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的集成与融合之道

   日期:2012-04-11     评论:0    
核心提示:目前智能建筑行业发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集成化程度不断提升。所谓集成化是指安防、网络、监控、智能分析、数据中心等等技术环节集中在一起形成大集成系统的搭建与应用。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智能化建筑已经完全向IT化及IP化方向实现了跨越式迈进。

  智能建筑在朝着集成化、网络化方向迈进的过程中正打造出楼宇管理模式和业务功能相适应的智能化系统空间,实现了从分散型控制走向一体化管控的建筑智能管理。

  在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建造一栋楼宇使它具备IT化的"智慧"应用正在逐渐成为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基础。

  实际上,几乎所有的高层建筑,如写字楼、体育场、酒店甚至大型交通枢纽在不同程度上都需要依赖于智能化的楼宇信息化集成管理,目的就是通过IT化的建设使楼宇既在系统方面达到国家标准,同时也使其真正能发挥出信息化的"智慧"亮点,创造出一个"安全、便利、高效、节能"的工作与居住环境。

  智能楼宇的概念来自于建筑物设计中的5A系统,通过综合布线系统进行有机的融合,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使建筑物实现和支持流程自动化、信息处理的数字化、传送的网络化、以及系统管理的集成化。

  目前,业界公认的智能建筑主要具备四大特征:一是高效的信息网络系统为语音通讯和数字传输提供高速的信息通道,拉近内部办公人员之间以及与外界的距离,实现建筑内部之间和国内外互通信息,资源共享,使得建筑内的办公工作在高效率的状态下进行;二是智能建筑的楼宇自控系统通过技术手段对建筑内部的空调设备、照明设备甚至是排水系统进行控制,合理地节约能源,同时这种自动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也能够有效节省人力,减少管理人员的开支;三是智能建筑的安全性既应保障建筑内所有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又对建筑内部的人员和财产的安全提供重要的保证。实现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和防盗报警系统、门禁系统以及电子巡更系统的有机结合。同时,公共广播系统与消防系统紧密结合,在智能建筑应对火灾和紧急情况情况下引导人们安全疏散。其中,楼宇自控系统采用IT网络化手段将智能建筑内几乎所有的机电设备统一监控起来,保障机电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四是建筑内部的楼宇自控系统对空调系统进行控制,使楼内温度保持在适宜的状态下,同时能检测到楼内的空气质量,让建筑内部的人员时刻享受新鲜适宜的空气。另外,背景音乐系统在休息时间播放音乐和广播,营造一种轻松舒适的气氛,同时卫星/有线电视系统为人们提供新闻、广告和娱乐节目,实现资讯互动。

  集成助推智能建筑整体优化

  据了解,目前智能建筑行业发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集成化程度不断提升。所谓集成化是指安防、网络、监控、智能分析、数据中心等等技术环节集中在一起形成大集成系统的搭建与应用。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智能化建筑已经完全向IT化及IP化方向实现了跨越式迈进。

  在太极计算机楼宇科技与数字社区事业本部技术总监洪劲飞看来,智能建筑的集成概念是一个整体的各部分之间能彼此有机地协调工作,以发挥综合效益,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而高度系统集成是建筑智能化未来的趋势之一,集成的目的是互通互享互操作;本质是信息的共享;关键是开放性和标准化。同时,集成必须以建筑物的功能类别、管理需求及建设投资为依据。集成不是各种设备或系统的简单拼接,而是通过系统集成提高建筑物的科技功能和应用价值,达到"1+1>2"的效果。

  "智能建筑的技术集成与IT化的优势在于管理成本的节约与个性化应用的提升,例如在智能楼宇的监控环节上,通过IP传输POE网络设备协议就可以支持完成。旧有模式下监控设备原本需要三根线完成的事情如今通过一根视频的同轴电缆就可实现,但实际上这远非只是停留在数字上的概念而是建筑内部智能化应用的一个缩影。"晓通网络智能建筑事业部副总监苏向阳如是说。

