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创新与应用创新脱节 仪器仪表企业腹背受敌

   日期:2006-11-24     来源:中国工业报    评论:0    
   现在的火车司机比以前舒服多了,因为经过连续5次提速之后,火车反而比以前更安全了,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有了一个中央控制系统。每列火车都在各自的运行区间里运行,什么时候需要减速、什么时候需要停下来,中央控制系统都会发出指令。   
   
  在中央控制系统的显示屏上,连火车的车轮都能看得很清楚。因此,火车司机需要做的事情,更多的是处理临时发生的意外情况,例如有人突然横穿铁路。甚至可以说,即使有恐怖分子劫持了火车,中央控制系统也会采取应急措施,避免出现重大的恶性事件。”在T103次列车上,一位在铁道部工作的官员如是说。  

  而在上海的南北高架公路上,当华灯初上的时候,出租车司机这样告诉乘客:“现在整个城市的交通照明,不是像过去那样按钟点开、关了,而是有一个根据光线明暗程度自动控制开关的照明控制系统。”  

  记者亲身经历的这两个例子,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无论是在国民经济的运行还是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仪器仪表和我们的关系都越来越密切了。  

  工业的“神经中枢” 与最后的安全屏障  

  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很有可能会造成一些国家是头脑国家,另外一些国家是躯干国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必须既有躯干又有头脑,而仪器仪表恰恰是头脑的“神经中枢”,也是最后的安全屏障。  

  据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理事长奚家成介绍,仪器仪表品种门类繁多。其中,对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重大装备影响最大的,是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主干现场仪表和关键精密测试仪器,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以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DCS(分散型数字控制系统)为例,我国DCS市场目前正处于上升和发展的成长期,还处在从大型工程逐步向中小型工程、从主应用领域(如石化、化工、电力和冶金等行业)逐步向全工业范围(如市政、食品、建材、环保和交通等领域)扩展的阶段,市场远没有饱和。特别是近年来,大量的国内企业纷纷采用先进的DCS改造传统产业,吸引全球的DCS制造商将目光转向中国市场。  

  “仪器仪表是现代工业核心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世界上都是公认的。”奚家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作了肯定的回答。他强调说,对于这个问题有关方面的反应一直很强烈。  

  一方面,以王大亨为代表的一些中国科学院院士,多次上书国务院(几乎政府每换届一次就上书一次),从科研的角度强调中国的仪器仪表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果高等级、高档次的仪器仪表不能自立,中国就不能成为科技大国,就不能成为创新型国家。有数据显示,在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在内的自然科学领域,有接近60%的诺贝尔奖与仪器仪表有直接的或间接的关系。比如发明了显微镜后,人们知道世界是由很小的微观粒子组成的。  

  另一方面,中国工程院的一些院士和中国仪器仪表行业的一些专家从工业发展的角度呼吁,大型企业的控制系统如果被外国所垄断就根本不能自立。因为稍有风吹草动,人家高档的仪器就不卖给你,要么卖给你的就是低两三个档次的仪器。  

  奚家成表示,随着整个装备工业的大型化、复杂化、信息化和集成化,仪器仪表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已经从过去所说的“五官”,上升到现在的“神经中枢”。随着大装置越来越复杂,坐在控制室里就能够看到整个现场。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很有可能会造成一些国家是头脑国家产生并输出知识,另外一些国家是躯干国家只引进和应用知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必须既有躯干又有头脑。而仪器仪表,恰恰是头脑的“神经中枢”,因为信息化是和控制系统连在一起的。以发电设备为例,如果电机、锅炉和汽轮机是国内的,而测控设备是国外的,那么企业就不知道用什么参数控制主设备的运行,人家卖给企业的这个软件等于“黑软件”。  

  奚家成强调说,没有高水平、高质量的测控设备,大型化、高参数化、工况复杂化的现代工业重大装备将无法运行。现代流程工业的工艺参数、技术特点、Know-how专利,绝大部分都由主设备与测控设备软硬件紧密结合予以实施。仪器仪表在代表我们国家命脉的重化工业、大能源工业中发挥的作用,不但是正常运行的“神经中枢”,而且是最后的安全屏障,因为任何安全隐患的异常反应都首先出现在仪器仪表上。  

  跨国企业强势进入 国内用户能用而不用  

  一方面,跨国公司的强势进入,使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另一方面,用户对国产的仪器仪表能用而不用或者想用而不敢用,又使企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奚家成告诉记者,与别的行业相比,中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市场准入形势,似乎显得更加严峻一些。一方面,因为门槛高,国产仪器仪表不容易进入这个市场,是这个行业非常典型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因为跨国公司的强势进入,已经使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了。  

