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九号飞天在即 盘点我国古代“火箭家族”

   日期:2012-06-12     评论:0    
核心提示:神九飞天在即,各系统进入最后“彩排”阶段。神九此次在轨时间为13天左右,将是我国载人航天在轨时间最长的一次。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是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的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据悉,我国神舟八号的成功飞天,正是长征二号F遥八的功劳。

  

  (资料图:担任神九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八)

  神舟九号的发射必将使我国的航天事业步入新的阶段,而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显然离不开运载火箭的“鼎力相助”。而现代运载火箭就渊源于古代火箭。古代火箭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同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探索相结合,才最终发展成为现代的运载火箭。而说到古代火箭,就不能不提到中国的贡献。

  准确地说,火箭是由中国人发明的,中国是古代火箭的故乡。由中国古代科学家最早运用火药燃气反作用力原理创制的火箭,在当代科学精英的手中发展成为运载飞船升空的大力神,这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引以为自豪的辉煌成就。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中国古代的“火箭”。

  “火箭”这个词在公元三世纪的三国时代就已出现。[pagebreak]

               

  但直到北宋才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最原始的“火药箭”。火箭出现后,在中国被迅速地用于军事行动和民间娱乐中。公元12世纪后,原始的火箭经过改进后,广泛地用于军事。到了元、明时代,火箭兵器在战争中有了很大发展,并发明了许多与现代火箭类型相近的火箭,相继出现了二虎追羊箭、九龙箭、一窝蜂等火箭,这些都利用了火箭多级串联或并联(捆绑)的技术。

  (资料图:我国古代火箭)

  明代是我国火箭技术迅速发展的时期,军事技术家制成多种利用火药反作用力推进的火箭,用于军事战争。明初,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在夺取政权的“靖难之役”中,于河北的白沟河同建文帝的部队作战时,遭到“一窝蜂”火箭的射击,这是中国最早将“喷气火箭”用于战争的记载。此后各种单级喷气火箭日益增多,有单发和多发两大类。

  (资料图:“一窝蜂”火箭)

  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倭时,创制了飞刀箭、飞枪箭、飞剑箭等三种喷气火箭,统称“三飞箭”。这三种火箭用长6尺的坚硬荆木制作,箭镞长5寸,分别制成刀、枪、剑形锋刃,能穿透铠甲。箭镞后部绑附长7至8寸、粗二寸的火药筒。作战时,将火箭安于木架上,手托箭尾,点着火药筒的药线,对准敌人射去,它在水陆作战都可使用。

  单级火箭的高级制品是各种“多发齐射火箭”。[pagebreak]

               它们大多是将多支火箭安置于一个口大底小的火箭桶中,桶内安置两层格板,用于火箭的定位 和定向,同时又将各支火箭的火药线集束在一起,点火后众箭齐飞,发射面有数丈之宽,除了装有32支火箭的“一窝蜂”火箭外,还有二虎追羊箭、百虎齐奔箭等 几十种,一次可射2至100支火箭不等。戚家军还常将多个火箭桶固定在火箭车上发射,一次可射几百支乃至上千支火箭,是后世火箭炮车的前身。戚继光在北方 守备东段长城时,至少装备了40辆火箭车,这在古代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其他的一些国家中,直到360多年后,才出现火箭炮车。



(资料图:火箭发射车)
 
明代后期的军事技术家还创制了“神火飞鸦”与球形带双翼的“飞空击贼震天雷”两种“有翼式 火箭”。这两种火箭分别在鸦形与球形体内装满火药,火药中有火药线通出,并与起飞火箭火药筒中的火药相串联;发射时先点燃起飞火箭的火药线,使火箭飞至敌 方,并将鸦身与球体内的火药引爆,杀伤和焚烧敌军的人马,是破阵攻城的利器。后来的导弹可以说是这种火箭合乎逻辑的发展。


(资料图:神火飞鸦)
现代导弹的鼻祖
(资料图:飞空震天雷炮——现代导弹的鼻祖)
 
明代后期还创制了“火龙出水”等二级火箭。 [pagebreak]

             “火龙”有龙身、龙头、龙尾。龙身是为约1.6米长的薄竹筒制成的箭身,前边装一个木制 龙头,龙口昂张,利于火箭射出。后边装一个木制龙尾。箭身头尾下部两侧各安一支半斤重的起飞火箭,箭身内部安置有神机火箭数枚,引线全部扭结一起。龙身下 前后共装4个火箭筒,前后两组火箭引线各将其引线扭结在一起,前面火箭药筒底部和龙头引出的纽结线相连。两种火箭之间有火线相联。发射时,先点燃龙身下部 的4个火药筒,推进火龙向前飞行。当起飞火箭的火药线燃尽时,龙身内的神机火箭即被引燃,从龙口射向目标。

这种火箭已经应用了火箭并联(4个火药筒)、串联(两级火箭接力)原理。它既可以射向天空,也可以用于水战。它用于水战时可在水面上飞行数公里远。这是最 早问世的二级火箭,比现代的二级火箭要早300多年。此外,当时还创制三种可返还可回收的二级火箭“飞空沙筒”,把古代火箭技术推进到高级阶段,为近代火 箭的研制启发了思路。这是中华民族对火箭技术的发展所做的重大贡献。

(资料图:火龙出海)

明代时火箭不但用于军事领域,而且还出现了火箭载人飞行的尝试。中国明代学者万虎(也有称 作“万户”)被认为是世界火箭的鼻祖,是试验空中飞行的开拓者。万虎在研究火箭具有推动物体上升能力的基础上,制作了一把能上天的椅子,他在座椅背后安装 了当时最大的47支火箭,同时把自己捆在座椅的前面,两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人把47支火箭同时点燃,想要借助火箭向前推进和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 方。这个试验虽然没有成功,但他已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升空飞行的人。为了纪念万虎,人们已将他的名字用来命名月球背面东方海附近的环形山。
(资料图:我国明代万虎的“飞天椅”)
 
大约在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中国的火药与火箭等火器技术传到了印度、阿拉伯,并经阿拉伯传到了欧洲。 [pagebreak]

              引 发了阿拉伯与欧洲国家对火箭技术的引用,推动了火箭技术的发展。到1805年,英国炮兵军官w·康格里夫创制成脱胎于中国古代火箭的新式火箭,成为近代火 箭的肇端,射程达到了2.5~3公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火箭技术逐渐用于空间探测和开发。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1961年4月12日,苏联第一艘“东方”号飞船发射成功。1969年7月20至21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
 

(资料图:美国“阿波罗登月”)
 
虽然古代火箭、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但由于长期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致使古代火箭技术未能在中国发展为现代火箭技术,最终只停留在礼花爆竹之中。尽管欧洲人在中国发明火箭几百年后才学会使用火箭,但最终还是从欧洲发展起现代火箭技术,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历史的遗憾。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