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制定建设大型科研基地的战略规划

   日期:2006-08-08     来源:中国仪器仪表信息网    评论: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陆续建设了一批大科学装置,它们成为我国科学、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科学基础,为国家科技发展、知识创新、国家安全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正如西方发达国家拥有一批用于基础研究的大型科研基地那样,中国也应该拥有自己的科研“航空母舰”,要把大型科研基地的建设作为科技振兴的重要举措,尽快制定今后10年—20年内建设大型科研基地的战略规划。  

    国外大型科研基地的发展状况  

    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强大的国际竞争能力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一批高水平的大型科研基地体现的。从20世纪50年代甚至更早,美国、欧洲、日本等就开始着手建造除国防、军事等国家重大战略要求之外的综合性大型基础科学研究基地,例如世界著名的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CERN西欧核子实验中心、日本筑波科学城等。它们已经成为世界科学前沿研究和发展的基地、世界重大科学成果和科学突破的发源地以及科学创新的源泉、科技进步的开发区,也可以说是国家级的科技竞争的主战场。  

    这些基地由国家统一规划、布局,在建设初期就注意留出大片区域以供将来发展。其基本特点是:科研力量、科研任务和国家投资集中,科学技术成果累累,学科多样、交叉,发展新型、边缘科学,突破重大新技术的能力强;更重要的是,这些大型科研基地都拥有先进的大科学装置群支撑其强大的科技竞争力。  

    以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为例,它隶属于美国国家能源部的国家实验室,有各类职员3000人,常年保持4000名客座研究人员。美国国家能源部对其定位是:构想、设计、建造和运行复杂、先进的用户装置;在科学前沿开展长期、高风险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发展国家需要的先进技术,并将其转移给其他机构和产业部门,以及培养新一代科学家和工程师;提高公众的科学精神。  

    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拥有同步辐射光源、强场核磁共振仪、投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正电子断层成像仪、回旋加速器等一大批大型仪器和设备。除了高能物理、加速器技术研究外,该实验室还在生物、化学、医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和技术等多学科开展研究,成为整个国家的多学科研究基地。大科学装置群的强大支撑能力和多学科交叉的环境,使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在发展新型、边缘科学和突破重大新技术方面具有强大的能力。  

    像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这样的国际大型科研基地还有很多,尽管组织形式和结构特点各有不同,规模也不等,但在拥有大科学装置群这一点上,它们却是共同的。综合的研究条件、成规模的研究群体、各学科的交叉,使这些科研基地能够提出、解决国家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中的重大关键问题,能够在前沿技术上有重大突破,能够成为发展新型、边缘和应用科学的中心,成为培养具有国际一流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将帅型人才的基地。  

    打造中国的科研“航空母舰”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为大型科研基地的规划和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多年来,国家投资建设了数个大科学装置,其成功运行提高了我国在一些基础研究前沿领域和高新技术开发研究方面的能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取得的成果使我国在t 粲能区高能物理领域居国际领先地位;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上合成的20余种新核素使我国科学家能够开展高水平的核结构与核性质研究;HT 7超导托卡马克在约束改善、电流驱动、等离子体加热、稳态运行及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依托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北京同步辐射装置和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已为上百个研究机构的数百个研究组提供机时和实验条件;长短波授时系统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国家安全等诸多行业和部门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授时服务;遥感卫星地面站和遥感飞机在国土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农作物估产、灾害监测、资源勘测、地形图测绘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大大促进了我国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在实现能源、信息、安全等国家目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大科学装置形成的研究基地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同时,作为多学科交叉、多种高新技术综合与应用的典范,大科学装置对高科技的开发起到了重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并初步形成了我国未来大型科研基地建设的雏型和基础。  

    尽管我国的大科学装置的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需要指出的是:长期以来,我国却没有一个大型科研基地的发展规划———前几个五年计划中对大科学装置的安排实际上是立项建设计划,而不是规划。从我国已经建成的数个大科学装置来看,大多是单个地“自下提出,由上决策”。以这种方式决定下来的建设项目由于缺乏总体考虑,容易造成科学布局和地域布局的不合理;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规划,许多有重大意义的项目在立项建设前难以进行必要的前期安排,即使得到有关部委的支持,但由于缺乏对前景和前期工作计划的明确认识,支持难以持久。在没有总体规划的情况下,不应该支持的项目得到了支持,造成本来就很紧缺的资源极大地浪费。  

    大型科研基地的建立与发展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需求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建设大型科研基地、打造中国的“科研航空母舰”,是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发展高科技的需求。  

    大型科研基地的建设应成为国家的战略决策,应像发展“两弹一星”那样引起重视,应从战略的角度进行布局。在此,我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符合国情的建设我国大型科研基地的中长期战略规划(今后10年—20年内),像规划高新技术开发区一样,选点布局,有目的地集中建设一批大科学装置:现有的大科学装置可作为未来大型科研基地的组成部分,可将北京、上海、合肥等科研基础条件较好的地方作为候选地,一个大型科研基地可以由几个科研院所的几个装置形成;在规划大科学装置初期,就应依据整体布局来考虑,例如建在上海浦东的同步辐射光源如果被规划为大型科研基地的一部分,在建设初期就要留有充分的发展余地,避免将来建设其他科研装置时无法在其附近征地;走出目前仅依托大学或科研院所建设大科学装置的格局,建设几个有更高原始创新能力的大型科研基地,形成有我国特色的基础科学、高科技研究的中心,推动我国21世纪基础科学乃至科学技术事业的全面发展。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