  从工业总产值和销售额这两个指标来看,已经本地化了的外资企业,占有的市场份额大体上是44%左右。而从国外进口的仪器仪表,还要占到市场份额的20%左右。这两项加起来,已经超过了市场份额的一半。仪器仪表行业的一个特征就是贸易逆差比较大,是机械工业13个行业里逆差最大的一个。2005年进出口总额193.59亿美元,其中进口高达140.14亿美元。再加上跨国公司的经营、资金、服务和人脉关系等优势都非常明显,包括大家众所周知的到外国的免费旅游等。国产仪器仪表即使在技术上达到了进口产品的水平,也仍然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更让人困惑的是,用户对国产的仪器仪表能用而不用、想用而不敢用,又使企业陷入孤掌难鸣和孤立无援的境地。特别是现行的国产化的考核方法,不是按核心技术而是按投资总额的百分比考核。由于国产的仪器仪表所占的绝对值不大,因此很容易被当作了分母。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有专家曾经说,上海一家非常有名的仪器仪表企业,就是因为总是被国内的用户拒之门外,结果被逼无奈把自己近90%的股份卖给了GE。而跨国公司为了大举进入中国的市场,甚至不惜采用了低价倾销的策略。例如今年9月,在宁波某石化企业全厂性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招标中,日本一家企业以超低价中标,其成交价只相当于国内企业报价的30%。这种低价倾销的现象,以前还没有出现过,而国内目前也尚未出台相应的政策。凡此种种,无不使国内企业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page]
  夹缝中求生存 国内企业无奈“曲线救国”   

  通过“出口转内销”、“农村包围城市”、“肥水不流外人田”等策略,国产仪器仪表已经在一些行业取得突破,并开始打破外资的垄断,但在另一些行业虽有发展却依然不容乐观。   

  难能可贵的是,国内企业尽管在夹缝中求生存,仍然左冲右突,平添了几多希望的亮点:   

  一是“出口转内销”。国产仪器仪表自主化的一个关键问题,是首台首套产品用户不用。在自主创新的首台首套产品市场准入难以突破的情况下,北京和利时的首台首套业绩是在巴基斯坦取得的。该企业为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研制的自动化监控系统,是和利时在核电自动化领域接下的出口第一单。   

  就在巴基斯坦核电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和利时赢得了核电秦山联营总公司的关注和信任,并最终赢得了秦山2×600兆瓦核电二期工程电站过程计算机系统的合同。此后一发而不可收,和利时中标自动控制系统的陕西国华锦界60万千瓦1号亚临界火电机组,已于今年10月正式投入运营。   

  二是“农村包围城市”。国产仪器仪表自主化的一个悖论,是国有企业对进口产品情有独钟,而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反而支撑和“养大了”一批仪器仪表企业。以浙江中控为例,企业每年中标的1000多个项目,有70%~80%是从民营企业那里获得的。如今,很多国有企业也成了浙江中控的“铁杆用户”,例如马鞍山钢铁厂的30多套控制系统、杭州龙山化工总厂的10多套控制系统都是购买的浙江中控的产品。目前,该企业开发研制的控制系统在石化、化工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全国第一位。   

  三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中国电力集团总公司属下的国电智深,如今已不再是“墙内开花墙外香”,而是凭借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先后中标了河北龙山电厂60万千瓦亚临界火电机组的自动控制系统、大连庄河电厂60万千瓦超临界火电机组的自动控制系统,并已签订合同,第一套设备今年交货明年投入运营。   

  有专家指出,国产仪器仪表已经在电力行业取得突破,开始打破外资的垄断。但在其他的一些行业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例如在石油化工领域,仍然是“大象的屁股——推不动”。有人甚至直言不讳地说,炼油的工艺比较简单也比较稳定,国产的测控设备完全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但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这些大型企业是很难采用的。

  制造创新与应用创新脱节 产品市场准入的困难大于研发   

  过去有伟人讲过这样的话,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现在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政策和策略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甚至可以说成败在此一举。   

