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参事、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徐锭明
用户智能是智能电网的基础,用户意愿是智能电网的前提,能上能下是智能电网的要求,节能减排是智能电网的内涵,新能源发展是智能电网的必然,电人和谐是智能电网的目标,以人为本、以用户为本是智能电网的最根本要求。
我国当前电网运营面临着最高用电负荷持续增加、间歇式能源接入占比扩大、调峰手段有限等诸多挑战,优质、自愈、安全、清洁、经济、互动是我国智能电网的设定目标。储能在节约能源提高能效、推动低碳能源发展、确保区域能源安全、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建设使用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建设与使用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在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四大环节得到广泛而充分的利用,因此可以说,储能环节是构建智能电网及实现目标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要了解储能,就要从新能源革命角度看储能,要从战略高度定储能的发展,从产业发展未来部署储能,从能源技术智能化抓储能。
作为新能源革命中重要的一环,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都在财政、政策上对储能作出了支持,但储能技术在我国现在还没有引起更大范围的重视。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依托信息、控制和储能等先进技术,推进智能电网建设。重视储能技术,通过与科研单位和院校联合,抢占这一新兴产业的科技高地,应该成为选项之一。
说到储能,人们很容易想到电池,但是现有的电池技术很难满足电网级储能的要求,而抽水蓄能和压缩空气储能等传统的储能方式也在经历不断改进和创新以适应能源发展的需求。储能很难,实现规模化储能更难。我认为,实现储能规模化应用要解决如下几个技术问题:足够大的储能容量、足够快的功率响应速度、足够大的交换功率、足够高的储能效率、足够短的充放电周期等。这些技术难题,需要相关技术的突破。比如,纳米技术,如果纳米技术用于储能,就可以产出很高性能的电池,并将储能容量提高1~2个数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