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重启航天合作谈判 美国取消对中国火箭制裁

   日期:2008-09-27     来源:环球网    评论:0    

  9月24日,德力西集团4位高层管理人员作为相关电器产品供应商,应邀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观礼。同行的还有飞策防爆集团、宁波星箭航天机械厂等。

  “是我们温州电器推销员把低压电器推销给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德力西集团的董事局主席助理、集团新闻发言人卢友中告诉记者。

  “民参军”大部分是做核心军工企业的配套生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配套。民营企业的产品目前只处在三级、四级配套的层面。一级配套的产品还是核心的国有军工企业。航天工业的情况也大体相同。

  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库桂生少将告诉记者,美国将空间技术转化为产业,创造了2万亿美元的巨额利润。而我国航天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目前还不到1%。

  在回答航天将对未来中国的GDP发挥多大作用时,经济学家樊纲说:“关键在于从长远来讲,怎么使这个领域的技术更加民用化,怎么去带动各行各业的进步和发展。”

  谁拿到了神七相关订单

  从神一到神七的采购链中,都有德力西集团的身影。

  还在1994年的时候就开始到当时还鲜为外界所知的神一去推销了。

  到2002年,因为考虑到要载人航天,要求就不同了,从当年3月开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采购链实行对外招投标。当年一共有30多家企业参加,因为要求太高,成本很高,标书一出来后就有十几家直接放弃。最后参加招投标的有20几家,德力西是惟一的一家民营企业。

  2002年,“德力西”与酒泉签订相关电器产品购销协议,产品将服务于“神五”、“神六”发射。2002年7月份又签了一个五年的购销协议,2005年,“德力西”又为“神七”发射提供成套设备、电线电缆和高压元件等电器产品。“今年我们还是希望继续签。”卢友中表示。

  卢友中告诉记者,因为是非国标(产品标准远高于国家标准),特殊的气候条件,特殊的地理条件,温差大,海拔高,气候干燥,沙尘暴也很多,这对原材料的要求就不同,模具要重新做,工艺也要改进。“董事局最后形成决议说,即使亏了也要做,而且要立军令状,签质量保证书,一道道把关做出来的。”

  据了解,航天领域有一定的门槛和标准,有严格的规范,还要有国家级许可证制度,以及国际标准认证等。现在国家在军工领域不允许民营资本介入,但在航天产业方面,国家是抓大放小。大的系统和核心技术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而一些服务后勤保障基础性的单机产品,包括小零部件,由于民营企业有成本和管理优势,所以民营资本介入比较多。

  因此目前,民营企业参与我国航天产业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挂名、赞助的形式,也是最“热闹”的方式。第二种是利用航天器进行搭载试验。虽然前两种没有直接介入航天研发,但也算是一种参与形式。

  第三种则相对默默无闻,即提供航天器发射的外围产品和基础零配件,国家以不定期招标的形式进行项目采购。如在“神六”研制过程中,仪表、陀螺仪、原材料、低压电器等零配件就来自民营企业,此外一些领先民企的通讯技术也被采用。而任元元就是其中代表性的人物。

  军工企业仍为头牌

  相比民营企业,军工企业为神七供货更有优势。

  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是军工单位,改制后还是国有控股企业,起码十多年前就开始提供电缆。”

  据本报记者了解,从神一到神七,刚开始是点火线,现在是还有舱外服脐带电缆、太空行走宇航服的那根电缆都会进行招投标,反复比选供应商。最后经过认证、考核之后,还需要筛选符合保密条件和技术条件等因素确定。这项工作此前由国防科工委组织。

  此次舱外航天服脐带电缆由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将航天员的各项生命体征传回飞船,是飞船发射系统的生命线。即使是在零下80℃至零上250℃的极端环境下,或者弯曲一万次,也能保证信号、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上述人士表示,做这样的项目并没什么利润,也没有多少量,而且要投入很多的研发资金和技术力量。比如为解决神七宇航员太空行走数据传输的问题,华菱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

  今年神七也是给湖南华菱下了订单,“他只是给你目标,你要研发、设计,达到标书上的要求。比如宇航服设计成什么样子,有很高设计要求。”

  华菱亦为“嫦娥一号”提供发射所用的点火电缆、“嫦娥一号”所用的高温导线和特控电缆的“金凤”牌超高温电缆产品是由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生产。之前,“金凤”牌超高温电缆产品已成功地运用到“神四”、“神五”、“神六”发射。

  化神七为生产力

  美国的对华卫星出口许可证禁令一直是中国航天进入国际市场的一个障碍,自1990年以来中国实施了24次商业发射,发射30颗卫星,但2005年之前的6年却没有公平竞争的机会,失去了市场份额。

  但自1999年至今,美国政府一直通过国务院的ITAR(国际武器交易规则),禁止美国制造,包括含有美国部件的卫星用中国火箭发射,理由是中国用商业发射业务改进导弹技术,长城工业公司还向伊朗出口导弹技术。对长城公司的禁令两年更新一次,覆盖卫星、多数卫星部件,以及任何列入美国军备清单的其它项目。包括欧洲和日本公司在内的多数卫星制造商都至少采用部分美国部件,因而这实际上阻止了中国进入全球商业发射市场。

  另一个障碍是激烈的竞争,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航天业,都存在生产能力过剩,同时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正在拥有空间技术。2004年12月,中国获得了向尼日利亚出口“尼日利亚1号”通信卫星的合同,这是我国首次整星出口、星箭在轨交付的项目,也是通过国际公开竞标获得的第一颗商业卫星合同,标志着中国航天重新迈向了国际市场。

  就在“神七”升空前不久的9月8日,美国行业刊物《航空与空间技术周刊》披露了一条被中国国内忽略的消息:经历两年中断后,中美两国代表——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负责国际事务的助理局长迈克尔·奥比恩(Michael F O'Brien)已于7月在北京重启关于航天合作的谈判。

  此前6月,美国财政部取消了对中国长城工业公司实施的制裁。该公司是中国向国际市场提供商业发射服务的窗口。

  2007年7月,中国首次通过整星出口、星箭在轨交付的方式,为尼日利亚发射了“尼日利亚1号”通信卫星,但中国航天重新迈向国际市场的步伐显然还受到严重的阻碍。

  不过,由于近年世界三大主要商业运载火箭系列有两个遭遇失败,包括一些美国公司和居全球前两位的SES和Intelsat等商业卫星运营商都欢迎发射服务多样化。

  计划2009年一、二季度由“海射”公司发射两颗非ITAR卫星的Eutelsat公司表示:如果届时别的火箭仍不能上岗,将考虑“长征”火箭。勒高尔也提醒说:“不论迟早,随着美国政府限制的取消,中国都可能再次进入商业发射市场。”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