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相木:促两化融合 做强做大先进装备制造

   日期:2009-03-22     来源:《装备制造》杂志    评论:0    

推进"两化"融合 做强做大先进装备制造业

--专访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

    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做大做强先进装备制造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结束,胡锦涛总书记就到辽宁省这个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重镇考察工作,号召企业和科研单位"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性产业,装备制造业承担着新时期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历史使命。

    如何在"两化"融合形势下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先进装备制造业?如何抓住机遇提高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如何认识和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带着这些问题,《装备制造》杂志记者采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张相木司长。

  新型工业化道路主战场

    《装备制造》: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提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贯彻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任务,振兴装备制造业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处于什么位置,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张相木:大家都知道,装备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基础条件,是国家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振兴装备制造业。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崭新课题。这是党中央对信息化与工业化关系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也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装备制造业是工业体系的核心和基础,是实现工业化的基础条件,装备制造业的工业化水平决定了整个国家工业化的整体水平,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两化"融合全局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在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程中,装备制造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新时期推进"两化"融合的历史使命,是推进"两化"融合的主战场和主力军。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不仅是行业自身实现科学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整个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要求,更是加快"两化"融合的必然要求。

    《装备制造》:从党中央和国务院要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实现科学发展面临哪些突出的问题,下一步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如何加以解决?

    张相木: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装备制造体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了一批重要装备,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迅猛发展,支柱产业的地位进一步突出,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一批重点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装备制造企业已在国际上崭露头角,装备制造业总量规模居世界前列。

    在前一阶段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走访了中国二重、东方电气、沈阳机床、上海电气、上海大众、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北京现代、济南重工等数十家重点企业。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我们认为当前中国虽然已迈入世界装备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强国,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目前制约装备制造业实现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对外依存度较高,缺少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二是粗放的发展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低,产业链不完善,规模和集聚效益差;三是产业基础薄弱,基础制造装备、基础元器件、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发展滞后,高新技术与传统装备工业改造结合不够,信息化程度不高,远不能适应中国工业化进程的需要。

    我们感到,装备制造业当前面对的突出问题,归根到底是传统工业化所带来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以及高新技术与传统工业结合,依靠做大做强先进装备制造业,真正实现装备工业的科学发展。

    以信息化促进先进装备工业发展

    《装备制造》:您刚才谈到,中国虽然已迈进世界装备制造业大国的行列,但还不是强国。那么,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装备制造业的振兴步伐?如何认识加快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发展?

    张相木: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渗透,为我国发挥后发优势、缩短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使我们可以不重复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老路,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两化"融合是现阶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制造业是"两化"融合的主体,工业装备是"两化"融合的重要载体,在装备制造业领域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不仅能加快推动装备制造业升级,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更对建设装备制造业强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的推进"两化"融合六个切入点,对装备制造业加快自身信息化步伐,推进"两化"融合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加以落实。在工业装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流通服务等环节,离不开信息技术和应用的支撑,而装备产品本身也要更多地融入信息技术或信息化,装备制造业推进"两化"融合,既要着眼于加快自身信息化步伐,促使信息化要素与工业要素全方位、多层次、多环节融合,又要为其他工业部门提供更能体现"两化"融合特征和成果的先进技术装备。

    《装备制造》:您谈到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信息化程度低,不能适应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需要。对于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和发展而言,"两化"融合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张相木:随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两化"融合战略的实施,装备制造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随着制造业的全球分工和产业链的延伸,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越来越呼唤"两化"融合,亟待解决信息化的支撑问题。装备制造业的一大发展趋势是价值链增加值向产业链上下游迁移,即向研究开发、工程配套、维修及服务、再制造服务等环节迁移,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已经把注意力从实物制造转移到为用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上来,开始重视系统集成和现代制造服务,过去单纯的装备制造商正在向系统集成商和服务商转变。

    在行业的层面,装备制造业管理体制和模式正在不断创新,整合工业资源的需求非常旺盛,无论是资产向优势企业集中,企业向产业集群集中,还是产业链的延伸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对信息化的需求都很旺盛。信息业与制造业互促互动,加快融合,对于双方来说都有很多机遇,前景非常广阔。

