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要素
四项成套设备促纺织业技术升级
日产200吨及以上涤纶短纤维成套设备---采用大容量涤纶短纤维成套设备,具有减少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的优势,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同等产能情况下,一条200吨/日生产线比两条100吨/日生产线能减少32%的投资,53%的占地面积,40%的人工费用。
高速粘胶长丝连续纺丝机---粘胶长丝连续纺丝机可将纺丝成形、水洗、烘干上油、卷绕成筒等多道加工工序集于一身,整个工艺过程时间大大缩短,采用管中成形方式,纺速提高到140米/分钟。目前,高速粘胶长丝连续纺丝机要解决连续纺丝用原液的质量指标及高速纺丝工艺参数、后处理辊筒材质的选择及加工和卷绕机构及筒子成形等技术问题。
高效现代化成套棉纺设备---采用高效现代化棉纺生产线可以缩短纺纱工序,显著提高纱线品质与生产率,用工大大减少,劳动生产率提高1~2倍。
高效现代化成套棉纺设备研制的主要内容有:清梳联、并条、粗纱、细纱、络筒等单机的多电机独立传动和控制系统软硬件的开发和应用;在线检测和控制研究及开发;单机自动化和工序连续化技术;棉纺生产线中设备、工艺以及质量的集中监控和管理技术;解决自主开发清梳联、并条机自调匀整系统的稳定可靠性,以及细纱机与络筒机连接的关键技术等问题;加快紧密纺纱技术的开发、研究和产业化。
紧密纺纱技术是环锭纺纱技术的一个新的突破,在环锭纺上应用能显著提高纱的强度并大幅度减少毛羽,不仅改善了纱和织物品质,同时减少棉和后道物料消耗,后道加工方便。
机电一体化剑杆织机和喷气织机成套设备---将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结合,开发电子式剑杆织机和喷气织机,重点解决各运动机构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有:电子送经、电子卷取、引纬系统、选纬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电控系统优化控制各机构运动,提高工艺适应性,使设备具有自动变换织物设计、自动检测分析织疵、自动调整纬密误差等各种功能;解决国产纺机电子多臂、电子提花装置、电子储纬器、电子选纬器等关键配套件的高速适应性等,不断提高织机的运行速度和效率,扩大品种适应性;研究解决为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高档国产剑杆织机和喷气织机。
二、市场商机
2010年设备更新率超过60%
纺织工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为新型纺织机械技术装备升级改造搭建了发展平台。
纺织工业技术装备水平要提高,内涵式的发展需要纺织机械产品,纺织工业的技术装备需要随之进行更新和技术改造。建立健全纺织工业技术装备的更新和改造机制以后,国家规划到2010年,纺织工业技术装备的实物占有量中,属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要达到30%以上,属当时国内先进水平的达到60%以上,设备更新率达到60%以上。
纺织工业产量的增加,生产能力的扩大,外延式的发展需要纺织机械产品升级换代。
按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规划,到2010年我国纺织工业的纤维加工量将达到3600万吨左右;化学纤维产量将达到2400万吨左右,化学纤维使用量达到2240万吨左右;棉纱产量将达到1850万吨左右;布产量将达到720亿米。到2010年,我国纺织品的结构将有所改变,在棉纺织品产量中,清梳联加工将占50%以上,精梳纱将占35%以上,无接头纱将占75%以上,无梭布将达到74%以上,化纤差别化率达到40%~45%,高性能面料及制品的纤维自给率达到70%以上,这都需要纺织机械工业提供支持。
同时,纺织工业中的毛纺织、麻纺织、丝绸、针织、服饰以及染整行业也将会同步发展,同样需要纺织机械提供支持。
据权威机构预测,国际、国内纺织工业对纺织机械产品的需求,仍将使未来几年纺织机械工业以10%的年增长速度快速发展。
国际纺织机械市场的需求也逐年增大。我国的棉纺织机械和化纤机械,由于比较实用且价格适中,其性价比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优势,一直是我国出口东南亚地区的主要产品。印染、针织机械产品的出口也在逐年增加,增幅已处在纺织机械出口的前几位,出口的品种也将有所扩大。
纺织机械在继续向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扩大在欧洲和中东、美洲的市场。随着东南亚、非洲和南美洲等一些国家将本国纺织工业作为今后发展的战略和重点并进行大量投入后,对纺织机械的需求将有上升,这无疑为我国纺织机械的出口增加了市场机会。纺织机械也有机会利用我国的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走出去",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或者合作生产纺织机械产品。
[page]
三、国际前沿
自动化、智能化是发展方向
日产200吨及以上涤纶短纤维成套设备---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国家(以德国和美国为代表)加速了成套设备的技术升级,涤纶短纤维成套设备单线产能逐步从日产100吨,上升到日产250吨。他们的装备产能大、工艺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产品适应能力强、可靠性能好。
高速粘胶长丝连续纺丝机---自1984年意大利斯尼亚公司销售第一台粘胶长丝连续纺丝机以来,国外已逐步以连续纺丝工艺替代了半连续纺丝工艺。先进的粘胶长丝连续纺丝机具有高纺速、大卷装、染色好、无接头、少毛丝、污染小、投资较少的特征,产品符合丝绸行业高档织物高速织机的生产要求。
高效现代化成套棉纺设备---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发达国家的棉纺机械都已从单机自动化向工序连续化生产发展,如清梳联、粗细联、细络联、条筒、粗纱自动化输送等。
