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10年中,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中国,PC业的增长速度都意味着整个IT产业的景气指数,PC业始终处于产业中心。但现在,属于它的那个时代似乎过去了。
无论是Intel的酷睿2,还是微软的Vista,都不是改变PC市场低迷状况的救世主。
PC业能否重回舞台中心?它还会成为IT业成长的引擎吗?PC业的新引擎在哪里?
双核、欢跃平台、64位、移动64位、移动64位双核、大屏液晶显示器普及……2006年的PC市场并不缺乏热点。
但跟以往相比,这个年份似乎又不是PC的欢跃之年。双核产品推出之后迅速进入主流价位,64位并未像预想的那样给PC业带来革命性的冲击;与此同时,7月21日,全球第一大PC供应商戴尔公司发出业绩预警,并引发了华尔街与香港股市动荡,惠普公司与联想集团的股价分别应声下滑4%与2.64%,而戴尔本身股价则重挫10%.
香港的分析师们表示:戴尔业绩下滑表明科技股进入低迷期,整个电脑行业的利润率都在不可挽回地大幅下滑。
果真是这样的吗?
不可挽回地“衰退”?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断言,“PC产业进入了衰退期。”
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学原理》中指出,产品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这就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进入成熟期的特征是,“市场成长趋势减缓或饱和,产品已被大多数潜在购买者所接受,利润在达到顶点后逐渐走下坡路。”
中国市场经历了PC产业从辉煌进入低谷的过程。经过1995年~1997年和1999年~2000年两个高速增长阶段后,中国PC市场的增长日趋缓慢。IDC提供的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PC市场增长率达到了49.7%,是1994年以来的最高值。而1995年~2000年的6年中,增长率超过30%的竟然有5年。
现在,当年的风光不再。2005年,中国PC市场增长率仅为19.6%;今年第一季度,全球PC销量同比增长更是低至12.6%,寒冬渐渐逼近。
一直坚持优惠价格策略的戴尔,也开始改变。6月初,戴尔在中国发布了XPS系列高端游戏笔记本,集成了当前顶尖的配置,价格最高达两万多元。7月中旬,戴尔宣布对价格策略进行重大调整,减少了为消费者和小企业提供折扣的次数。PACific Crest证券公司分析师Brent Bracelin认为,这从侧面反映出戴尔提高价格的意图。
Brent Bracelin表示,戴尔的收入中有15%来自于消费市场,但净利润中仅有4%来自于消费市场。“我们预计其运营利润率不足3%,” Brent Bracelin说。
IDC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PC市场中,戴尔仍居全球首位,占据了19.2%的市场份额,比第二名的惠普高出了3.3个百分点。尽管如此,庞大的销量却没有弥补戴尔的利润率,PC产业进入了超低利润时期。有数据表示,PC厂商的毛利率已经下降到5%~10%,甚至很多厂商在无利或亏本之间徘徊。
由于品牌影响力小,抗风险能力差,首先受到冲击的还是中小品牌厂商。2004年,超群、金恒生等品牌消失了。风光一时的“十大品牌电脑”,诸如爱必得、科海、科电、王子、同创、可为、国合、柏安、八亿时空、实达电脑、华禹邦甲、大亚东海等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1998年-2002年是新企业进入PC产业的最好时期,客户群在迅速膨胀,市场存在很多未定因素,比如产品的定价、渠道的建立、市场的开拓等,任何厂商都有可能成功。”汤捷回忆说。
然而这个最佳时机已经过去了。汤捷预测,2005年-2007年上半年,是DIY市场逐渐萎缩的时期;2007年以后,品牌厂商将展开残酷竞争,整个产业进入寡头垄断时期;当某一个时间点,出现一种革命性产品把PC取代的时候,这个产业就结束了。
敏感的观察家们也感受到了PC业在IT产业中所占据的地位的变化。在过去,PC产业始终是IT产业景气指数的代名词。如今,PC所能拥有的话语权越来越弱。对PC业而言,“冬天”似乎不可挽回地到来了。 [page]
成熟期性格特征