    机遇与挑战并存

  《装备制造》: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来看,未来的发展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张相木:当前我国发展装备制造业有着很好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一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也带来了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与复兴。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对装备制造业的需求不断增加,将继续拉动装备制造业的不断增长。因此,内需增长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拉动因素。二是受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和人工成本不断增加的影响,国外有很多装备制造业正在逐步向外转移,而世界上普遍承认中国制造业经过近60年的发展,已经具有相当规模,有了一定的实力和基础,这也为国外向我国转移制造业提供了现实的可能,为我们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具体来看,"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及更长一段时间,国家在构建能源保证体系、提升交通运输能力、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发展高技术产业、节能减排等方面都将加大投入,对相关装备呈现出高需求态势。

    当然,尽管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着很好的机遇,但挑战与机遇并存,今后几年装备制造业面临的竞争将非常激烈。在如何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如何增强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装备制造质量和水平;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如何坚持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等方面,还要做许多工作。因此,我们要在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针对装备制造业存在的问题,抓住机遇、明确思路、把握方向、迎难而上。

    尤其是近一个时期,我国经济面临着国内国际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新情况,经济形势日趋严峻,负面影响日益显现,装备制造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这个时候我们更要有清醒的认识、分析和判断,更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复杂情况,努力保持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良好局面和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从而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再立新功。

  《装备制造》:随着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将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否会影响我国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大局?

    张相木:在2008年下半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局面受到一些影响,不少企业生产经营遇到了困难,部分重要的企业甚至陷入发展困境,出现了一些发展信心不足的苗头。

    但是,我们相信,我国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振兴的大格局并没有改变:

    一是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布局没有改变。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到2006年国务院8号文件的发布,再到2007年党的十七大,振兴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了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最近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做大做强先进装备制造业。

    二是国家对于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支持没有改变。随着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实施,对装备制造业的市场拉动效应将会逐步显现。在此基础上,国家对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将会给予更多支持。

    三是装备制造业国际间产业转移趋势没有改变。目前国际装备制造业格局正在重新洗牌,装备制造业必然向劳动力丰富、成本低、市场需求大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而我国是承接装备制造业转移的最适宜国家。从国际金融危机中西方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的表现来看,这一转移趋势必将因为这次危机而加快。

    四是我们的企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还有很大的空间。我国装备制造业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不小差距,装备中技术含量高的产品配套还要依靠国外。这是我们进一步发展所需着力之处,也恰恰预示着我们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努力实现装备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装备制造》: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形势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成立给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带来哪些新的机遇?装备工业司肩负的使命和任务是什么?

    张相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组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当前我国工业化加速时期,为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举措,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工业的整体规划、行业指导和统筹协调,实现工业由大变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正加速发展的装备制造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新的契机。主要体现在几个有利于:有利于适应我国现阶段装备工业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推动装备制造企业协调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装备工业"两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实现装备制造业的快速提升,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有利于装备制造业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装备工业的内设司局,装备工业司承担着通用机械、汽车、民用飞机、民用船舶、轨道交通机械制造业等行业的管理工作;负责提出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规划、政策建议并组织实施;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协调有关重大专项的实施,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指导引进重大技术装备的消化创新。

  《装备制造》:为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装备工业司下一步工作着眼点在哪里?明年的发展思路是什么?

    张相木: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我国装备制造业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世界装备制造业强国。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装备工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做好政策、规划、标准的研究制订工作,着力解决行业发展中制约"两化"融合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强化综合竞争优势和自主发展能力,形成质量、速度、效益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们严格按照"三定"规定确立的职责权限履行职责。在广泛开展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摸清我国装备制造业情况,以组织实施大型飞机、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契机,有针对性地抓了一系列政策、规划、标准的研究和启动工作。

    振兴装备制造业,建设制造强国,需要政府发挥领导、组织和协调作用,需要制造企业、应用部门、科研院所齐心协力,联合开发、设计、制造装备产品,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加快装备制造业振兴步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围绕这个目标,要始终坚持四个方面的原则,即坚持市场竞争和政策引导相结合,坚持对外开放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坚持产业结构调整和深化企业改革相结合,坚持重点发展和全面提升相结合。在措施和方向上,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优化装备制造业产品和产业结构;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大力提高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以重点工程为依托,推进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制造;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壮大一批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和工程中心;以装备制造业振兴为契机,带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以专业人才培养为重点,加强技术创新队伍建设。

    2009年,装备工业总的发展思路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市场牵引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着力推进装备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提高发展质量;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加快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着力建立健全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法规和标准,加快完善促进装备制造业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特约记者/ 王建伟 记者/ 邵振伟 隆学武)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