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力创通是国内计算机仿真行业的本土领先厂家,主要产品包括实时半实物仿真测试系统、雷达仿真测试系统和卫星导航仿真测试系统等。公司三大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仿真设备市场领域的实时测控、系统仿真、高速数字信号采集回放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第一、第三和第二,整体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市场为第一。
但是仔细阅读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我们发现,华力创通的发展道路上,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隐忧。
第一,净资产收益率波动为何不加解释?
在公司《招股说明书》的财务指标部分,我们看到了如下的表格:其中的净资产收益率一项,按全面摊薄计,2006年是19.72%,2007年暴增至47.09%,2008年又下降至35.04%,2009年按上半年情况,全年可能是32%左右。请问为何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会波动的如此剧烈?
据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财务总监熊运鸿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7年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确出现了大幅增长,其中的原因除了业务自然发展的因素之外,主要是由于2007年实行了新的会计准则,导致公司的部分研发费用资本化,以及之前计提的应付职工福利冲回所致。而2009年上半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偏低,则是由于公司的销售收入结算大多集中在下半年所致。
即使如此,也有投资者表示,对于公司的信息披露工作不很满意,净资产收益率如此剧烈的波动为什么不进行详细的解释?
第二,三驾马车能跑在一个点上吗?
在《招股说明书》中,我们看到:“高小离、王琦和熊运鸿合计共持有发行人74.83%股份。2009 年8 月21 日,高小离、王琦和熊运鸿等3 人签署《一致行动协议》,三人承诺:就公司任何重要事项的决策,三人都将始终保持意见一致,并将该等意见一致体现为在公司召开审议相关事项的董事会、股东大会会议时,三人作为董事或三人作为股东所投的“赞同票”、“反对票”或“弃权票”保持一致。”
在资本市场上,创业时亲如兄弟的股东之间反目相向的例子,我们已经看过了很多。上市公司华海药业(600521)就经历了这样的故事。1989年,华海药业的两位创始人陈保华、周明华分别出资3万元资金创业,两人各占50%的股份。上市之后两位公司创始人陈保华和周明华依然持有着相同比例的上市公司股权(29.15%)。2005年年末,陈保华通过二级市场增持的方式取得了第一大股东的地位,并要求增加两名新一届董事会候选人,最终在4月13日的股东大会上,公司第二大股东周明华及其配偶孙青华在差额选举中落选,周氏夫妇因此退出董事会。此后两大股东展开激烈斗争,对公司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很多的创业型企业的团队,在初创阶段都能够齐心协力,共打天下,但是当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发展战略和利益分配的分歧,很容易出此案兄弟阋于墙的内部争斗,在大股东缺乏绝对控制能力的情况下,这种争斗对公司发展的负面影响更大。
尽管熊运鸿先生向记者表示,三位实际控制人之间的沟通非常充分,不会出现在董事会上意见分歧的情况,但是仍然有投资者认为,尽管三位创始人签署了关于一致行动的《协议书》,但是一纸文书是否能够确保公司的长治久安,也是令人担忧的。
第三,严重依赖军工行业。
在《招股说明书》中,我们看到2009 年1-6 月华力创通来自军工行业的销售收入高达76.34%,可以说高度依赖军工行业。有券商研究员指出,鉴于计算机仿真市场中的竞争格局,公司军工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提供资格为公司在国内市场竞争中提供了重要优势,但是另一方面军工需求很大程度上是受国家、军队方面政策的影响,需求具有不确定性,而且面向国防、军队的这类产品的研发、投产等周期时间会比较长,这两方面的影响使得公司的业绩未来的风险增加。从目前已经在A 股上市的具有军工背景的企业的发展情况看,如航天科技(000901)、大立科技(002214)等公司的收益和盈利情况并没有显现出更好的竞争优势。
第四,如何应对多线作战?
在《招股说明书》中,我们看到:
“目前在国内计算机仿真市场上,以NI 公司、安捷伦公司、思博伦公司和dSPACE公司为代表的国外厂商占据了主导地位,占有国内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与之相比的国内本土厂商相对较为弱小”。以及“目前,在我国的计算机仿真行业中,国外厂商占据主导地位,本公司是国内少数几家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能与国际先进计算机仿真企业相抗衡的本土厂商之一。公司的国外主要竞争对手,均是行业内的巨头,其年利润均在千万美金至上亿美金不等,无论是在资金还是在技术上,国内企业均无法与其竞争。但上述竞争对手的在华业务只是其极小部分业务,大部分企业在整个亚洲及环太平洋(601099)地区的销售只占其全球销售额的25%以下,而在中国大陆的销售额所占比重更小,且大部分公司在中国大陆并没有设立正规的分支机构,主要还是通过代理销售来抢占市场。”有市场人士向记者表示,上文中的黑体字部分,似乎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国外厂商尚未对中国市场投入精力和资源进行大规模开发,如果国外厂商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开发力度,是否意味着华力创通将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熊运鸿先生向记者表示,目前国外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已经比较强势,亚洲及环太平洋地区的销售只占其全球销售额的比重很小,只是因为这一区域在自主研发方面的投入很低的缘故。
但是我们在《招股说明书》中看到,华力创通对于国内仿真市场的前景预测相当乐观,预计未来五年国内计算机仿真测试市场可实现18%以上的复合增长率,其中半实物仿真测试市场将保持20.8%的复合增长率,2013年达到10.2 亿元人民币;射频仿真测试市场将保持30%的复合增长率,2013 年达到38 亿元人民币;仿真模拟训练按照未来五年每年20%的速度递增,2013 年达到230.2 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13 国内计算机仿真市场总规模可达686 亿元人民币以上。
国际巨头在已经占有国内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情况下,面对如此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和全球研发向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转移的大趋势,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开发力度恐怕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华力创通的优势主要集中在外资难以涉足的航天军工领域,广大的民用市场还是外资巨头的天下,华力创通是否有这样的实力向他们挑战呢?
与此同时,在《招股说明书》中,我们还看到NI、dSPACE、思博伦、安捷伦等国外大公司,也只是在半实物仿真、卫星导航仿真、雷达仿真等不同的领域的龙头企业;而目前华力创通作为一家规模不大的民营企业,却在这几个领域都有涉及,这是为什么呢?熊运鸿先生对此的解释是,其实这些国际巨头的产品线也不止一个,比如NI也有雷达仿真,安捷伦也有卫星导航仿真,等等。华力创通具备多领域的技术提供能力,反而有利于为客户提供产品、技术的集成和整合,这可以说是华力创通的优势。
但是仍有市场人士担忧,华力创通一方面高度依赖军工行业,另一方面又同时在半实物仿真、雷达仿真、卫星导航仿真、仿真应用服务等几个领域拉开战线,以华力创通的资金、技术实力和管理、营销水平,是否能够支撑这样的多战线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