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年初,海军反舰导弹武器系统专家会议在北京某研究院举行,议题为未来导弹发展方略。会场中,坐的都是该领域的权威专家。
会议从一开始就展开了激烈争论,到最后,渐渐形成发展远程反舰导弹与中程反舰导弹两种意见,僵持不下。这时,主持人发问了:“谭汉清同志,你的意见是什么?”
此时,海军装备部天津局某军代表室总代表谭汉清的意见显得极具分量。
“我想给大家补充一些具体材料。第一是我国卫星的具体情况,当前,我国现有北斗卫星数量较少,但也不可过度依赖GPS系统;第二是远程反舰导弹与中程反舰导弹的时间跨度、经费需求、技术储备情况……”
举座皆惊!此前,大家几乎都在从宏观层面谈两型导弹武器发展的必要性。谁也想不到一个基层代表室的总代表,会从完全不同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其实在此之前,谭汉清的信息把握和分析能力已在行业中颇有名气。工业部门的设计师们也常喜欢和他交流导弹武器发展态势和前景。
此次会议,为了找到支撑论点的材料,他连续几个月泡在资料室,查阅了1000多份图纸和数十种中外刊物,并与总工、工艺员和工人进行了深入的沟通。
有人说,谭汉清是自找苦吃,“自己把自己搞得很紧张”。可正是这种异乎寻常的“紧张”,培养了谭汉清异于常人的特质: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下迅速接近事物的本质。
11年前,某新型导弹发射试验在海军某试验基地进行,谭汉清全程参与了该试验。最后,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在众人的欢笑与庆祝声中,他的目光早已穿越导弹升空后的巨大烟幕,聚焦于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突遭美导弹袭击后的冲天火光。
美国“战斧”巡航导弹的精确制导能力让谭汉清意识到:中国战术导弹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巨大!
[pagebreak]
次年,他承担了某新型导弹研制监造任务。针对当时导弹技术水平还处于模拟量控制和单一直线打击的现状,他提出要提高导弹攻击能力,必须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随后,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他对战术导弹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在一篇报告中写道:“多用途、系列化发展原则的确立以及模块化设计思想的应用,将使巡航导弹的性能更先进,研制周期更短、更经济,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他的建议被海军装备部机关和承制单位采纳,并在型号研制上形成“基本型,系列化”的发展思路,即导弹武器系统在“基本型”选定之后,依据部队作战需求,再改造为适用于不同发射平台和不同攻击目标的分支类型。
实践证明,“基本型,系列化”的发展思路对于系统管理、节省资金、缩短周期,不断提高武器装备研制的性能水平,推动我国战术导弹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导弹历来被视为“空中利器”,其最大优势就在于它的机动性和灵活性。灵活性增强一点,较量中的胜算就增加一分!
在某新型导弹设计过程中,谭汉清根据未来作战需求,通过深入调研,大胆建议用光纤陀螺仪替代激光陀螺仪。
然而,他的方案一经提出,就引来一片质疑声。
以现在的眼光看,该建议并无不妥。而在5年前,激光陀螺仪技术已十分成熟,而光纤陀螺仪还是新生事物,谭汉清的想法就显得过于冒险了。
“新型导弹已经定型,再更改设计,面临的风险谁承担?”“如果重新设计,研制工期就要延后,谁来负责?”专家论证会上,一个个质疑压得谭汉清喘不过气来。
他心里十分清楚,若采用原设计方案,型号研制已经定型,没有任何技术风险;但是一旦更改设计,风险也会相应增加,新装备批量生产时间可能会受影响。
但谭汉清心里还有一本账。光纤陀螺仪虽是新生事物,但与激光陀螺仪相比,具有集成度高,灵敏度高,动态范围宽、寿命长等优点。在西方发达国家,光纤陀螺仪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现代导航仪器中的关键部件。
更重要的是,光纤陀螺仪生产周期短,易于制造。按照导弹年度生产计划,如果使用激光陀螺仪,根本无法保证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谭汉清知难而进。他对设计更改方案反复推敲、论证,多次登门向专家讨教,并对国外同类装备的发展现状、国内的技术储备、需突破的关键技术等逐一研究,并与机关领导、承制单位两总系统进行反复沟通。
在方案讨论会上,谭汉清论述了光纤陀螺仪的优点、灵活性和诱人的运用前景,并郑重表示:“一味求稳,就会在新技术的发展应用上掉队!为了未来海战的胜利,这个责任我们承担!”随后,他代表军方郑重地在评审意见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方案通过。工业部门按照新的设计方案打了3发试验弹,发发成功,该型号顺利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