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测量船开赴太平洋执行嫦娥二号观测任务

   日期:2010-09-28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未知    评论:0    
核心提示:随着“嫦娥二号”发射任务进入倒计时,为奔月承担测控关键环节支持的中国航天远洋测量船队,已经在相关海域部署就位。
我国测量船开赴太平洋执行嫦娥二号观测任务
“远望六号”船员餐厅。

我国测量船开赴太平洋执行嫦娥二号观测任务
“远望六号”健身房。

  本报两名特派记者分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和“远望六号”,将在发射现场和太平洋上发回“嫦娥二号”飞天报道

  随着“嫦娥二号”发射任务进入倒计时,为奔月承担测控关键环节支持的中国航天远洋测量船队,已经在相关海域部署就位。作为唯一获邀的地方媒体,本报特派记者焦哲已登上远望六号测量船遨游太平洋,将零距离接触这艘我国最新型测量船,以及担任此次海上测控的中国航天精英。这是自1999年本报特派记者冯海青登上远望二号船,奔赴南太平洋报道神舟号试验飞船首次成功飞天后,本报再度在太平洋上进行飞天现场报道。

  最年轻最先进的远望六号

  早在数月前,中国航天远洋测量船队便已起锚远航,驶向指定海域,目前已执行了鑫诺等一系列卫星发射后的测控任务。本报作为全国唯一一家获邀的地方新闻媒体,也有幸派出记者随船出发,和测量船上的工作人员一起行驶在大洋之中,用镜头和笔记录下中国航天人的风采。随着“嫦娥二号”发射准备工作的开展,本报特派记者焦哲也将在大洋之中通过通讯卫星在第一时间为读者发回报道。

  数月前,在长江某港口,本报记者一行见到了整装待发的中国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号船队,雄伟的测量船犹如一座座城堡屹立在长江之上。一位工程师告诉记者,如果说地面的卫星发射场是将“嫦娥二号”送上太空的基座,那么中国航天远洋测量船就是系住卫星的一根丝带,只有测量船发挥作用,卫星才能在茫茫太空中准确完成任务。

  根据安排,本报记者跟随的测量船,是目前我国航天测量船中最年轻也最先进的“远望六号”测量船,她是2008年才交付使用的,可在南北纬60度以内的任何海域执行任务。此次“嫦娥奔月”发射任务,她将载着中国航天人驶向太平洋执行测控任务。

  房间堪比星级酒店,有泳池还有健身房

  上船之后,记者便开始了与远望六号船的亲密接触,从船舱到驾驶室,从甲板到机舱,记者跟随船上的工作人员将船只的大概情况摸了一遍。船员所居住的房间,和星级酒店差不多,一般都是两张床的标间,也有一张大床的单间。本报特派记者焦哲此次随船航行就居住在一个单间,他兴奋地称自己得到了贵宾的待遇。记者了解到,船舱的每个房间里都有独立的卫生间,马桶也是真空马桶,每次使用仅消耗约半升水,大大减少了出海期间的淡水使用量。由于新船造水设备功能非常强大,每天都可以保证24小时的热水供应,可以随时满足船员的淋浴需要。每个房间都配备有闭路电视系统,可以点播数千部电影和电视剧,收看三个以上的卫星频道。

  而在船只的甲板中央还有一个游泳池,用特定的海水泵设备实现海水引入与排出。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船员们可以吹着大洋温暖湿润的海风,欣赏着无敌海景,在湛蓝清爽的海水里畅游一番,极大地缓解身体的疲劳和心理的压力。船上不仅有一个配备了各种健身器材、总面积达到100平方米的健身房,还有篮球场以及羽毛球场,此外位于船的中部还“藏”着一个多功能俱乐部,可同时容纳150余人,内部配备有系列先进的音响影视器材设备。既可以举办小型的晚会,也可以变成“海上电影院”。而电子阅览室、电脑房这样一些基本的设施也都一应俱全。

  餐饮方面,“远望六号”与游轮相比一点也不逊色,船上有大小四个餐厅,实行的是自助餐。此外,考虑到航海生活的特殊性,远望六号船上实行的是5餐制。除了每天正常的早、中、晚三餐外,还分别在每天晚上11时30分和第二天凌晨3时30分安排了两次晚餐,全船人员都可以就餐。远望六号船还有一个设施先进的冷库,最多可储存95吨各类物资,足够全船人3个月的给养。