7月28日,英特尔宣布推出酷睿2,这款新的CPU被英特尔称为是对产业“革命性的贡献”,被寄予厚望。在全球,它第一次选择了两家完全不同类型的电脑制造商作为首次搭载此平台的合作伙伴。一是戴尔,一是海尔。前者是以配置与价格为主要诉求的全球第一大电脑制造商,后者则是从家电领域切入PC市场的传统消费电子厂商。
海尔在搭载了酷睿2的极光A808产品面世说明中表示,酷睿2“前端总线达到了惊人的1066MHz,二级缓存为4MB,比当前主流的处理器二级缓存增大了一倍”,针对配置数据的宣传非常醒目。与此同时,在戴尔的新产品说明中,酷睿2的战略意义被强化了。
这跟其他两家主要PC厂商的诉求大相径庭。在此之前,7月11日,联想集团推出了扬天系列新品,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大中国区总裁陈绍鹏公开指出,“应用决定价值——PC产品的价值将依托于由功能应用所决定的全新价值体系”。在这一系列产品中,分别针对特殊环境下用户的“影子键盘”功能、针对无力承担视频会议系统高昂成本的中小企业用户的视频会议功能、没有IT部门的中小企业的安全密钥等五大功能。
在联想推出扬天前约半个月,惠普公司则针对PC产品推出了全新的品牌战略——“惠普电脑,掌控个性世界”,把个性化作为主打策略。惠普表示,希望能通过开发、推广和宣传创新性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个人领域的最佳体验。
全球三大厂商在道路选择上出现了重大分歧。在过去,英特尔多年以来主导着PC行业的发展模式,完成了从小型机到X86架构、从精英用户到个人用户的革命。但在近几年来,这一模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PC厂商高层表示,现在能主导PC发展模式的角色已经不再是英特尔,而是用户。“用户如果对CPU不再感兴趣,我就没有必要跟英特尔跟得那么紧。”
PC产品的日益标准化,在完成了PC普及化的同时,也对PC业造成了影响。
清华同方副总经理李健航认为,“PC产品的标准化,一方面带来了产业的规模化,另一方面带来了同质化。”
联想大中国区商用台式营销部总经理汤捷指出,PC诞生初期,明显地处于供小于求、厂商占主导的阶段。制造产品的人只关注自己的产品,并把CPU、硬盘、内存等一系列配置数据作为宣传的重点。用户购买时,也就自然关注电脑的配置。“那时候,用户是被厂商牵着鼻子走的;而厂商,则要跟着上游芯片商走。”
“但是现在,厂商与上游芯片商之间的合作是不稳定的。”上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PC厂商高层表示,各家厂商跟芯片商的合作的惟一区别就是芯片供货价格的高低。而事实上,芯片价格是一路走低的。
这支持了戴尔与神舟这样的侧重配置与价格的厂商的崛起。在这样的时代,由于强调成本控制,戴尔与神舟在很多市场的认可程度较高,并进一步加深了同质化与价格战的力度。从2004年开始,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在价格上开始进入普及期,价格一路探低,7999元、6999元、5999元、3999元,直至2999元和一度有价无市的1999元。PC产业进入“零利润”时期。
这种竞争模式要求PC厂商必须建立高效低成本的运作体制。当价格竞争非常激烈时,成本控制上落后于竞争对手却又要参与价格战的厂商难免出现亏损。“这是一个规模制胜、全价值链竞争的时期。”联想全球高级副总裁、联想全球COO刘军指出,PC厂商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实力与规模的较量,将呈现强者愈强的局面。
“事实上,只有大厂商、没有小厂商的局面是不合理的。”计世资讯副总经理郭海涛认为,从用户的角度而言,弱势地位将得到强化,话语权将更加微弱,“用户是非常不幸的。”
“即使对PC厂商来说,也不见得是一件幸事。”郭海涛认为。不同品牌的产品之间差别并不大,这是PC厂商不得不求诸价格战的根源。
联想集团副总裁夏立指出,PC市场同质竞争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用户在实际应用中的利益被牺牲,厂商的创新精神被抹杀。“如果说PC行业将继续把目光放在配置与价格上而忽视用户的根本需求,将是非常可悲的。”
汤捷认为,“电脑已经变成了一堆部件的组合,虽然CPU越来越快,但是配置的升级却没有给用户带来增值”。
在PC产品的零部件日益标准化的情况下,PC上搭载的都是Intel或者AMD的CPU。事实上,对用户而言,由于CPU 升级而带来的多数新功能是处于“睡眠状态”的。而对厂商来说,在PC普及期内常常可以通过跟随技术升级而取得高利润。
