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战略储备即将实现“零”的突破

   日期:2006-08-17     来源:东方早报     评论:0    
  国家发改委网站昨天披露,中国第一个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镇海基地即将在本月底全部建成,10月份交付使用。有关专家指出,这对中国的能源安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石油战略储备的缺失一直是中国能源战略的“心腹之患”。在去年以来国际油价不断“高烧”,逐渐向80美元/桶逼近的情况下,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对中国这样的地缘政治大国来说更是迫在眉睫。 
  而受高油价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拉动影响,上半年我国石油产量和消费量双双创出新高。据统计,今年前6个月中国原油产量达到9166.4万吨,原油表观消费量近1.62亿吨。   
  国家发改委网站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7月23日下午视察了即将全面竣工的镇海国家石油储备基地。镇海基地公司董事长赵锦萱在现场汇报工作时介绍,镇海基地有16台储罐已于2005年9月建成并通过验收,具备投用条件;今年8月底,剩余的36台储罐将全部建成,10月份交付使用。   
  作为中国第一批战略石油储备的四个基地之一,镇海基地位于宁波市镇海区,靠近镇海炼化公司,处于甬沪宁输油管网的前端,基地南北跨度1200米,东西860米,建设总投资约37亿元,储备能力为520万立方米,由中石化集团承担建设任务。   
  曾参加过石油储备课题研究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综合室副主任邓郁松昨天在接受上海东方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构建石油储备体系还有一系列工作要做,如相关石油储备管理办法的制定、储备油品的来源、新储备基地的选址、符合中国需求的储备规模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而针对市场上关于石油储备会否沦为石油企业套利工具的质疑,邓郁松认为,类似镇海基地这样的国家级石油储备基地,不论其建设、维护由谁来担当,最终它的油储肯定会在国家的掌握之中,谁都不可能左右油储的使用,这在世界各国都是一样的。  
  他最后表示,中国在发展国家石油储备的同时,商业石油储备也会逐步建立起来,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对此,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储运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潘家华向上海东方早报记者表示,国家应当在石油储备中占据主导,以战略储备承担和化解石油安全与经济保障的风险;同时,国家也要允许企业通过入股等方式参与一部分商业储备,以分散战略储备的财政支出压力。 
  作为石油储备领域的专家,年过7旬的潘家华是国内最早倡导建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的业内人士,同时也是当初国家石油储备库建设标准制定组的最后审定人.   
  至于国家石油储备的油源问题,原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凤起于上月召开的一次能源论坛上向上海东方早报记者表示,目前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将主要不会采用从国际原油市场商业化采购的方式,而将以合作开采的“份额油”为主要储备油源。如中国和外方共同进行的大陆架开采,按照原来的思路是将开采出来的原油拿到国际市场上去卖再由双方分钱,但现在可能就是将开采出来的属于中国的一部分“份额油”作为战略资源储备起来。 
  此前有传言认为,一期52个储罐投入使用后,镇海国家石油储备基地还将上马二、三期项目。对此,宁波市发改委有关知情官员昨天向上海东方早报记者透露,从目前国家发改委所传递的消息看,镇海国家石油储备基地“还没有上马二、三期项目的明确计划”。该官员认为,镇海基地是“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很难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产生明显的短期促进效应。 
  2004年我国正式规划建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首批确定的四个储备基地分别位于宁波镇海、舟山岱山、青岛黄岛和大连,后三大基地将于明后两年建成。
据悉,负责战略石油储备的国家石油储备中心相关运作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第二批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工作也已启动.
 
标签: 石油, ,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