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1月2日文章,原题:"分道扬镳" 上月早些时候,当中国宣布其本土研制的“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将用于北京奥运会期间的交通调度和场馆监控时,欧洲人大吃一惊。
中国是欧盟斥资达34亿欧元的“伽利略”卫星导航项目的最重要的非欧洲伙伴。北京将对该项目投资2.3亿欧元,欧洲的公司也希望借此进入诱人的中国交通和通信市场。
但是,随着中国官员们暗示“北斗二代”系统的信号将免费提供给本国及亚洲其他国家,该系统将与“伽利略”竞争亚洲市场。
“如果中国要推出一套民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我们将重新评估与中国的关系,我们对帮他们打入市场不感兴趣。”欧盟委员会负责“伽利略”计划的保罗•沃霍夫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竞争,会影响到与他们的一些合作”。
中国最初于2003年参加“伽利略”计划,当时欧盟把中国视为重要的新兴经济大国。“我们与中国签协议时,尚不明了日后的影响。”沃霍夫说,“我们不久意识到,如果允许共同出资,会面临有关共同所有权的复杂讨论”。
“现在已经很清楚,‘伽利略’系统惟一的所有者是欧洲,我们有必要达成另外的协议”。
欧盟官员坦承,中方对被当作小伙伴对待感到不快。但同时中国也表态想加入新近起死回生的“伽利略”计划。在欧盟接管“伽利略”计划资金问题后不到三周,一个中国代表团就抵达布鲁塞尔访问。
沃霍夫说:“与‘伽利略’的政治合作在中国一直是大事情。这是中欧战略关系的一部分,也是抗衡美国的战略伙伴关系的一部分。”
中国需要“伽利略”还有其他原因:它的空间科学家仍然做不到欧洲的工程技术水准。“技术转让是重要考虑”,沃霍夫说。
“伽利略”计划业已刺激美俄分别升级“全球定位系统”和“格洛纳斯”系统。“‘伽利略’系统的精确性对于军事或情报的用途大于商业用途。”英国议会“伽利略”计划顾问理查德•诺斯说。
诺斯博士说:“中国对‘伽利略’抱有极大兴趣的部分原因是可向‘北斗’系统转移军事技术。这很难阻止。”
正因为此,台湾和美国一直向欧盟施压,要求其减少与中国的合作。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所的乔纳森•霍尔斯拉格说:“中国的(‘北斗二代’)项目显然是基于欧洲的技术。中国人知道欧洲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他们把它用于自己的项目。”
诺斯博士认为,“中国在‘伽利略’计划上的合作推翻了所谓的(欧盟)武器禁运。显然,这种卫星导航技术将增强中国的军事力量”。
北京目前宣布“北斗二代”系统将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行时完全投入使用。因而这套系统在奥运会期间的使用将十分有限。
驻澳门的中国参与“伽利略”计划问题专家何塞•卡洛斯•马蒂亚斯说:“有关将‘北斗二代’用于奥运会的宣示可能只是象征性的。布设卫星群是需要时间的。”他表示,中国可能是在向欧盟发出信号,它希望被作为卫星导航的平等伙伴来对待,而不是低人一等。
欧盟接管“伽利略”计划资金问题时,欧盟运输事务专员雅克•巴罗说,“专有的导航是实力的象征”。中国肯定不会不懂这一点。 ▲(作者约贾纳•夏马,郑秋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