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将建智能交通系统 “扩容”通行能力

   日期:2008-05-20     来源:中国测控网    评论:0    

    包括监控识别、数据采集、协调控制、交通诱导、事件处理等五大系统的智能化交通在奥运会前将在天津港建成,配齐这些智能交通设施以后,天津港的交通将迎来一个新的局面。

  作为沿海主枢纽港、国际贸易口岸、水陆交通枢纽的天津港发展极为迅速。33平方公里的东疆保税港区建设更是为天津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面对吞吐量的不断增加和东疆保税港区的封关运作,天津港的车辆越来越多,道路交通迎来了更大的压力。于是,天津港将要在全港范围内建设更加现代化、智能化的交通管理模式。

  智能交通系统主要是将传统的交通系统看成是人、车、路的统一体,运用计算机、通信、人工智能、传感器等,彻底改变目前被动式的交通局面,使人在驾驶过程中可以随时通过GPS/GPRS/GIS、广播、信息发布板等了解目前的交通状况,而交通管理部门则可通过道路上的车辆传感器、视频摄像机等设备随时了解各个路段的交通情况,并随时对各个交通路口的交通信号进行调整以及对外界进行信息发布,使整个交通系统的通行能力达到最大。

  设计中的天津港智能交通系统采用国际强港通用的智能系统模式,其基本框架包括监控识别、数据采集、协调控制、交通诱导和事件处理五大功能,通过27项应用技术对港口道路交通实施智能管理。

  目前,天津港智能交通系统的一期工程正在建设中。投资1000万元的一期工程为东堤路智能交通工程,总长9.08km。工程包括视频监控、流量统计、电子警察、诱导屏、自动信号控制等18处智能设施的建设。据施工部门介绍,此次建设的视频监控系统具有云台转向功能,可以随时旋转摄像头,监测不同断面的车辆状况。流量检测系统则可以和信号灯自动控制系统相结合,通过雷达自动检测路口车流量,当车流量过大的时候,系统则会自动调节红绿灯的灯时,从而迅速疏导交通。电子警察会自动将闯红灯的车辆拍摄下来,每个违法信息都包括两张图片,一张是全景,提示违法车辆的车型、颜色,一张是车牌照的特写。诱导屏则会及时发布道路施工、堵塞信息,便于司机师傅们提早绕道行驶。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