[pagebreak]

  实际上,智能建筑在个性化应用上所凸显的优势较之管理成本的优化更加贴近实用高效的特点。单从网络综合布线的角度出发,在集成与楼宇管控上就包含了在一体化管理中的不同子系统的多种使用手段,而所有子系统都需要统一而完备的集成中心实现智能化的管理。

  从智能建筑整体架构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在智能建筑内的系统实际应用当中,很多子系统在功能上相对比较单一,例如门禁系统负责进出管理,视频负责监控等,如何对终端进行进行统一管理,集成智能化管理手段的优势就凸显出来。

  作为智能楼宇集成管理系统核心的集成中心实际上就是实现监视、控制和管理高度统一的一体化集成管理中心。中心通过视频、音频、计算机网络等集成网络与各子系统连接,实现与各子系统的交互功能。通过综合集成管理软件来实现统一采集和控制整个集成系统。同时,其配备必要的显示设备,实现大屏幕集中显示,并可灵活转换。值得一提的是,集成中心所配置的集中数据库系统来存放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同时在(BAS)中所涉及的智能设备不断增多情况下还可以扩展配置视频,语音、短信服务器,实现中心的高级服务功能,另外还可实现与移动用户或转往连接,实现远程管理。

  以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为某国家银行总部构建的智能楼宇系统为例,太极自行开发了基于有源RFID标签人员定位及行为管理系统。该系统方案在楼宇内部关键区域安装了58个RFID读写器(定向、全向天线),结合摄像监控平台和门禁系统,实现了人员在整个大楼位置的全场跟踪,确保重点部位安全。当出现非法进入某区域、消失、拆卸等异常信号时,中央控制室可以声光报警并同时启动该区域摄像机拍摄现场情况,对信号特征立即做出相应措施。

  IT与IB融合催生更多智能化应用随着IT技术迅猛发展,智能建筑IT化的实现助推了楼宇管理成本及业务价值的提升,而这种明显的变化关键取决于IT和IB(IntelligentBuilding)的有机结合。许多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需要一次或二次开发才能满足特定用户的使用要求,同时,智能化系统集成将由面向设备的集成转向面向应用的集成,运用IT技术可以挖掘更多的智能化应用。

  而在锐捷网络渠道部总经理陈育锋看来,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智能建筑的楼宇自动化正朝着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迈进。通过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就可实现远程对楼宇网络及相关设备的运行进行监控管理,既简单又可以节约能源。例如锐捷的业务运行健康管理中心就实现了对网络和业务应用系统的集中智能管理,可以让有限的IT运维人员精力和IT预算投入到最关键的资源维护和保障中,切实降低复杂IT环境的管理难度,更轻松地把握支撑关键业务的网络和系统的运行状态。

  "如果说智能建筑作为一个系统架构,那么包含在其中各种子系统的应用变化就会影响整个架构的变化,因为建筑无论走向何种应用方向都需要依靠网络技术来实现各种信号的传输。智能建筑在整体网络架构的设计上是否成功决定着集成管理中心的管控。从网络安全环境、后端的软件平台再到管理中的智能分析,实际上这就是建筑内部的一整套大的IT系统。"苏向阳介绍道。实际上,在传统的方案架构中很多的智能分析都需要通过后端的服务器来完成计算,而现在在前端配备一个智能化芯片就可实时完成大量的计算任务。例如对遗留物、过界警示及体育场内的计数服务直接在前端就可以实现分析,这就是智能建筑在IT化与IP化上的表现。

  "建筑内部的监控系统中,相对于传统模拟产品图像画质不清,速度慢,智能建筑中的IP监控优势就可以很好的体现出来。用户只需要把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安装在前端,内置的芯片实时完成分析,非常便捷高效,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它已不再是单纯的硬件产品而是具备智能化处理能力的设备。"苏向阳说道。

