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仪表抢滩国际市场必须加速升级换代

   日期:2006-07-27     来源:中国机械信息网    评论:0    
  仪器仪表原指专门用来测量水、气、油的压力、流量、温度的精密设备,包括上千个品种的产品。在上个世纪的后20年里,随着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高科技的测试与测量仪表已经成为现在仪器仪表业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有关资料显示,国内仪表工业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不仅完成了布局、建设、生产和发展,而且产品基本满足了国内各个方面的需求。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国外仪表产品开始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提前揭开了中国企业与外资企业竞争、合作的新一幕。
  然而十几年来中外合作的结果却并不理想。近日,我国仪器仪表行业有关专家指出,目前我国仪器仪表产品大多属中低档水平,生产现状不尽人意。高档、大型仪器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中档产品以及许多关键零部件,国外公司占有国内市场60%以上的份额。而国产分析仪器占全球市场份额不到千分之三。国产仪器仪表与进口产品的差距显著,原因在哪里?根据有关分析,除了国内企业产品总体质量落后于进口产品外,缺乏政策保护也是造成国内市场上进口产品风光独好的因素。而更深层次的内在原因是,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在高技术含量的自动化仪表及系统、科学测试仪器传感器元器件等领域里,参与竞争的主要是引进、合资的产品。在引进、合资、国产化过程中,国内企业缺乏对产品关键技术的研究,不能独立地对产品进行升级换代,重复引进现象严重。中国已加入W TO,仪器仪表的关税会进一步下调,国外企业将加快进入中国市场。而要在与外资企业的竞争中获胜,中国企业必须把好“技术关”,加快自己技术进步的步伐。
  中国加入世贸后,将给仪器仪表行业带来进一步的冲击与机遇。随着入世后关税的普遍调低,仪器仪表行业所需的各种电子元器件、基础材料可以在品种、价格各方面面临更大的选择,对国内企业降低产品成本,对现有产品进行更新和换代以及参与整个市场的公平竞争都有积极影响;在吸引外资和对外技术合作方面也有较大帮助。面对目前出口已形成规模和优势的中低档产品而言,入世更是一个扩展国际市场的良好时机。
  回顾我国仪器仪表行业20余年走过的路程,对于如何在入世后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将是一种启发,一种可以借鉴的经验。如果说之前是在积蓄力量,吸取教训的话,那么在加入W TO后的今天,中国仪器仪表行业无疑正式站在了起跑线上,开始了最 

