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命名钱学森运载技术实验室

   日期:2011-12-13     来源:中国测控网    评论:0    
核心提示:实验室将充分继承和弘扬钱学森“爱国、创新、科学、奉献”的精神,建立和不断完善开放融合的创新机制,充分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按照国家实验室的标准和要求,建设成为高水平、国际化的航天科技领域技术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的基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的创新成果,造就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1.为什么要组建实验室?

  继承和弘扬钱学森伟大爱国精神和科学探索创新精神

  钱学森在多年的科学探索与实践中,形成了“爱国、创新、科学、奉献“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可以激发更多的新生力量投入中国的航天事业,在这种精神的熏陶下,可以培养大批具有钱学森精神的勇于探索创新的高端科技人才,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钱学森精神,需要将钱学森精神不断的传承下去。组建钱学森运载技术实验室,为继承和弘扬钱学森精神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载体。

  加快和加强航天科技领域重大战略性、前沿性、开创性研究

  目前,航天科技领域设立的一些重点实验室皆是针对某一专业领域设立的重点实验室,如控制系统重点实验室、材料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缺乏类似于航天运输系统、空天安全体系等系统级、体系级、跨学科的综合性实验室。而这些系统级、体系级的前沿领域研究与探索,对于引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实现航天强国的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航天科技领域内系统级、体系级的创新能力,实际上最能代表和体现一个国家航天科技整体的创新实力。因此,我国急需建立一个开展系统级、体系级研究的跨学科的综合性航天科技领域重点实验室。

  有效整合和组织国内国际航天科技研究创新资源

  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都充分表明,航天事业是一个跨众多专业领域的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和组织全国多方力量协同开展。特别是瞄准国际前沿,还需要吸纳国际人才,开展国际合作。一院研发中心作为一院自己设立的内部创新机构,受其自身地位局限,难以最有效地整合和组织国内国际相关研究创新资源。通过组建钱学森运载技术实验室,借助钱学森在航天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后续再获得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资质,可以更加有效地整合和组织相关资源,为研究创新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

  2.实验室的定位

  名称

  中文名称:钱学森运载技术实验室;

  英文名称:Qian Xuesen Laborator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定位与目标

  以满足国家安全战略发展需求、提升航天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根本出发点,立足世界运载技术发展前沿,重点围绕航天运输系统以及天地信息一体化应用等领域,开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重大基础研究以及核心关键技术研究,不断开拓新领域新方向,引领运载技术不断向前发展,推动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

  实验室将充分继承和弘扬钱学森“爱国、创新、科学、奉献”的精神,建立和不断完善开放融合的创新机制,充分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按照国家实验室的标准和要求,建设成为高水平、国际化的航天科技领域技术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的基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的创新成果,造就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主要研究方向

  运载技术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新概念、新系统、新技术探索研究;航天运输以及天地信息一体化应用系统集成与关键技术研究。

  3.实验室建设计划

  第一阶段:2011年~2013年,完成实验室组建,逐步完善机制,实现稳定运行

  2011年底前完成实验室机构组建,2012年至2013年,逐步建立和完善运行机制,实现实验室的稳定运行。通过实验室的组建和运营,整合现有的科研资源和基础设施,集成优势资源,完成重点项目技术攻关,争取得到国家的支持;开展制约运载技术发展的瓶颈技术基础理论研究,支撑重大型号的工程研制;建成国内先进的资源共享、产学研结合、开放交流的运载技术研究基地。

  第二阶段:2014年~2015年,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集团公司统筹部署下,积极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待批复立项后,全面启动实验室筹建工作,并在一年内完成筹建工作,将实验室建设成为符合要求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我国航天技术领域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平台,打造全球领域有影响力的中国航天前沿理论及技术研究基地。

  4.实验室组建方案设想

  机构设置

  实验室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主任由主管创新工作的一院领导担任,1名副主任为常务副主任,同时兼任院研发中心主任。实验室设学术委员会。下设机构由三部分组成:核心实体部分、整合部分、联合部分。

  学术委员会是实验室的学术指导机构。负责审议实验室的目标、研究方向、重大学术活动、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学术委员会将聘请两院院士、资深专家组成。

  保障条件

  一院及院属各单位研究实验场地及试验验证设备设施均向实验室开放,供其研究开发使用。

  根据国家对于重大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的立项意向,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国家立项课题;针对集团公司对于重大领域研究和技术攻关意图,承担集团公司委托研究的课题;根据一院主营业务及技术发展需要,承担一院立项的课题。

  实验室日常运营资金由一院自筹资金解决,重大课题研究可根据课题立项渠道筹措资金,包括国家投入、联合研发投入,以及一院配套投入,集团公司创新基金可根据年度创新工作项目及计划予以支持。

  运行机制

  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由固定和流动两部分人员组成。其中,固定人员由研发中心现有研究室人员构成,长期专职从事研究工作;流动人员将根据课题研究需要,集中集团公司内外各领域高端人才组建课题研究项目团队,开展阶段性研究工作。

  实验室将充分发挥和利用集团公司内外的专家院士资源,聘请有影响力的专家院士作为各领域研究顾问,指导开展研究工作。

  实验室将建立访问学者制,通过与国内外大学、工业部门、科研院所等双向交换访问学者,推动技术开放交流、合作创新和技术转移。实验室将通过规范程序和健全制度,允许专家学者自带相关项目进入实验室,利用实验室的条件开展研究工作。

  实验室将实行课题招标制,对设立的自主研究课题或探索性研究选题实行课题招标制,相关科研院所、高校等可通过竞标参与课题研发,合作攻关。

  实验室将坚持国际化原则,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参与重大国际合作计划。

  实验室将实行委托研究制,可对实验室课题进行分解,由具有研究能力和条件的单位或院所对综合性课题的一部分进行独立研

  究,其研究过程受实验室监督、控制,研发成果与实验室共享。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