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7月11日发布公告,宣布对1800家企业给予处罚。这些企业在2006年度输欧、输美纺织品出口许可数量第二次招标中,未按规定交纳中标保证金。业内专家分析,此举是商务部加大对企业浪费纺织品出口许可数量行为处罚力度的第一步,其根本目的是要严厉打击相关企业的配额炒作行为。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纺织品配额分配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
中小企业受炒作连累
纺织品招标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出口商品配额招标办法》和《纺织品出口许可数量招标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招标委员会将收回上述企业的中标数量,并取消这些企业2006、2007年度相关类别的投标资格。如企业对上述处罚有异议,可在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0日内向招标办公室提出书面意见,并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
该公告一发布,立刻激起千层浪。7月12日,纺织品招标委员会办公室的电话几乎被打爆。惩罚措施是否过于严厉?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外贸办的相关负责人认为,企业违约的情况各异,不能一概而论。一方面,该举措对一部分不做订单、专营炒作的企业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会有一定的遏制作用。而另一方面,对于某些因配额成本过高,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因受连累而遭到巨大打击。
该人士表示,在本年度第二次招标过后,很多企业高价拿到配额,却未顺利接到订单。配额招标与接单时间不一致,成为很多中小企业的一大困惑。这部分企业流动资金不多,而配额转让成本又太高,所以很多企业选择放弃配额纯属无奈。
记者从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我国纺织品出口数量虽然上升,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呈下降趋势,这与欧美对我国纺织品的设限有关。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6月我国纺织品输欧、输美协议产品的中方最高清关率只有30%,我国31类输欧美设限纺织品配额的使用率均在30%~40%,而输美666类产品的使用率仅为3.52%。
配额分配机制亟待调整
此前有报道称,商务部正酝酿新的配额分配细则,欲将业绩最低分配量从200件提高至1000件,并调整企业纺织品配额投标及中标保证金。
记者7月12日就此致电商务部,外贸司纺织品出口处的相关负责人态度果决,称此消息是子虚乌有。
目前纺织品配额的刚性分配机制已引起业界广泛关注。北京纺织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经济运行部部长武先生对记者表示,目前配额分配的两个步骤都有缺陷。按企业业绩分配的70%部分并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部分企业业绩较低,只能拿到几百打,甚至几千件的配额,这对企业来说根本没有操作价值;后期30%的招标部分价格又太高,招标价格超过了货值价格,而且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配额的价格又忽起忽落,这给生产企业带来很大经营风险和心理负担,同时给一部分炒标企业提供了可乘之机。
而若将业绩最低分配量从200件提高至1000件,也存在问题。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相关人士对记者说:"提高最低分配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配额炒作,但目前很多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出口数量不多,单价也很高,如一些高档西装生产企业,提高最低分配量会对这些并不是靠量赢利的企业产生很大影响。"
由此分析,关于纺织品配额的具体调整方案还有待研究和探讨,但是否调整已经没有悬念,无论是专家还是企业对该政策的调整已经迫不及待。
与此同时,记者7月12日还从纺织品招标委员会了解到,为方便广大中标企业,纺织品招标委员会委托招标办公室和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对招标二期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在系统中增加了有关招标许可数量转受让的新功能,同时对原系统的数据传输、数据加密方式进行了改进。招标办公室在7月14日24时以后将不再接收处理旧系统发送的买标数据和转受让数据。自7月17日零时起,招标办公室开始接收企业使用新系统发送的买标数据和转受让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