海尔多功能便携式汽车专用导航仪在国内问世

  一款多功能便携式汽车专用导航仪,最近在海尔集团研制成功并在国内市场面世。这款专门为中国汽车用户所设计的导航产品,不仅具有行车路线智能规划、全程地图语音自动导航和丰富的城市综合信息查询功能,而且,还集成了电视、CD多媒体功能,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人们开车不认路的难题,而且还可以丰富人们的车内生活,给人们的驾车出行带来极大方便。
  目前,城市建设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道路变得也越来越复杂。随着汽车的日益普及,人们面对错综复杂的交通网,如何从中选出一条最合适的路而又能快速准确到达,已成为车主们经常碰到的难题。
  其实,对于这个难题,日本和欧美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尝试解决了,汽车导航仪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目前日本和欧美的汽车导航仪的使用已非常普及。而在中国,导航仪还只能作为一种奢侈品,一般是作为高档汽车的配置随车出厂销售的。而绝大部分的驾车族所购车辆没有该配置,即使有这方面的需求,但迫于换车的压力,也只能望洋兴叹了。
  “用户的难题就是我们开发的课题”。这是海尔的开发理念,早在几年前,海尔就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经过深入的调研,及时捕捉到了用户的这一需求。
  凭借其雄厚的研发实力,通过整合全球先进的技术资源,并经过与日本三洋公司一年多的合作,海尔集团迅速掌握了汽车导航仪从硬件到软件的关键技术,经过研发人员无数次实地验证,终于开发出了这款多功能便携式汽车专用导航仪它可以使每一位有车族在现有的车辆上就可以体验到专业导航功能所带来的全新感受。
  这一产品为便携式多功能设计,外观时尚、结构紧凑。产品所具有的智能行车路线规划功能,不但给人们提供了多种方便快捷的目的地检索方式,还可以提供多种行车路线供选择,使驾车者能够很方便地找到最佳的行车路线。而且其具有的语音提示功能,可以提前多次提示前方转向信息,即使不看地图,也不会拐错方向;即使走错了路线,海尔博路达的自动纠错功能,也能够自动探索出新的到达目的地的路线;对于一些重要、复杂的交叉路口,它还能够提前在屏幕上显示路口的放大地图,并用醒目的提示指引正确的行驶方向。以上这些方便、实用的功能,使驾车变得非常轻松!
  专业的导航地图不仅提供了高精度的道路信息,而且还收录了酒店、加油站、餐饮娱乐场所等信息8600余条,从而提供了强大的城市综合信息查询功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另外,海尔“博路达”提供的电视和CD功能,在停车候客时为消费者更是提供了丰富的娱乐内容。
  这种产品5.8吋的大屏幕、全彩色、高分辨率的液晶显示屏,以及白天黑夜的两种人性化显示模式,使得人们在驾车时能够快速方便地了解信息,利于集中注意力;该产品便携式的设计,可以快速方便地安装、拆卸。
  据业内专家讲,汽车智能导航目前还是一项高科技,海尔集团开发的这款产品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海尔能够将高科技技术与用户的需求进行有效的结合,并能够迅速产业化,充分显现了海尔在该领域技术的厚重积累。
  海尔集团副总裁喻子达说,汽车导航仪是海尔集团下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今后他们将会陆续推出一系列高附加值的产品,来满足汽车消费者更多的个性化需求。目前产品已在北京上市,年内,将陆续在广州、上海、天津等地发售。

国产液相色谱仪的进展