  有一种风险,叫做政策风险。很多仪器仪表设备进口整机免税,但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产品中部分零部件的进口却要上税,这就从政策上人为地削弱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力。有专家考查过深圳的一家医疗仪器企业,该企业生产的危重病人监护仪可以大量出口,但在国内销售却受到歧视,原因就是政府定价。医院使用进口的监护仪每小时收费约20元,而使用国内仪器每小时收费约2元。医院为了追求高回报,就不会买国内企业生产的仪器。   
[page]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进口仪器价格卖得贵不见得不出毛病。例如业内都知道的上海大乙烯石化工程,虽然用户购买的是价格昂贵的进口仪器,但照样出了问题,只是出了问题以后没有人追究罢了。而不少企业的高管,在谈到一些高端用户热衷于购买进口仪器的原因时,用的最多的两个字是“有钱”。为此有专家认为,所谓公款消费,不仅仅存在于生活资料领域,也存在于生产资料领域。因此,中国有必要设立“购买国产装备专项贷款”,让国家的钱“好钢用在刀刃上”。   

  奚家成则一针见血地指出,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需要解决观念、体制、政策三大问题。在谈到首台首套的政策时,奚家成建议引入保险机制。也就是说,让保险公司参与进来,给首台首套上保险。与此同时,还要建立起相应的评估机制。例如,美国对一些重大的项目要开联席会议,请方方面面的人一起来研究。中国现在还没有这种“联席会议”制度,可以先建立起一种评估机制,请全国的专家来把关,请保险公司参与招标,真正给国内的企业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机会。在他看来,纯粹按投资总额百分比考核国产化的政策应该得到调整。   

  记者注意到,由于仪控产品的制造创新与应用创新严重脱节,企业普遍反映市场准入的困难大于研制开发,落实试点应用耗费的时间、精力超过技术攻关。与此同时,在一些已宣布成功的国产化项目中,仪控产品仍全部进口。   

  针对一些高端用户购买国产仪控产品没有动力的现状,浙江中控总裁金建详建议,凡大型或超大型企业应用国产自控装置成功的应给予确认,例如授予科技进步奖。而拒绝应用国产测控装备的企业高管,给予相应的处罚。为了使高端用户想用不敢用变为愿用和敢用国产自控装置,金建详建议设立风险金,为用户化解风险。同时,国家要提出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解决方案,例如在项目审批中提出明确的国产化要求,尽快启动试点工程。   

  目前,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导师、教授和专家普遍使用进口仪器,而这些导师、教授和专家与其助手、学生有一个传承关系。长此以往,我国的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将成为进口仪器的“培训中心”。对此,北分瑞利总经理王建(王建博客,王建新闻,王建说吧)春指出,这些导师、教授和专家应该率先垂范,带头使用国产仪器。他告诉记者,国家曾经成立过一个大型仪器办公室,现在应该继续发挥协调作用。   

  北分瑞利董事长、党委书记闫增序认为,改革开放近30年了,国产仪器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国家应该提倡用户使用国产仪器。与此同时,国内的企业应该大力拓展国产仪器的市场功能,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在他看来,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不是一个企业单打独斗的游戏,而是一项团体赛。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要赢得这场比赛,既要有“参赛选手”,也要有“陪练队员”。因此,制造部门和应用部门不但要志同道合,而且要同心协力。换句话说,就是军功章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国内主要制造企业   

  和利时   

  始创于1993年3月的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家在工业自动化控制和信息管理领域的现代高科技企业。企业拥有包括大型综合监控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可编程控制器PLC在内的多种品牌的自主产品,拥有自主开发的产品专利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0多项。在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排序中,和利时列第36名,是仪器仪表行业的佼佼者。   

  浙江中控   

  浙江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自动化产品科研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及工程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高科技企业,年销售额达9亿元。包括大庆石化、燕山石化、扬子石化、茂名石化在内的一批大型企业,都是浙江中控的用户。企业的主导产品之一的网络化控制系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SUPCON集散控制系统产品于2005年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成为首个集散控制系统的中国名牌产品。   

  北分瑞利   

  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公司由原国有大型企业北京分析仪器厂和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于1997年改制而成,是一家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注册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分析仪器行业归口研究所和分析仪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均设在该企业内部。经过40多年的发展,北分瑞利已成为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分析仪器制造厂商。   

  吴忠仪表   

  始建于1959年,改制于1997年,上市于1998年的吴忠仪表股份有限公司,是自动化仪器仪表行业的一家龙头企业。企业的主导产品之一的调节阀市场占有率达25%,广泛应用于石化、化工和电站建设领域。在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科技经费占销售收入比例前100名企业中,吴忠仪表列第53名,达到7.19%。
 
标签: PLC, ,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