在配置与价格为主导的PC形态中,厂商不得不更加关注如何在短期内获得市场容量,应付市场竞争。一面是由Intel带动的配置升级速度加快,一面却是应对由于这种加快而带来的价格战。分析人士认为,客观上,PC厂商对用户的关注呈现下降趋势,在研发上的投入越来越少,而对营销层面的关注越来越强。
实际上,在配置技术已经完全能够满足用户基础应用的今天,PC产品的差异化功能和应用将更多地决定其价值。 [page]
这形成了PC行业进入成熟期后的性格特征。
有没有恢复期
但是,清华同方副总经理李健航却认为,直到现在,PC产业仍然处于萌芽期,因为“电脑只有 20多年的历史,还只是非常单一的形态,以Intel处理器为核心的产品体系至今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李健航的话,并没有挽留住PC产业进入成熟期乃至衰退期的步伐。
TCL电脑总经理杨伟强曾多次向业界阐述他的三段论。杨认为,在过去,PC业经历了炫耀期与普及期。在IBM时代,PC业处于炫耀期,解决的是“从无到有”的问题,单机价格非常高,PC厂商利润丰厚;在联想时代,PC处于普及期,以价格拉低、标准化越来越高为根本特征。曾经率队把TCL王牌彩电在广大农村市场推上王者地位的杨伟强,非常清醒地审视到TCL在切入PC时以及现在所处的位置,“PC业正在进入细分期”。
1966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费农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提出,产品具备生命周期。费农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场上的营销生命,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他把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即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PC产品并不能例外。
在中国国内,目前的PC市场已经进入了过度竞争阶段,处于成熟期的后期。联想、戴尔、惠普三足鼎立之势日渐稳固,同方、方正作为了解本土市场的代表者的身份也得到确立,海尔、TCL作为从家电业杀入PC行业的新生力量,不仅在消费领域拥有品牌优势,并在整合上游厂商与全球市场资源方面拥有独特优势。
但PC供应商们的好日子毕竟已经过去了。在今年第一财季和去年的第二、三财季,戴尔就已经出现过收入低于预期的现象,引发投资者不满和股价波动。作为PC业第一大厂商,戴尔下调主营业务收入预期预示着整个PC产业面临挑战。而中国多家本土厂商更是处于不上不下的境地中苟延残喘。神舟电脑虽然在个人用户市场依然拥有相当强的杀伤力,但在2005年开始进军企业用户市场时,却面临着意想不到的困难。
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这只是产品生命周期常规的五阶段。现实中,当产品进入成熟期以后,产品设计上的改进或者营销方式的变化,都可能带来产业的恢复上升,很多行业甚至会出现几个“恢复期”。
1997年,长虹率先打起了彩电行业的价格大战,当时长虹的利润率高达16.5%,一度把50多家彩电厂家挤出局。杨伟强说,那一年,彩电业出现了全行业亏损状态,不可避免地进入了“衰退期”。之后,TCL彩电杀入农村市场,以傻瓜化的操作、防潮、防雷击、低电压等适合农村市场基础设施条件的产品,实现了大逆转。
2000年,彩电业的平均利润再度暴跌到5%。就在人们以为彩电行业即将没落时,2002年,“高清电视”概念一时风行,众多厂商纷纷跟上,彩电业起死回生。如今,在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等新技术的带动下,彩电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购买高潮。2005年,彩电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上升到8%,丝毫看不出它跌至谷底的痕迹。
相似的例子还有手机。手机业多次陷入同质化与价格战的困境,但由于主导厂商对用户需求的开发,又多次重现生机。短信、彩屏、摄像功能乃至现在的黑莓,都将手机业从低谷带回高峰。
PC业能否像彩电业与手机业一样找到类似的恢复期呢?
