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张建启表示,航天产业效益已经初步显现,图为去年11月,第七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矗立在珠海航展中心展厅外的长征系列火箭 (新华社)
据新华社北京八日消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总装备部副部长张建启7日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计划不仅没有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且将对克服危机、促进增长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航天产业既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同时也是对经济和科技发展高推动、高拉动的产业。张建启透露,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才投入不到200亿元人民币,但它对科技、经济的拉动效益在10倍以上。
航天产业链已形成
“国际上通行的一般是八九倍,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投入产生了10倍以上的效益,对中国的电子、原材料、原器件、新型材料、新工艺的发展产生了强力拉动,为未来30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张建启说。
在中国,航天产业效益已经初步显现。“北斗”导航系统正在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链;广播通信卫星产业链将带动3000亿元的产值。张建启说:“正是因为航天产业对经济、科技的巨大拉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发展航天产业。”
另一个看不见的巨大的推动,体现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中国以前存在高科技人才断层的问题,通过载人航天工程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科学家,中国航天、电子领域的科技人员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骨干专家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这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是推动中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张建启说,“这是无形的,但却是非常强大的力量。”
“航天产业还是提升一个国家民族凝聚力的产业,对于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张建启认为,特别是在当前面临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情况下,更需要增强全国人民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神八”搭载欧洲生物样品
张建启透露,中国已和欧洲签署合作协议,将在神舟八号上为欧洲空间局搭载一个生物实验样品。
张建启表示,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是任何国家都要走的道路。中国的航天事业从一开始就是开放型的。中国已经在一些国家建立了航天测控站,与这些国家的合作非常好,双方都从中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