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高端医疗电子产品线 本土企业任重道远

   日期:2011-05-17     来源:中国医疗科技网    评论:0    
核心提示: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万国牌”尽显市面,而国产货在自家门口却面临尴尬。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不难发现,如今医院里所用的高端医疗器械几乎是“洋货的天下”——不要说省市级的三级医院,就是大部分市县级二级医院都用起了进口医疗器械,街道、乡镇级的一级医院有的也在向进口医疗器械看齐。

  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万国牌”尽显市面,而国产货在自家门口却面临尴尬。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不难发现,如今医院里所用的高端医疗器械几乎是“洋货的天下”——不要说省市级的三级医院,就是大部分市县级二级医院都用起了进口医疗器械,街道、乡镇级的一级医院有的也在向进口医疗器械看齐。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还没有形成标志性产品、核心竞争力、国际化品牌。有专家戏言:“只有棉花、纱布可能在国际上有自己的品牌”。事实上,在国内医疗器械的出口结构中,手术用巾、按摩器具等仍是传统项目,而独资、合资企业出口则占有绝对的优势。

  外国品牌一统天下

  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已经有了较大发展,从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基本空白,发展到现在能够生产47大类3000多个品种1.1万多种规格的产品,基本满足全国三级以下医院对设备的需求。可是,作为世界上潜力最大的医疗器械消费市场,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超过1.2万家,市场集中度却比国内药品制造业更低,每年600多亿元的工业生产总值仅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

  资料显示,我国每年要花数亿美元的外汇从国外进口大量医疗设备,国内有近70%的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被发达国家公司瓜分,核磁、MR、CT等医疗设备市场主要集中在GE、西门子和飞利浦等外资公司手里。在医用电子产品领域,90%的心电图机市场、80%的中高档监护仪市场、90%的高档多道生理记录仪市场以及60%的睡眠图仪市场均被外国品牌占据;而国内企业产品主要集中在按摩器具、血压测量仪器等低附加值种类上。

  在普及新型医疗产品方面也是“中不敌洋”。众所周知,心血管病突发后,如10分钟后未得到适当抢救,死亡率几乎为100%。由于美国大量装备了可供公众自行操作的“傻瓜型”心肺复苏器械,病人在医院之外的抢救成功率从过去的1.4%提高到31%。日本也大规模普及这类医疗急救器械,规定每5000人社区配备1台,可与消防龙头的密度相比。而在这一领域研究,国内除了有高校涉足外,目前只有一家龙头企业做出了样机。

  软肋突显先天不足。

  国内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缘何“西风尽吹”?笔者以为,内因和外因兼有。

  内因上,自身软肋突出。

  在我国,虽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但是规模小,科研力量弱。不少企业厂房陈旧,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无力从事高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因此在科技含量方面,国内企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相当大;而在产品质量方面,由于企业片面追求成本价格优势,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返修率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内用户使用国产医疗设备的积极性。

  此外,与制药行业一样,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缺乏新品开发投入资金。在国外,医疗器械新品开发投入的资金一般占到销售额的10%左右,而我国只占1%左右。很多企业长期以来生产不景气,状态低迷,经常连这个比例都难以保证。有些国产医疗器械即使有好的第一代产品,但苦于缺乏产品持续创新必需投入的资金而后劲不足,导致竞争力减弱,最终失去市场分额。

  外因上,用户迷信洋货。

  除了在产品性能方面不及国外,用户过于青睐进口货,也对国外高端医疗器械长驱直入我国市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外来和尚会念经”的思想支配下,很多医院总觉得国产医疗器械在技术和质量方面不如进口的,明确表示不用国产货。

  行业潜规则也是造成国产医疗器械“俯首称臣”的因素之一。采购进口高档医疗设备给某些人带来的好处可谓“巨大”。其一,这些人有机会出国“考察”。当然,必要的考察无可厚非,可是在“考察”的幌子下,有些“专家”乘机出国“开洋荤”,变相公费旅游,损公肥私。其二,高额回扣使洋设备变得“炙手可热”。一些大型进口医疗设备报价很高,其中难免有的作为回扣返回给医院或转嫁给购买者。其三,进口仪器投资虽大,但收回成本快,后期效益可观。目前,在医院实行双重收费标准的不仅有核磁共振、CT、内窥镜,像进口呼吸器、高频电刀等,也都是洋玩意儿的收费超过本国产品。

[pagebreak]

  奋起直追任重道远

  由于价格等方面的优势,国内低端医疗器械市场长期以来基本上还是本土企业的天下。然而,随着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扩容,过去在低端医疗器械市场可以“睡太平觉”的国内企业,如今很难高枕无忧了。美国通用、荷兰飞利浦等跨国公司正瞄准我国中西部广阔的医疗市场,将其作为未来进军的方向。

  面对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西风尽吹”的尴尬状况,业内人士多次呼吁:必须大力发展国产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如果国内企业只满足于中低端市场,路会越走越窄,更何况低端市场也面临“狼来了”的局面。

  专家指出,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不仅有利于提升我国医疗器械整体竞争力,也关系到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以被称为“人类健康第一杀手”的心血管疾病为例,患者为此需要支出高额医疗费用。例如使用进口心血管支架,每个支架3万多元,有的手术要用3个,病人难以承受;而国产支架每个只需1万多元,且功效接近或者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作为高新技术产品的高端医疗器械,一项科技成果至少需要三到五年转化期,没有一两千万元的投入无法产出,因此除了企业自身要努力弥补在创新、生产、销售方面的先天不足以外,政府相关部门也应以政策性资金等方式加以推动,帮助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企业走完创新链全程。在专项技术攻关、金融服务提供、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借鉴国外先进做法,把生产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有机协调组织起来。例如,可选择那些已经成熟、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项目,由企业提出研究课题,金融机构提供资金,科研院所提供实验室和人才,集中研发,突破技术关键,以满足生产发展的关键技术、工艺需求,促进整个产业链协调、健康地发展。

  此外,政府采购的导向对促进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壮大相当重要。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实施,把替代进口的国产产品列入医保范围,对培育业内企业大有作用。从保护和发展民族医疗器械产业的角度出发,建议包括医疗卫生部门在内的相关部门对国产医疗器械多一分信任,多一份支持。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