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今日美国报》8月15日报道,有美国专家表示,中国“天宫一号”试飞将是发展中国载人航天技术重要桥梁,该项目将标志着中国太空实验室腾飞。而该项目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其目的绝非“太空竞赛”。
据报道,华盛顿遗产基金会防务分析师成斌(DeanCheng)指出,“天宫一号”是中国发展载人航天技术是重要的一步,是需要实现“空间交会对接”的空间站关键技术。该太空实验室将在生产太空药物和相当于“国际空间实验室”的微重力试验中扮演重要角色。
成斌补充道,中国与俄罗斯、美国开展太空项目的目的不同,并非“太空竞赛”。中国的项目具有很强实用价值,所以进行得非常谨慎。报道猜测“天宫一号”将于8月底发射,并且推测,由于美国航天飞机计划终结、太空项目未来发展广为争议,中国“天宫一号”启动更加备受关注。
报道称,“天宫一号”发射之后,中国将陆续发射“天宫二号”和“天宫三号”空间实验室。所有这些项目均为2020年左右所进行的60吨实验室建造“暖身”。前美国国家航天和宇航航行局(NASA)官员、先乔治华盛顿大学教员斯科特(ScottPACe)将“天宫一号”比作90年代俄罗斯所发射的“和平号”空间站。他还注意到,中国太空实验室进入轨道之时,450吨的“国际太空实验室”即将“退休”。
报道还补充道,尽管NASA局长查尔斯•博尔登(CharlesBolden)曾访问中国,但是两国在太空方面合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成斌解释说:“就像你不会让一个十几岁的年轻人持有你的法拉利轿车车钥匙一样,国际太空实验室不会随便让哪个国家进行空间交会对接演习。”在对接时,需要两个航天器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相对速度要接近0。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因为两个航天器的速度都很快。就像是地面的两辆急速飞驰的跑车,要让它们的距离必须一直保持在1米左右,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履谦表示,空间站是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航天国力。如果我们现在不去掌握这项技术,等到需要使用空间站时再来建造就会落后了。
“天宫一号”建成后,可以用来进行科学实验、生产、太空观测、侦察、在太空中储备物质等多种用途。在对地观测方面,当地球上发生地震、海啸或火山喷发等事件时,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可以及时调整遥感器的各种参数,以获得最佳观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