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已经习惯了国内重大工程由技术和管理经验都领先的外资企业“挑大梁”的局面,无论是上海磁悬浮还是北京奥运工程。但这一次,未来15年投资规模4000亿,相当于两个三峡工程的我国特高压电网建设工程,在设备采购方面第一次对外资企业亮出禁止令。总规模约2500亿元的特高压输电设备市场(设备占电网总投资的60%左右),将几乎全部由国内企业分享。
在振兴中国装备行业和鼓励自主创新的背景下,此举意味深长。本土企业是否能在号称全球最高技术难度的特高压工程中表现出色,将对日后国家重点工程的采购政策产生重要影响。
发改委颁下禁行令
本报获悉,国家已将特高压电网确定为装备制造业技术提升和自主创新的依托工程,为了扶持国内企业,国家发改委表示,特高压设备要全面实现自主研发、国内生产。目前已经明确的政策是,除部分关键技术可由外方提供支持外,不允许外资及其控股的合资企业参与设备的研制和投标。
8月30日,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600312 以下简称平高电气)斥资3亿元建设的现代化厂房及配套设施高调开工,这些设施将主要用于特高压设备的试验和装配。此前,平高电气终止了另外三个项目的投资,将抽调出来的近1.5亿资金全部投入到1100千伏特高压开关项目上。
8月19日,特高压工程启动(参见《特高压电网争议中上路》)。每一家参与特高压设备研发的国内企业都在摩拳擦掌,力图借助国家扶持和自身努力,在特高压输电设备市场多分一杯羹。
国内企业的空间越来越大。不仅在中低端市场将保持优势,在未来的高端电网建设上也将取代外资企业,成为真正的主角。”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000400以下简称许继电气)副总经理姚武告诉本报。
像平高电气和许继电气这样备感振奋,集中全部力量准备抓住这次难得机会的企业不在少数。由于特高压电网的设备将不允许外资及其控股企业参与研制和投标,西门子、ABB、东芝等在电气行业拥有先进技术的外资巨头这一次将被阻挡在特高压项目门外,过去它们曾长期主导中国利润丰厚的高端电网建设。本次特高压项目中,他们能起到的作用最多就是“外方可提供技术支持”。三菱电机北京事务部一位人士无奈地说:“我们很希望参与这个工程,但是政策不允许。”
外资企业优势渐失
特高压工程对外资亮出红灯早有预兆。造成这一局面的最重要原因,是以往外资企业在参与重点工程时凭借技术优势要价过高,并利用技术壁垒挤压本土企业生存空间所致。
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原机械部副部长陆燕荪介绍,外资企业的主要优势是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精。国外企业与国内企业合作或合资时,往往在高电压等级产品等关键技术上设置障碍,形成技术壁垒,逼迫国内企业打价格战,低价、低水平恶性竞争,无力投入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
但随着国内企业的迅速跟进和突破,目前在高端市场,外资的优势正被逐渐瓦解。最近两年,外资长期主导中国高端电网建设的局面开始被打破。2005年起,以南方电网公司“±500千伏贵广二回直流输电工程”为转折点,随着国内企业技术实力的提升,国家对高端电网设备的国产化要求大幅提高。在这一工程中,系统设计和设备制造全部以中方为主,综合自主化率达到了创纪录的70%。而在之前的高端电网建设上,西门子、ABB等外资企业占据了绝对主导的地位,获得了技术、价值含量最高的订单,国内企业只能分包一些利润率低的项目。
在继电保护领域,我们与跨国公司已基本没有差距。在我们拥有自主技术之前,跨国公司在这些设备上要价很高。”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瑞航说,目前外资的继电保护设备在报价和利润上已锐减了至少50%。
有了明确的支持政策,众多本土企业是否能经受住特高压设备的技术考验?
技术家底是否殷实?
8月19日,山西省长治市。国家电网公司“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工程”晋东南变电站奠基仪式在锣鼓和礼炮声中举行,坐在主席台上的国家电网公司建设运行部(特高压办公室)主任喻新强在兴奋之余,感到压力沉重。
“特高压输电技术是电网技术的制高点。开发1000千伏产品的技术难度和复杂程度远远高于常规产品,对于国内制造企业而言,既是一个重大机遇,也是一次严峻考验,极具挑战性。”喻新强说。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没有商业运行的特高压工程,没有技术成熟的特高压设备和标准、规范,需要科学攻关、系统研究。不过由于国内制造企业近年来通过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尤其是大量参与500千伏、75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已经具备了研发和制造特高压设备的基础。
与以往遇到技术难题直接开放市场给外资不同,本次特高压输电设备的自主创新原则相当强硬。“目前绝大部分的特高压设备都能实现国内生产,少数尚不完全掌握的关键技术可以通过对外合作解决。”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重大装备办公室处长呼淑清称,特高压设备的研制思路是立足国内,以我为主,个别产品可以与外方联合开发,如果外方不愿合作,或者不愿共享技术,国内企业将通过自主研发满足工程需要。
1年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国家电网公司曾组织专家到国内主要输变电制造企业进行摸底调研。据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赵庆波介绍,调研结果显示,交流特高压设备立足国内,可以实现国产化;直流特高压方面,部分主设备和控制保护设备等完全可实现国产化;换流变等部分关键设备,可以走“引进技术、联合开发、合作制造”的路子。
本土企业盛宴
受益于国家政策的强力保护,对于国内制造企业而言,特高压电网将是一场技术和效益双丰收的盛宴。
国家发改委在对国家电网公司“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工程”的批复中指出,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全面严格试验验证特高压输变电国产设备的性能质量和运行可靠性,工程实施进度要服从国家设备国产化的统一部署。
为了给国产设备预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据悉,国家不对特高压试验工程的工期提硬性规定,该工程不承担国家规划的送电任务,不强求在额定电压下满负荷运行。
这就为国内为数不多的高端输变电设备制造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业内人士估计,如果国家的扶持政策能长期延续并落到实处,未来15年超过2500亿元的特高压设备市场将成为国内企业,尤其是已经具有一定技术、市场优势的大型国企的天下。
赵瑞航告诉本报,众多本土企业去年就启动了特高压设备的研发,并参与了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组织的多轮技术研讨。“高端项目我们一定要参与,一方面能提升自身技术实力,另一方面也能拥有较好的利润空间。”赵瑞航说。
据了解,由于国家电网的交流特高压试验工程主要用于试验验证国产设备,因此国内主要企业研发的特高压设备都有机会被国家电网公司采购,在试验工程上进行实地验证。据悉,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已将特高压试验工程设备国产化方案提交国家发改委审批,在获得通过后,设备招标工作就将展开。
但众多外资企业并没有彻底放弃希望。一方面,他们积极与国内企业联系,寻找合作机会。同时对电网企业进行公关,借助后者对外资产品的偏好向国内制造企业施压;另一方面,这些公司的高层近来频频拜访国家有关部门,希望能在政策上有所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