  液相色谱仪是目前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分析仪器之一。最近几年,全世界每年发表的有关液相色谱的论文数量已超过气相色谱,而且液相色谱的应用领域也大大超过气相色谱,85%的有机化合物均可采用液相色谱进行分析,而气相色谱能分析的有机化合物约占15%-20%。但是,我国液相色谱仪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气相色谱仪的发展。在最近受科技部条件财务司的委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和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主持并组织的“1999年国产科学仪器推荐产品”推荐工作中,气相色谱仪有17项产品入选,而液相色谱仪只有两项产品入选(其中一项是离子色谱仪)。目前国内使用的液相色谱仪几乎全部是进口产品。本届BCEIA会上展出国产液相色谱仪的厂家有六家,其中大连依利特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的P200Ⅱ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和北京市东西电子技术研究所的LC—5500液相色谱仪代表了国产液相色谱仪的发展趋势和现状。

仪器仪表行业应着力解决哪些问题?

  目前,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发展势头喜人,“九五”期间,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全行业取得可喜的成绩。从1996年至2000年,全行业销售收入由318.46亿元增长为493.45亿元,增幅54.94%,年均13.74%;总资产由643.69亿元增长为748.06亿元,增幅16.21%,年均4.05%;利润总额由6.05亿元增长为28.47亿元,增幅370.58%,年均92.65%。亏损企业亏损额由12.84亿元降为7.52亿元,减亏5.32亿元,减幅41.43%,年均10.36%。
  2001年,与全国制造业一样,虽然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仍然保持了向上发展的态势。
  我国仪器仪表行业不但在发展,而且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一是行业的资本结构和企业经济类型有了重大变化:国有和集体企业数量占全行业企业的比例为53.68%(其中国有28.92%,集体24.76%),民营企业占24.62%,三资企业占21.70%。按销售收入计算,国有和集体企业占40.27%(其中国有23.83%,集体16.34%),民营企业占23.02%,三资企业占36.81%。按总资产计算国有和集体企业占53.67%(其中国有42.98%,集体10.69%),民营企业占21.88%,三资企业占24.45%。从上述统计数据看,计划经济时代,仪器仪表行业国有企业占绝对控制地位的局面已经打破,新的资本结构及发展态势正在形成。二是国有企业进入了改革改制的关键时期,部分国企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但也有的企业,思想观念未变,进展滞缓,业务萎缩,陷入困境。三是民营企业地位上升。近年来,民营仪器仪表企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在全行业中民企从业人员占19.40%,总资产占21.88%,创造的利润占31.76%,这充分说明了民企的生命力,有的成功的民营企业已成为行业骨干企业。民营仪器仪表企业在劳动密集的产品领域占优势,并正在从劳动密集为主向劳动密集与适度技术含量相结合的领域发展,有的民营企业已进入高技术领域。四是外资仪器仪表发展迅速。其总资产已占全行业的24.45%,超过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仅次于国有企业。五是大学和科研机构创办的企业在技术含量较高的仪器仪表和控制系统领域显露头角。这些企业虽然目前在企业数量、销售收入、资产和利润总额等在全行业中所占比例还不大,但是它们一般按新机制运行,努力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在强手如林的高技术产品领域占有不可忽视和日趋重要的地位,并保持着蓬勃向上的趋势。
  行业的变化还不止这些,其他诸如技术发展、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等都有变化。但是现阶段资本结构和所有制形式的变化最为突出明显,最为关键,必然会推动全行业各方面持续不断的深刻变化。 

