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精密测量系统技术跨入国际先列

   日期:2011-09-15     评论:0    
核心提示:日前,由中国铁建十五局集团自行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精密测量系统”科技成果再次通过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与国际合作司牵头组织,著名测绘科学专家

  日前,由中国铁建十五局集团自行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精密测量系统”科技成果再次通过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与国 际合作司牵头组织,著名测绘科学专家,国家测绘局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陈俊勇院士和中国工程院王梦恕院士领导,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河南省测 绘局、铁道部第三勘察设计院、武汉大学、同济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京沪高速铁路公司、成都普罗米新科技公司的教授等11位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的鉴 定。认为该成果设计理念、技术路线、工装设备等均自主创新,为构建我国高速铁路轨道测量技术提供了有力支持,成果为国际先进水平。这是继2010年6月, 该科研成果获得国家测绘学会专家组的鉴定之后,由国家权威测绘科技组织对这一科研成果的再次认定,它标志着我国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精密测量系统技术已跨 入国际先进行列。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确保轨道系统的高平顺性的精密测量技术这一建造高速铁路的关键技术受到重视,2005年,国家系统引进了德国博格 板式无砟轨道系统成套技术。在铁道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战略部署下,以铁路建设为主业的科研院所及施工企业,迅速展开了对高速铁路技术的系统 研究,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高速铁路及客运专线建设中得到推广应用。这些系统的设计理念、测量方法和工装设备并没有本质改变,但这些大都是仿制德国 博格技术,没有实现真正的创新。同时,这些既是大都有测量过程繁琐,精调系统复杂,工作效率低下,资源投入很大等缺陷。为此,研究一套简单高效、经济实 用、精度和可靠性指标不低于引进技术的高速铁路精调系统,就成了业内人士共同关注的焦点。

  承担世界上一次建成的线路最长、运营速度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先导试验段施工任务的中国铁建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多年来坚持科技创新理念, 以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该集团还拥有一所专门为业内培养测量专业技术人才的职工职业技术学校,并为业内培养了不少测量专业的优秀人才。其集 团京沪高铁项目部副经理、测量专业教授级高工徐万鹏为国内知名院校测绘专业科班毕业,在建筑测量战线摸爬攻打20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多项创新成果。作 为中国铁建学科带头人和拔尖人才,被认为是系统内这一领域屈指可数的专业人才。

  在铁道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战略部署下,集团公司成立了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京沪高速铁路工程指挥部指挥长习仲伟为组长,副指挥长 徐万鹏为副组长的课题组,在学习吸收既有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精调技术的同时,开展了技术创新性研究。集团公司专门从科技发展基金资助人民币150万元用于项 目研发和仪器设备购置。课题组精密围绕对中装置设计理念创新、CPI、CPII、CPIII网三网合一技术创新、CPIII网平差技术创新、精调理念创 新、精调方法创新、精调时的设站和搭接方式创新进行研究,在现场施工实践中得到验证,并取得成果。其中研制的用于CPII上桥的自锁式墙上水准测量测量标 志、自定心轨道模拟装置已经获得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轨道精调系统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进入实审程序;研制CPIII三维严密平差测量软件等多项成果在 京沪高铁先导段率先应用效果良好。用该技术建造的无砟轨道的精度和平顺性在京沪高速铁路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该项目在设计理念、技术路线、控制方法、工装设备、作业手段等方面,都与既有技术存在本质区别,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通过京沪高速铁路的实际 应用,采用该研究成果建立的无砟轨道系统,无论是工效、精度以及资源投入、轨道质量、无砟轨道的平顺性指标方面,都明显优于引进技术和国内其他单位基于引 进技术的仿制技术。经过初步测算,采用本项目研究成果建立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系统与引进技术和其他单位基于引进技术的仿制技术比较,每公里可节省成本25万 元以上。

  目前,该项技术成果已在京沪、京石、石武、合蚌、沪杭、杭长等高速铁路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