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表控制芯片为智能电网带来新动力

   日期:2011-06-28     来源:电子系统设计    评论:0    

  智能电网涵盖的技术和涉及的产业非常广泛,它从概念走向实践带动了很多产业的发展,智能电表就是其中最早受益的市场之一。由于与用电消费直接相关,也是用户和电网公司之间的一个纽带,智能电表成为智能电网发展的排头兵。

  智能电表不同于传统电表之处在于它是双向实时通信,具有互动的特征,能够提供实时数据,为实施阶梯电价提供了可能。因此,智能电表在设计中强调了更强的信息处理、交互、计量和通信能力,在国家电网公司公布的智能电网标准中,对这些指标也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2009年10月,国家电网公司公布了智能电表新技术标准体系,由功能规范、技术规范、型式规范、安全认证规范4类12个技术标准构成。该标准体系对电表在计量、费控、通信、功耗乃至电子线路布线、外观等各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且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智能电表的芯片涉及控制、计量、加密和通讯芯片(窄波通信),其中控制芯片是整个方案中的核心,负责计算资费、控制显示和通讯等最主要的功能。国内控制芯片现在主要由两大厂商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最大的是瑞萨电子,大概占有70%以上的份额;另一家是国内的复旦微电子,大概占据20%左右的份额。这两家厂商的方案也代表了国内主流智能电表厂商的设计方案。

  SoC方案未来可期

  以前由于国网规范的限制,现在智能电表SoC方案还无法在国内被采用,但是最新的规范在这方面未作限制,随着SoC方案的逐渐成熟,以及在国外部分市场的批量使用带来的示范效应,在国内电表产品成本压力日趋增大的情况之下,SoC方案会在未来2~3年内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