多种模式发展势在必行

  世界主要的工业强国都有其高水平的仪器仪表工业。早晚要成为工业发达国家的中国,如何发展其仪器仪表工业是十分重要的课题。以资金和技术来源区分,世界上发展仪器仪表工业不外乎两种模式:一是以本国资金和技术为主,二是以外资及其技术为主。工业发达国家一般是第一种模式,发展中国家限于条件往往是第二种模式,其典型例子是新加坡。我国要成为仪器仪表工业发达的国家应走哪条道路,是否采用一种模式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作为一个已具备相当规模行业基础的中国仪器仪表工业,能否走出一条中国仪器仪表工业的兴旺之路,本国企业的兴衰始终是第一位的。国企改革的成效,民营企业水平和实力的提高,大学和科研机构所办企业的潜力充分发挥是本国企业的希望。中国仪器仪表工业在外资大举进入和进口激增的重压下形势严峻,但不会打散,不会溃不成军,更不会消亡。它的生存和发展在于具有市场、人力资源和行业基础三大比较优势,中国仪器仪表行业正在培育和已经出现具备这种规模和能力的企业。中国仪器仪表企业不会只局限于目前具有比较优势的以中低档产品为主领域的发展,行业中的优秀企业已有能力在某些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打破外资和进口产品一统天下,几乎垄断的局面。一方面充分发挥行业比较优势,巩固和扩大在一般产品领域的地位和成果,另一方面,在科学仪器和测试控制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缩小差距是本国企业的发展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的进一步改革开放,新一轮外资进入中国制造业的高潮正在掀起。这一轮的特点将以外方独资和绝对控股的形式为主,并逐步进入并购中方优良企业的阶段。由于仪器仪表行业具有“易流动性”、全球市场需求迫切和“落差大”等特点,因此是外资进入中国制造业最早和最“热门”的行业之一。在世界仪器仪表工业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对中国仪器仪表工业来说,我们的看法是:外资来比不来好;转移到其他国家(地区)还不如转移到中国好。
  在我国发展制造业的总体方针下,在W TO的框架下,兼而采用两种模式,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中国仪器仪表工业之路是21世纪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几代人的共同探索和艰苦实践。
重视“中场产业”和调整行业结构
  “中场产业”泛指制造业中介于最终产品工业与基础材料工业之间的产业。“中场”是借用足球界的涵义。发达国家既有以提供最终产品为主的有技术、有规模、有经济实力的著名跨国公司,也有成千上万以提供中场产品为主业的中小企业组成的“中场产业”。“中场产业”不但十分重要,而且有较好的效益,按发达国家的统计分析,对绝大部分非垄断性机电产品制造业,其最终产品的利润正在不断向上游开发设计、零部件、元器件、材料加工和下游系统集成、销售服务等领域转移。其重要原因是中场产品的多样性和个性化使其价格竞争远不如高可比性的最终产品激烈。
  仪器仪表行业像所有的机电产品制造业一样,必须重视和发展“中场”产业,以夯实行业基础。有了高质量、高水平的“中场产业”,才能迅速将科研成果转成为最终产品推向市场,才能有国际竞争力的最终产品和仪器仪表行业。由于中场产品除少数是专门针对最终产品以外,多数以其工艺性特征分类,既可服务于仪器仪表行业,也可服务于工艺类同的其他行业。因此,仪器仪表企业既应发展仪器仪表自身专用的中场产品,也应利用大量的机械加工、电子、光学等生产能力发展服务领域更为广泛的中场产品,以提高水平和效益。仪器仪表行业是一个多学科、多种工艺复合的行业,门类繁杂的仪器仪表产品几乎涉及所有的金属和非金属机械加工、电子和光学元件生产,除了涉及产品核心技术的部分外,绝大部分都可分离和发展成“中场产业”。我国仪器仪表企业,除少数后期组建的以外,多数企业是不同程度的“大而全”、“小而全”,随着仪器仪表产品与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速结合,大量机械加工等能力闲置,相关的工艺技术不能延伸和发展。川仪总厂发展专用材料、专用集成电路、宝石、汽车摩托车零件生产,沈阳仪器仪表工艺研究所以仪器仪表元件专用工艺为基础,发展传感器、膨胀节、散热器、光学镀膜件等的成功经验,既说明了“中场产业”的生命力和市场前景,也说明了仪器仪表企业有条件以其所长发展为本行业和相近工艺需求的行业服务的“中场产业”。
  发展“中场产业”也是优化企业内部,由橄榄型向哑铃型转变的重要途径。
  没有发达的“中场产业”,企业就不可能“精干”,就难以有竞争力,橄榄型变成哑铃型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发展“中场产业”与推行精干企业紧密联系,前者是从产业结构调整角度,后者侧重于企业结构调整正角度,二者的紧密结合才有可能形成一个有竞争力的行业。
要有核心技术和自有技术
  仪器仪表企业的兴衰成败有多种原因:体制、机制、外部环境、领导班子、职工队伍、所处的行业、从事的产品等都是重要因素,但从竞争力的基础,从技术的角度来说,主要取决于是否掌握核心技术,是否拥有技术。从数字控制系统的发展看,国家多年给予支持重点骨干企业未成气候,而以和利时公司、浙大中控和新华为代表的企业却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成功的企业拥有核心技术。沈阳工艺研究所在全行业十多个研究所中之所以产业化成果突出,拥有产业化所必须的核心技术和能提高竞争力的成熟的自有技术是重要因素。当前,最困难的仪器仪表企业除了历史包袱重,人为因素以外,最多的是没有核心技术,没有能提高竞争力的自有技术,这在我国加入W TO后,进一步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更为突出。
  核心技术和自有技术的不断发展是企业长盛不衰、持久发展的技术基础,其表现是量的增加(而核心和自我技术的不断增多)和质的提高,特别是对核心技术掌握的深透。“深”一般指对该项技术的精益求精,“透”往往表现其应用的不断延伸。核心技术和自我技术可大可小,不但高新技术产品有,一般产品也有;不但从事最终产品和关键件生产的仪器仪表企业有,而且中场产品生产和一般不掌握核心技术的OEM产品生产也有其自我技术。不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成不了大气候,没有自我技术发展能力的企业难以生存。这是改革开放20年来仪器仪表行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也是当前进一步改革开放环境下涉及行业兴衰的关键。
  全行业正处在深刻变化的年代,处理好行业的发展道路和模式,积极发展中场产业,调整行业和企业结构,努力掌握和发展核心技术和自我技术将使全行业取得长足的进步和更大发展。

