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是从观测开始的,仪器是科学的利器。当前,我国重大科学仪器研发领域仍是弱项,军工科研单位则是该领域沉睡已久的“富矿”。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对于军民重大科学仪器“同根”却难并存的现状感到痛心。
“科学是从观测开始的,仪器是科学的利器,是科技水平的标志。当前,我国重大科学仪器研发领域仍是弱项,而军工科研单位正是该领域沉睡已久的‘富矿’。”在杜祥琬看来,军民重大科学仪器“同根同源”,不该彼此割裂开来。
为了推动高端产业走向“深水区”,近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四川绵阳召开的高端产业与重大科学仪器研发研讨会上表示,将通过开放融合国内外优势资源,加快重大科学仪器的军民合作研发、应用和产业化。
围绕高新装备研发、应用和产业化,中物院形成了集理论、设计、材料、加工、检测、试验于一体的完整研发体系,拥有大型激光装置、神龙一号加速器等“买不进、引不来”的重大科研实验设施的建设。但是,这些设备、成果,往往“藏在深闺人未知”,难以发挥国家科技投入综合效益。
按照中央“一个确保、四个统筹”的发展要求,近年来中物院提出了“三元发展战略”和建设高端产业型国家安全战略研究院的目标,一批“尘封”的尖端科学仪器设备开始在民用科研领域发挥效益。作为中物院“从相对封闭到有序开放”的受益者,北京普析仪器通过与中物院机械制造工艺所“牵手”,不仅产品更加精密、优质,同时满足了企业小批量生产需求。
“同样技术指标的产品,过去从国外进口要4万至5万元,现在只要2万多元。”北京普析仪器产品总监张小华称,普析仪器已与该所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共同进行高精度高分辨率四极杆质谱仪核心、关键部件研发。
在重大科学仪器领域,中物院不仅服务高新企业,还将以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民生工程的双重需求服务,推进重大前沿科研仪器设备、高端通用仪器设备研发、应用和产业化。
“这也是军工科研单位提升技术实力、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责任。”中物院副院长何颖波说,中物院已逐步构建起以研究所为技术创新主体,高新技术和产品开发为支撑,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大型仪器中心、技术转移中心为纽带,企业为应用主体的技术创新制度和高端产业管理体系,开发与转化的科技项目达数百项,通过技术转移支持或建立企业90余家。
在近日的高端产业与重大科学仪器研发研讨会上,中物院公布了该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表示将打造1个研发基地,推动不少于3个项目的产业化。在未来5至10年,建成国内一流重大科学仪器装备研发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