  船上电力能供30万人用

  “我们这里可以说得上是一座流动的海上科学城。”远望六号船的工作人员表示,该船所拥有的电力,可供一座30万人口城市的照明用电。船上各种管道纵横,连接起来长达40多公里。储存的油和水,可供400人在船上长期生活和航行。在出海执行航天测控任务的时候,远望人就生活在这样的一座“城市”中,为航天事业做出奉献。

  记者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驾驶室,这里配备先进的综合桥楼系统,具有自动导航、实时监控功能,可以实现无人驾驶。此外还有多功能卫星云图接收处理设备、GPS高空气象探测设备、远程气象网络等先进设备,可准确对测控海域的气压、温度、湿度等气象水文数据进行精密测量。可有效提供预定海域的气象预报和分析,为测量船及时规避恶劣海况提供决策依据。 通讯员 周学军 陈国玲

  本报记者 裴睿

  本报记者彭昊今天飞赴西昌

  本报讯 当本报特派“远望六号”记者焦哲已在太平洋任务海区待命之际,本报另一位特派记者彭昊今天飞赴有着“月亮城”美称的西昌市,将深入探访正待命发射“嫦娥二号”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为读者发回发射现场激动人心的第一线报道。

  目前西昌城里的“嫦娥热”已经迅速升温,市内的一些旅行社已经推出观看“嫦娥二号”发射的特殊旅游线路,一天的行程价格高达800元左右。据悉,大部分的航天专家已陆续抵达西昌,包括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内,还有“嫦娥二号”卫星发射的五大系统总设计师、总指挥。随着工作人员、游客和记者的不断涌入,西昌市内的不少酒店已出现客房紧张的情况。        (杨新)

  出海伊始,日本飞机军舰来“跟踪”

  远望号船队又出海了。而我跟随的,正是中国最先进的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六号。

  随着远程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的相继问世,想要全程跟踪测控仅凭陆地上的测控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测控范围延伸到浩瀚辽阔的海洋。远望号测量船队正是这样的一个个机动航天测控站。1977年,远望一号、二号船相继下水,我国成为全球第4个拥有航天测量船的国家。三十多年来,远望三号至六号船相继投入使用。

  离港时登上远望六号,就有一种很“惊艳”的感觉。这艘船长222.2米,宽25.2米,排水量达到24966吨。船上的一位负责人向我透露,远望六号船的造价昂贵,举个例子来说,船顶部甲板的防滑橡胶垫是德国进口的,价格高达900元/平方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我们的船在外港停靠的时候,有很多华人华侨留学生看了之后都为祖国的强大感到自豪。”

  出发了,伴随着一声嘹亮的汽笛声,远望六号船驶离了江南某港口到达长江入海口。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出发后的第二天就碰上了热带风暴,狂风卷着巨浪,此刻,即便是2万多吨的大船在茫茫大海中也是那样渺小,船身24小时都在剧烈地晃动着。为了照顾初次上船的记者,船上负责人把我的房间安排在晃动较轻的船中间,屋子里还破例放了一盆绿色植物。不过在一次晚上的狂风巨浪中,这株植物还是“牺牲”了。底盘直径约20厘米的大花盆,里面还装着满满的土,放在房间的地上,因为剧烈的晃动而倒掉,花盆摔了个粉碎。

  与此同时,不少初次上船的船员开始出现不适症状,我也很不舒服。一些人开始出现头晕甚至呕吐的情况,连吃饭的心思都没有了。远望船员们有一个“代代相传”的顺口溜来形容晕船的情景:一言不发,二目无神,三餐不进,四肢无力,五脏翻腾,六神无主,七上八下,久卧不起,十分难受。据船员们说,在执行任务时如果碰上浪涌,那么他们就得随身携带塑料袋或者小桶——这样可以一边吐一边参加工作。

  驶离中国海域、穿越琉球岛链公海的那天中午,我在房间突然接到电话:“焦记者,快到甲板上去,有日本飞机。”记者来到甲板上,果然看见离船不远处,一架日本飞机在空中盘旋。老船员们告诉记者,每次船出海到这里都会碰到日本飞机的例行陪伴,不过对方只是“跟踪”,不敢造次。到了下午4点多,船上举行了一个向祖国再见的仪式。这时,又有一艘船头上写着“132”编号字样的日本自卫队军舰前来,两船相隔不到1000米的样子,我们的船开多快,这艘日本军舰就用同样的速度在那边跟着。在它的“陪伴”下,雄壮的国歌在远望六号船的后甲板奏起,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船员们向祖国庄严宣誓,保证完成任务,不辱使命。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