  随着智能建筑应用趋势进入IP化时代以后,传统弱电行业或安防系统集成商与IT方案商逐渐走入互相融合的时代。因为两者在所擅长的技术与产品上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别,而在智能建筑行业,建设部与信息产业部又同时规定两套准入标准,这也就为业界大大小小的项目参与者提高了资质上的"门槛",这不仅考验着他们的方案整合能力同时也在规模化、专业化、集成化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视频监控为例,在模拟阶段涉及模拟转数字及编码的应用,前端的模拟到后端的模拟一整套都是模拟。随着IP化之后,从IP摄像机到以服务器为基础的平台管理再到后端的存储和管理软件,传统的IT厂商的优势就马上显现出来,尤其是在网络这块业务上更加明显。"北京威视数据系统有限公司项目总监王旭介绍道。

[pagebreak]

  传统建筑行业集成商怎样打破IT化时代中的技术壁垒,除了需要在业务转型力度上下功夫之外,同时也需要加强与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合作力度。传统建筑行业集成商和IT集成商二者各有各的优势,但是随着建筑智能化集成的对象越来越多,设计规划越来越复杂,前者在项目设计实施中将面临更多的挑战,这时IT集成商的优势就越发凸显,他们处理这些尖锐棘手的集成问题可以通过一次或二次的技术开发来解决。如视频系统等只要能提供开发接口和SDK等,IT集成商可以轻松集成到新的系统中。

  实际上,从智能建筑系统架构的特点来看,每个参与其中的设备厂家都具有针对自身的产品的协议及系统特点。最初,用户在引进智能建筑内自动控制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如设备的启动、照明及报警的管理、温度的控制。而随着各类应用的增多,设备与设备之间的接入就需要统一工作站级的通讯网络实现共享专有网关来将不同厂商、不同功能的产品集成在同一个系统中,并实现各厂商设备的互操作性,从而实现整个楼宇控制系统的标准化和开放化。

  "在智能建筑中的楼宇控制系统内不同的设备都具有自身的私有协议,后端的软件平台把所有设备都可以一起集成在统一的平台上。其背后也需要后端服务器、存储等基础设施的支撑,而在这一领域,相对于传统弱电或安防系统集成商而言就存在很多挑战。"苏向阳介绍说,"因为在弱电行业,传统的建筑方案商对固有业务应用理解上很熟悉,但是面对IT网络领域,他们的确需要像晓通网络这样的方案商提供整合及支持,当客户提出怎样通过IP化来实现智能化的楼宇应用,晓通就会从网络的搭建,软件的平台集成,后端的存储规划,同时通过综合布线来规划或设计实现,形成一整套的打包方案。"据了解,成立于2010年的晓通网络智能建筑产品事业部正是考虑到智能建筑行业集成商与IT集成商需要融合协作的市场机遇,集合厂商与晓通多年在网络市场积累的经验将智能建筑行业的相关业务实现了提升与整合。

  实际上,目前我国巨大的房屋基建投资也促进了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由于巨大的市场需求,建筑智能化技术也日趋成熟,不少研发成果接近国际水平的同时也催生了一批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建筑智能化领域。如无线及物联网等技术被广泛采用,使智能建筑的实用价值得到了广泛提升。特别是一些现场级智能设备系统(如电梯系统、空调控制系统、智能照明及冷热源系统等)大量出现更加凸显出了"DCS"的思想:集中管理,分散控制。

  而对于系统集成商而言,他们也针对这一市场的发展变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智能融合、集成规划、科学管理的方案思路上。

  在智能建筑项目实施中,专业与集成的划分的确促进了智能建筑从传统的封闭性向更为开放型的系统模式发展,而同时将以上系统统一实现高效整合的关键就在于一方面设备厂家必须提供主流、公认的标准协议接口,而不是私有化协议。另外一方面集成商必须具有开发统一平台的能力与方案整合能力。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