联想在2005年推出针对中小企业用户的扬天电脑。在此之前,联想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对用户群进行细分。1996年前后,联想首次把PC划分为家用市场和商用市场,并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2005年,联想凭借“扬天”系列电脑进军中小企业市场,针对中小企业缺乏专门技术人员的现状,推出了一键杀毒、内核自恢复等独特功能。
“最根本的问题并不在于推出什么样的产品。”联想集团副总裁夏立对扬天在用户理解上的看法做出了解释。“如果不关心用户的使用感受,而只是给用户提供一台PC,这只能叫做供应商。一个客户导向的公司,应该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分类管理,提高产品到达目标客户的概率。”
在联想,从联想研究院到事业部相结合的二级研发体系,针对中小企业用户进行了大量调查与用户研究。
“多数中小企业用户是不可能有IT部门的,那么,什么样的电脑适合他们?” 联想大中国区商用台式营销部总经理汤捷指出,对用户来说,如果产品满足了他们的深层次需求,那么,厂商就有可能获得高附加值。 [page]
新扬天强化了客户需求导向的策略。在7月推出的新扬天具备五大核心功能:安全密钥、私密空间、互联一点通、通讯录及短信中心、预装杀毒软件等,探索通过PC实现对周边设备最大限度的整合。
在无法像惠普和戴尔成功实现规模化之后,更多的厂商则选择了差异化战略。2002年,浪潮电脑放弃家用,押宝商用,提出了“专注行业,专注应用”的“行业PC”发展战略,面向教育、政府、电子政务、税务、网吧等行业推出行业PC。浪潮商用电脑事业部总经理黄刚表示,“未来有两种PC企业能够存活,一类是规模很大、生产通用PC产品的企业;另一类是专注行业应用,为行业提供更系统的PC产品的企业。”
而TCL则选择了用户差异化的策略。其推出的游戏PC海盗系列和女性电脑SHE系列都获得了市场认可。在综合实力上,虽然无法与联想等抗衡,但在市场上却获得了一席之地。但这种差异化却也很快进入了同质化阶段。在SHE之后,游戏电脑、农民电脑、成人/儿童双模电脑、老头乐电脑等细分概念也层出不穷,但是在技术上,并没有产生真正的改变。
惠普的产品,也开始突出时尚和个性化的色彩。6月中旬,惠普推出的消费类笔记本电脑和家用电脑,不仅有漂亮的外观设计,可以更换电脑外壳,还有触摸式按键,一键进入娱乐空间。在家庭电脑上,惠普的个性化被视作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无论是最新的技术配置、更低的价格,还是营销模式的变化、渠道的拓展,都不再是独门秘笈,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借鉴。然而,把握用户需求的能力,以产品功能为导向的能力,却是无法抄袭的。
以用户为中心,这是很多厂商都挂在嘴边的话,但是真正做到以用户为中心的,却并不多。
以用户为中心有三重境界:一是产品从无到有,满足用户拥有产品的基本使用需求;二是从有到优,通过对营销、服务、渠道等方面的改进,在方便用户的同时,在多品牌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这可以称为“竞争需求”;三是从优到“实”,即真正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增强产品的个性化、易用性和可管理性,让PC真正成为用户的好帮手。
这第三重境界,正是目前的PC企业着力突破的地方,也是企业需要从战略高度重视的问题。
在第一个层次,IBM创立PC,满足了用户的从无到有的需求;在第二个层次,戴尔的直销模式可以对城市用户中实现快速反应。联想在全国各地建立无孔不入的渠道,这是满足用户的便捷需求;但是,要进入第三个层次,企业必须对用户进行深入了解。
宏碁电脑的创始人施振荣提出过“微笑曲线”的概念,认为企业要处于曲线的两端才能获得高附加价值,处于中间部分则利润率较低。不幸的是,目前的PC市场正处在微笑曲线的底端部分。
夏立认为,哪个厂商能把握住用户的真正需求,并提供出符合这种需求的产品,那么,就有可能获得高附加值。
[page]
那么,PC业的高附加值从哪里来?
应用是最终方向?
在IT界,作为创新的代表,苹果公司的ipod是把高附加值演绎到极致的代表。当512MB的纽曼影音王卖到285元时,容量为1G的苹果iPod nano却仍然能够保持在1200元的高价。7月19日,苹果公司公布,本季度共卖出810万台iPod,该公司于7月1日结束的公司第三财季利润同比大涨47.5%。
像苹果那样,找到产品的高附加值,获取高额的利润,这是很多PC厂商的梦想。关键是,方向在哪里?
