解,珠三角示范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有三大项,总体归纳起来就是“123工程”。“1”是指开展一个北斗城市应用示范,示范点选择在中山市,重点开展城市应急管理、智能交通、城市综合执法管理以及人身安全保障服务系统的应用示范。“2”是指建设两个支持平台,包括公共技术支持平台和公共运营服务平台,这是示范工程中最重要的技术和服务支撑。“3”是指开展三个行业应用示范,包括广州公务用车使用管理系统、揭阳市重点车辆监控管理系统以及广东省民用运力国防动员管理系统的应用。

  据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透露,珠三角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周期为30个月,核定总经费超过两个亿。项目涉及内容广泛,包括公务车辆管理、重点车辆监控、民用运力国防动员管理以及城市应急管理、智能交通、城市综合执法管理和人身安全保障服务等领域。该负责人表示,今年下半年将全面启动示范工程的各项建设任务。

  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大省,广东在卫星导航产业发展方面,广东省卫星导航产业链结构完善,生产配套能力强,市场辐射面广、市场占有率高。据统计,国内60%以上的车载卫星导航接收终端都出自广东省,企业数量占全国50%以上,位居全国第一。由此可见,广东卫星导航产业已经初具规模。  民间市场活跃,企业积极寻找商机

  在北斗系统民用化进程中,“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功不可没。在“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组织的带动下,北斗系统建设与技术发展,以及在人才培育和民用化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在“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上,共有2000多位国内外卫星导航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出席活动。其中230多位国内外专家展示了在卫星导航理论、技术和应用方面的创新成果,有相当一部分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属于首次亮相。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组委会秘书长吴海涛表示,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已经成为北斗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除了学术上的推动北斗系统民用化,北京也启动了国家卫星导航产业技术创新孵化器。该孵化器将加速技术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和技术成果孵育,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渔政、水文测报、交通运输监控、森林防火和救灾抢险等领域提供解决方案,加快培育卫星导航产业集群,全面推进北斗系统民用的标准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此外,随着“珠三角卫星导航应用示范系统工程”逐步启动,广东省也在北斗系统产业化方面开始了有益的尝试。

  在企业技术产品化方面,深圳市路畅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圳五洲宾馆举办“车载北斗卫星导航系列产品发布会”,一次性推出了数十款车载北斗卫星导航产品。而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与和芯星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则联合推出一款北斗/GPS双系统便携导航仪,该导航仪搭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Nebulas多系统多频率高性能SoC,并以低价挑战GPS在我国便携导航设备市场的垄断地位。

  目前,车辆导航市场在GPS的大势之下,企业对北斗系统民用化的趋势有所保留。多数企业对北斗系统长期看好,短期则存在诸多疑虑。

  深圳市盛波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长城认为,虽然北斗系统转民用会存在商机,但目前国家职能部门归口不明晰,相关扶持政策也没有落实,再加上北斗系统网络覆盖精度不够,终端导航仪等产品价格昂贵等原因,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刘长城表示,起码在五年内,北斗系统相对GPS而言没有优势。

  在涉及北斗系统车载导航产品生产的企业中,深圳市翰盛科技有限公司较早介入,其产品通过交通部检测认可。谈及北斗系统的竞争优势时,深圳市翰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江灏表示,目前北斗系统导航处在民用化的初始阶段,最大的优势便是政府的扶持政策,如果没有这一点,北斗系统凭借技术与价格,都无法与GPS竞争。

  “拿到北斗系统模块后,供应商都会提供相关的参数,在产品生产方式上与GPS没有太大的区别,何况现在生产的多数都是双模产品,兼容GPS和北斗系统。”在北斗系统产品生产方面,江灏表示不存在问题。

  实施“三步走”战略 稳步推进北斗民用化

  套用时下一句广告语,“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有专家指出,北斗系统民生应用方面拥有广阔的空间,其应用空间只会受想象力的限制。

  截至今年4月30日北斗“一箭双星”成功发射,北斗系统建设应用将实现从“单星研制”向“组批生产”过渡,北斗系统也开始进入了组网高峰期。按照“质量、安全、应用、效益”的总要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稳步推进。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称,第一步是在2000年建成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使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第二步是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左右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第三步是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在系统建设方面,现在一切都在按计划顺利实施,目前11颗组网卫星的导航精度已经远超去年,在中国主要地区定位精度达到10米级。未来北斗性能还会进一步提高,我们对此充满信心。”冉承其介绍说,泰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国家已经对北斗系统的应用表示出很大兴趣。在国内市场需求方面,中科院院士、中国卫星导航应用管理中心研究员杨元喜指出,中国卫星导航需求旺盛、市场巨大、竞争激烈,未来北斗系统的目标是占据80%的中国市场,20%的世界市场。

  有机遇就有挑战,北斗系统面临第一个挑战便是加快部署抢占市场。有专家指出,导航卫星设计和研制水平决定着系统的性能,北斗系统与其它卫星系统在抢占市场份额时,关于性能方面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此外,北斗系统建设还需要国家持续投入与支持,以确保其在未来发展中的优势地位。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