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迎来10年“大考”

   日期:2011-03-29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评论:0    
核心提示: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使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使中国成为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的制造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使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使中国成为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的制造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今年是我国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在这一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成为投资的热点。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大力支持下,3月19日至20日,由中国经济导报社主办、北京世经未来公司协办的“第六届中国产业投资高峰会”在京举行,相关部委的官员和专家学者在演讲中科学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并探讨了重点地区、重点产业的投资机会和投资策略。为此,本报编辑部特将部分演讲者的演讲内容综合整理后在B2、B3版刊登报道,希望能够对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产业投资者、研究机构、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的分析判断和决策有所帮助。

  在第六届中国产业投资高峰会上,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齐建国通过分析,为与会者勾勒出了一幅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的发展蓝图,他说:“到2015年,我国的GDP整体水平可能达到70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占GDP增加值的8%,即5.6万亿元,而产值达到18万亿元。”

  中国将在2020~2030年完成工业化

  齐建国副所长表示,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特征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正在来临,这为我国在国际上的进一步崛起提供了极佳的发展机遇,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他说:“所有的产业革命都是事后总结提出来的。”

  齐建国说,中国经济32年年均增长近10%,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即使是韩国和日本,也不过实现了20~25年的年均8.5%的增长。通过对主要国家钢生产高峰时的人均钢材消费时间与消费量进行分析,齐建国认为,中国的传统产业仍然在增长中。据介绍,英国1973年达到高峰人均年消费钢材477公斤,德国1977年达到高峰人均年消费钢材625公斤,美国1973年达到高峰人均年消费钢材690公斤,日本1973年达到高峰人均年消费钢材880公斤,韩国2004年达到高峰人均年消费钢材982公斤,中国2010年人均年消费钢材570公斤。齐建国说:“我发现,越晚开始工业化的国家,工业化过程持续的时间就越短,高峰时人均钢材消费量就越高。这是一个基本规律。那么中国的情况将如何呢?我个人分析认为,中国大概会在2020年至2030年间完成工业化,届时人均钢材消费量将达到800公斤以上。”

  5年后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8%

  与上个世纪相比,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国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制造能力显著提高。制成品出口,甚至包括一些成套设备出口竞争力明显增强,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有所提高。但齐建国坦言:“我们的生产和出口主要依赖跨国公司的设备、技术,在关键技术方面大多受制于人,在产业价值链分工方面,大多出于微笑曲线的底端。”

  齐建国表示,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市场主导,妥善处理市场基础性作用和政府引导推动作用之间的关系。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妥善处理提升自主发展能力与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之间的关系。三是坚持重点突破,妥善处理整体推进与实现重点方向的跨越发展之间的关系。四是坚持引领发展,妥善处理提升国民经济长远竞争力与支撑当前发展之间的关系。

  齐建国分析认为,到2015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局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业;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再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到203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齐建国说:“我们要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使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成为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的制造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开发投入占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创新能力整体跻身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一批产业链条完善、集聚程度高、特色优势鲜明的创新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地。”

  链接

  七大产业突破路径

  节能环保: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带动能效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产业化水平。示范推广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提升污染防治水平。推进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积极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海水综合利用。例如,在高效节能领域,要发展高效节能锅炉窑炉、电机及拖动设备、余热余压利用和节能监测等工业节能新技术和装备;鼓励开发和全面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绿色电器、照明器具、建材等新产品;大力发展节能建筑和节能交通;积极开发推广用能系统优化技术,促进能源的梯级利用和高效利用;积极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新业态发展。在先进环保领域,要以水资源保护和有机废水处理、大气质量改善、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的迫切需要为重点,强化适用新技术集成应用,推动高性能、低成本的污水、烟气、固体废物防治成套技术和装备、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开发与产业化;推进高效膜材料及组件、生物环保技术与工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技术及其相关新材料与药剂的创新发展,提高环保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配套能力;促进污染物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进环境服务业发展。在循环经济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要大力发展源头减量、循环利用、资源化、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物质流分析等新技术,推进产业化,提高资源产出效率。重点发展共伴生矿产资源、工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再制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餐厨、农林和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动跨行业跨企业循环利用联合体建设,促进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大力发展“城市矿山”资源。

  信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产业化集成应用将会更加深刻影响经济活动和居民生活模式。在这些正在发展和演变的新兴信息技术的集成开发和应用领域,我们还有机会突破跨国公司对中国信息产业的路径锁定,取得重大进展,增强发展能力。这些领域包括,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数字虚拟等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生物产业:其产业发展方向主要是生物医药、生物医学、生物制造和生物农业四大方面。具体包括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着力培育生物育种产业,积极推广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促进生物农业加快发展。推进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示范与应用。加快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十二五”将重点发展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做大做强航空产业。积极推进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依托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轨道高端交通装备。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

  新能源产业:重点是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提高风电技术装备水平,有序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加快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智能电网及运行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积极研发新一代核能技术和先进反应堆,发展核能产业。尽管日本地震引发的核危机将会对核电发展造成重大影响,但新一代核能技术的开发仍是一个重要方向。

  新材料产业: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将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提升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

  新能源汽车产业:要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同时,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大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