未来几年,我国仪器仪表的发展方向

  工业自动化仪表重点发展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主控系统装置及智能化仪表、特种和专用自动化仪表;全面扩大服务领域,推进仪器仪表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完成自动化仪表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变,5年内数字仪表比例达到60%以上;推进具有自主版权的自动化软件的商品化。
  电工仪器仪表重点发展长寿命电能表、电子式电度表、特种专用电测仪表和电网计量自动管理系统。到2005年,中低档电工仪器仪表国内市场占有率要达到95%;到2010年,高中档电工仪器仪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
科学测试仪器重点发展过程分析仪器、环保监测仪器仪表、工业炉窑节能分析仪器以及围绕基础产业所需的汽车零部件动平衡、动力测试及整车性能检测仪、大地测量仪器、电子速测仪、测量型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其他试验机、实验室仪器等新产品。产品以技术含量较高的中档产品为主,到2005年在总产值中占50%~60%。
  环保仪器仪表重点发展大气环境、水环境的环保监测仪器仪表、取样系统和环境监测自动化控制系统产品,到2005年技术水平达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60%,到2010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
仪器仪表元器件“十五”及2010年前,尽快开发出一批适销对路、市场效果好的产品,品种占有率达到70%~80%,高档产品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通过科技攻关、新品开发,使产品质量水平达到国际20世纪90年代末水平,部分产品接近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信息技术电测仪器主要发展电测仪器软件化、智能化技术,总线式自动测试技术,综合自动化测试系统,新型元器件测量技术及测试仪器,在线测试技术,信息产业产品测试技术,多媒体测量技术以及相应测试仪器,用电监控管理技术等。
另外,还有医疗仪器、尖端测量仪器。 [page]

我国分析仪器市场前景诱人

  作为中国仪器仪表工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分析仪器,将在未来几年内快速发展。中国用于分析仪器的投资将从1998年的6.8亿美元猛增至2005年的13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分析仪器市场有着诱人的前景。
中国仪器仪表协会会长朱良漪表示,21世纪分析仪器的发展将向在线分析倾斜,并向综合、联用、信息网络化发展,同时更趋微型化和智能化。而中国日益发展的医药、生化、环保等产业,为现代化的分析仪器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统计数据表明,1995年至1999年,全球分析仪器的年平均销售额为217亿美元,同期中国年均销售额仅为20亿元人民币;2001年全球分析检测仪器销售额高达239亿美元,中国也仅为9亿美元左右,占全球总销售额的3.8%。目前,中国约73%的分析测试仪器需要进口,在一些高档精密仪器领域这个比例更高。一些特种专用仪器则完全依赖于进口。
  中国科学器材产销联合会理事长赵春山说,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目前拥有超过3000家分析仪器生产厂商,分析仪器工业也已经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但是,与国外的先进技术、产品相比,国内分析仪器产品差距十分明显,大多数国产主要产品总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10年以上,具体表现在技术系统性差、集成度不够,持续创新能力不强等。
  目前,发达国家企业的研发支出约占销售总额的6%至12%,而目前中国企业的平均水平低于1.5%。随着各行业对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日益重视,在研发方面的投资也会迅速增加,这意味着分析仪器市场需求会在近年内迅速扩大。
据了解,“十五”期间中国分析仪器行业的发展重点将围绕科研、生产、人类环境三大领域需求,以基础工业和支柱产业的产品质量控制及环保、防病治病等领域需要的分析仪器和技术含量高的中档产品为主。重点开发的产品将包括在线检测与质量控制仪器,人类健康与环境检测器,军队用各种侦检战争毒剂分析仪器等。
  中国分析仪器市场巨大的市场潜力已经引起了国际业界的关注。今天在上海开幕的中国国际分析、生化技术、诊断和实验室技术博览会上,160家展商展示了各应用领域的最新高科技解决方案,其中包括不少在国际分析仪器市场颇有知名度的跨国企业。
  主办者慕尼黑国际展览集团副总裁克劳斯?狄特立希博士称,这是一次为中国市场“度身而做”的顶级展会。展会期间不仅将由中外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进行14场主题演讲,还将为国际展商举办一个如何把握中国这个亚洲第一大市场商机的研讨会。
  在筛分研磨和样品处理设备域有80年生产经验的德国Retsch公司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早在几年前这家公司已经计划进入中国市场,“我们对中国这个市场寄予很大期望。”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