IDC中国计算机系统研究部高级分析师王吉平认为,像IBM那样提供解决方案,可能是一个方向。他认为,很多企业已经把PC作为工作、沟通的核心手段,企业对PC的应用也将从简单应用向高级、深度应用转变,对一系列解决方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除了产品层面外,PC厂商应该挖掘“企业深度信息化应用”的需求。
汤捷认为,联想在用户研究中发现,随着中小企业的成长,其对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应用需求,已经从有什么样的配置转变到了有什么样的功能与应用上来。中小企业有两个重要特性。“一是PC产品的安全性,二是企业比较注重眼前的实际效益和成长速度。”根据这两个特点,扬天在产品设计与研发上都进行了针对性的工作。在一年时间里,扬天凭借其主推的安全、易用的功能特性,获得国内中小企业市场34%的市场份额。
但王吉平认为,从目前看来,各PC厂商在垂直行业市场的细分上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即使找到了用户需求这一方向,但在行业特征和需求的深挖上做得还不够。“从产品到行业,再到行业解决方案,要把握用户需求,要做到更高的附加值,这需要一个过程。”
“同质化与差异化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完全走同质化,不见得不能活,而是生存状况差。”汤捷说。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一定阶段内,PC厂商仍然需要将规模生产与差异化产品相结合,追求最佳的利润回报。
郭海涛认为,从PC业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像其他传统行业一样走出衰退期,必须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这个轨道的建立是以找到正确的方向为前提的。”
“对PC行业而言,用户对产品在功能上的应用需求是最根本的。”郭认为。对PC产业而言,最佳的竞争环境并不一定是以牺牲某一些厂商为代价的,一家独大也不会是最终的方向,“最佳的状态是每个厂商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部分用户需求,这将使整个行业在规模化的基础上,实现高附价值,进而进入新的成长期。”
虽然乔布斯创办的苹果公司已在IT界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乔布斯曾经创办过追求完美设计的NeXT电脑,却因为用户更需要一台性能稳定、价格低廉的电脑而失败。在产业进入成熟期乃至衰退期之后,以追求高附加值为目标的苹果最终成功。PC产业寻找新引擎的过程,也将开启一个以用户应用需求为中心的新时代。但是,PC业是否能走出低谷,无人知晓。
[page]
链接:2006年PC业大事频频
芯片
1月9日,Intel在中国宣布推出两款面向新一代家用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新平台: 欢跃技术平台和迅驰双核移动计算技术平台。
7月2日,AMD在长沙正式推出64位双核炫龙移动处理器。该产品是目前全球惟一的一款专为轻薄型笔记本电脑设计的64位双核处理器。
7月27日,Intel发布了10款面向个人和企业的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工作站的全新酷睿2 双核处理器与酷睿2处理器至尊版。据称,新产品的面市将彻底改变个人计算机的性能、外观和能耗等指标。
操作系统
按照微软的原计划,Windows Vista企业版将于今年11月推出,个人版要到明年1月才能上市。但微软已经多次延迟Vista上市时间。调研机构Gartner则认为,Vista在明年6月前不会上市。
PC厂商
6月初,戴尔在中国发布了XPS系列高端游戏笔记本电脑,配置非常高,价格最高达两万多元。
6月27日,惠普针对PC产品推出全新的品牌战略——“惠普电脑,掌控个性世界”,把个性化作为主打策略。惠普表示,希望能通过开发、推广和宣传创新性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个人领域的最佳体验。
7月11日,联想集团推出扬天系列新品,新扬天是目前全球首款支持蓝牙互联平台的PC,用户可以在商务办公时实现即时组网与即时应用。
7月11日,TCL推出女性电脑二代与针对游戏用户的海盗电脑二代,继续坚持差异化道路。
7月28日,戴尔与海尔在全球首次加载酷睿2平台。
观点:为什么不研究用户?
PC业进入衰退期。这样的论调是很多人不愿意看到的。
任何企业,都是在打一把牌。在不同的阶段,这把牌有不同的玩法。这些牌通常是:品牌、价格、营销模式、服务、质量等五个要素。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牌会处在不同的位置。有时价格在第一位,有时质量在第一位。
在洋品牌充斥国内彩电市场的时候,谁能把价格拉下来,谁就有机会崛起。在同质化竞争惨烈的时候,服务可能占优势。谁能提供更贴心的服务,谁可能获得成功。
但很遗憾,这么大的一把牌,没有用户的身影。用户需要什么样的功能、有什么样的应用特点,在牌里没有得到展现。
在PC产业、乃至其他很多产业的发展历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往往是技术提供商或者产品提供商。二者在催动经济规模增长的结果之外,也催生出了“多余经济”。我们正在使用的多数产品是没有“用尽”的,但是,我们却为其买了单。而一种不完全恰当的观点则是,对于很多厂商而言,其目的正在于制造出更多的一次性的“睡眠技术”,却由用户来买单,来美化公司的财务报表。
而对用户而言,长期处于这样的信息不对称状态下,无法非常清楚地对很多产品的可用性做出判断。而在厂商发出的信息中,对技术的渲染、对配置的追求往往使用户有意无意地堕入“配置痴迷”。这也是众多电子产品的通病,比如,对于多数显示器普通用户而言,5毫秒与8毫秒的响应速度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回到PC上,进入衰退期不是某一个厂商造成的,而是大家一起把自己埋葬的。
让用户的声音能够说出来,是PC行业改变现状、走出衰退期的根本办法。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注重用户的应用需求,在产品的功能上下功夫,让用户在认识到这些功能的同时愿意为其付费,这是PC厂商获得高附加值的有效途径。
但是,没有人能保证这样的途径就能够成功,因为市场总是在瞬息万变中创造机会和改变机会。但是,无论如何,一切行业都得研究用户。无论你是满足用户需求还是挖掘用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