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已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但许多物联网技术,如RFID等其实早在多年以前业界就已经开始应用了。运营商对物联网也纷纷展开了研究和应用,就中国电信而言,目前对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主要分布在与企业合作的各类行业应用建设和与政府合作的“智慧城市”相关规划中。物联网的发展需要产业链的齐头并进。除了政府对产业链的大力扶持之外,作为平台媒介和智能管道提供者的电信运营商,也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对物联网发展保持冷静头脑
尽管物联网确实炒得很热,但无论是政府、运营商,还是投资于物联网的各种行业信息化厂商,目前对于这股“热潮”还都保持着冷静的头脑。在实际项目中,物联网产业各主体并不盲目地进行投资和扩建,而是充分考虑其市场需求、成本收支和产业链配套情况,做出综合判断;同时对于物联网主流技术而言,也是按照原有轨迹,进行协同发展。目前无论是智能家居还是智能交通,这些项目都是如此。
当然,物联网是互联网的拓展,需要大量新的技术支撑,同时在标准制定、商业模式探索上也与此前有较大不同。因此,中国电信从物联网发展之初,就积极参与物联网标准的制定,加大对物联网关键技术指标和体系的研发,例如牵头参与物联网中间件标准的制定等。
另外,作为过去实力雄厚的固网运营商,中国电信在行业信息化方面有较好的基础,在向全业务运营商转型的过程中,物联网可以对中国电信的FMC(固定移动融合)做好强有力的支撑。中国电信希望借助物联网打造智能化、平台化、标准化的服务,通过整合先进的技术、优质的客服和营销体系,将新的服务模式融入“商务领航”品牌推广中。在云计算背景下,运营商标准化、平台化、智能化的服务趋势更加明显,中国电信也加快了步伐。
但是,就目前而言,中国电信对物联网仍主要停留在技术研发层面,在服务和业务模式上的突破还有待于整体产业生态的成熟。
运营商应起到媒介作用
物联网涉及的技术十分丰富,关联的行业也十分庞杂,不考虑资本市场的影响因素,单从物联网业务经营角度出发,要保证为其客户提供良好体验和合理价格的物联网服务,无论在技术支撑还是投资方面都对物联网企业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也造成了企业对物联网项目的投资成本和盈利状况都十分敏感,多数企业对物联网都保持着非常务实的态度。中国电信也不例外。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作用就变得至关重要。政府应该通过组织大型的基础类项目起到铺路的作用,通过市场杠杆创造良好的政策和产业环境,培育起一批精干的物联网企业或者“智慧型”企业。另外,由于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尚处初级阶段,政府相关部门应汇聚各产业链主体,充分发挥产业联盟的作用,牵头制定物联网行业标准。
在物联网的整体产业格局中,拥有丰富的管道资源并可全面集成服务的电信运营商,对于发展物联网拥有天然的优势。但运营商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家通吃,而应主要起到媒介,或者平台和渠道的作用,通过集成和整合各种物联网技术应用,为各企业提供完整的行业信息化服务,这样可确保自己在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用户黏性的同时,帮助各垂直行业快速发展。
打造智能管道 推送个性服务
作为物联网服务的媒介、平台和渠道提供者,运营商的优势在于管道资源和管道能力。根据运营商过去的竞争模式,管道是非智能的,而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对运营商建设“智能管道”提出了迫切需求。
物联网时代,网络中的数据形式将极其复杂,用户需求服务的商业模式也各不相同。智能管道的要义,首先是能对服务的内容、价格、质量、标准等能进行智能的区分,其次保证服务的顺畅运行。智能管道好比现在的高速公路,分布着快车、慢车、超车、公交等各种不同的车道,并提供个性化或融合的服务。例如,在公众用户市场,智能管道能对用户的年龄层次、消费行为和个性以及业务本身的性能进行感知;而被赋予了智能的各种行业应用,其对数据流量、质量以及运营模式的个性化特征将更为明显。
除了物联网是大势所趋,打造智能管道也缘于中国电信的竞争压力。像过去那样,“哑管道”很容易陷入无休止的价格战,中国电信要想跟现金流雄厚的中国移动比拼,无疑难以取胜;而手握WCDMA制式的中国联通,在终端方面也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此外,除了面临电信运营商的竞争,三网融合的破冰也使广电运营商进军宽带领域。这些都对中国电信构成了一定的压力,而提供更优质、更智能的管道服务成为中国电信近几年工作的着力点。
具体而言,中国电信一方面通过“城市光网”建设推进物联网建设;另一方面也和许多省政府签署了“智慧城市”合作框架,首先将光网络架设到各省市、保证管道资源的数量,在此基础上赋予管道智能性,为参与未来广阔的物联网市场竞争积蓄足够的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