棉纺企业由劳动力密集型向少人化方向发展,成为少人和无人管理的、从原棉到成品纱生产的现代化纺纱工厂。国际上先进的纺纱厂万锭用工已减少到30~60人的水平。
各单元机科技含量、自动化程度高,可靠稳定、制造精良;可在线检测、监控,电子技术更多地替代机械结构,操作简便;设备可靠性好,成纱质量稳定一致,劳动生产率高。这些设备在棉纺生产中拥有率高。
机电一体化剑杆织机和喷气织机成套设备---目前各发达国家仍以优质、高效、节能、经济为中心实现科技创新和发展。
无梭织机则广泛吸收采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芯片,织机的整体性能更加完备,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更高,它正以高速度、高效率、优质量、少用工、宽适应等优势取代有梭织机。
四、中国差距
一体化水平及可靠性待提高
日产200吨及以上涤纶短纤维成套设备---近年来,我国有45.61%的日产70~200吨涤纶短纤维成套设备需要进口。其中,85%的日产150吨生产线需要进口,日产200吨生产线全部需要进口。为缩小同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尽快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已成功研制日产150吨涤纶短纤维成套设备。因此,目前急需研发日产200吨及以上短纤维成套技术设备。
高速粘胶长丝连续纺丝机---目前我国现有粘胶纤维约为78万吨,是世界上生产粘胶纤维最多的国家。粘胶纤维也是化纤品种中取得贸易顺差的产品,但粘胶纤维纺丝多数是非连续式纺丝。
我国粘胶纤维生产企业的技术装备虽有很大提高,但由于自动化、连续化程度不高,单机容量小、单线生产能力较低,能耗高,与国际水平有不小的差距。我国长丝的产品质量存在毛丝多、染色均匀性差、强伸度和纤度不匀、筒子接头多等问题。粘胶长丝连续纺丝机虽已研制成功,但仍需对工艺进行试验研究,对其前后道设备、工艺进行开发研究。
高效现代化成套棉纺设备---国产棉纺设备以成套设备开发为主,坚持成套设备与关键主机相结合的原则,较成功地开发了一批新型棉纺成套设备和一批能替代进口的主机。其中清梳联、精梳机组、采用分部传动技术的无铁炮新型粗纱机、自动络筒机等设备的技术进步显著,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该设备的发展目标是通过新技术的研发,在"十一五"后期形成中国品牌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机电一体化的成套棉纺新设备。
我国新开发的一批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有效地提高了成纱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例如,带短片段自调匀整的并条机,带集体落纱细纱长机,新型并、捻设备等。
而与国际先进设备相比,其在自动化、连续化、机电一体技术上,在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设备的专配件、材料和制造精度上,设备的系列化和纺制产品的适应性上,都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国产棉纺设备的劳动生产率较低、用工较多,尚不能满足用户现代化生产管理和各类高品质纱的质量要求,直接影响到用户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机电一体化剑杆织机和喷气织机---无梭织机已成为国内机织行业技术改造的主要装备。国产无梭织机从"七五"起步,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国产化专项以及攻关、开发等,特别是"八五"以来,无梭织机产业开始形成,已能够生产无梭织机中的剑杆织机、喷气织机、喷水织机和片梭织机,部分产品已形成系列。与此同时,储纬器、多臂装置等配套件也形成系列,为发展我国无梭织机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国产无梭织机每年销售数量超过5万台,占国内市场织机数量的80%以上。但国产无梭织机的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主要以普及型剑杆织机和喷水织机为主。与国际水平的无梭织机相比,国产设备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机电一体化水平尚待提高,智能化还刚起步;产品的可靠性和质量稳定性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为高速度织机配套的基础件、配套件和器材尚不能完全满足需求。
[page]
五、制约因素
五大因素制约纺机技改
第一,知识产权保护法制不健全影响企业产品研发。抄袭国外技术容易引起产权纠纷,而在国内产品互相抄袭问题上,法律保护尚不健全,尤其是执行难。国内的一种细纱机、转杯纺纱机只要在型号上稍加改动,就会有多家企业生产,同一种机型的无梭织机也是多家企业同时生产。由于没有掌握制造原理和工艺核心技术,抄袭产品的技术档次只能是越来越低。
第二,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企业的技术进步。纺织机械企业用于技术改造的资金极其有限,超龄服役装备也难以更新,即使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由于装备水平不高,也难以达到设计要求。特别是对产品中的核心技术我们缺乏必要的基础研究和测试手段,难以真正消化吸收,更谈不上消化吸收后的创新。韩国对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的投入比为1∶10,日本是1∶5,我国仅为1∶0.07。在100个重点骨干企业中,按产品销售额1%提取产品开发基金的企业只有42%。多数企业由于无力加大技改力度,技术装备无法进一步更新。
第三,市场无序竞争影响企业的发展。纺织机械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常打价格战,降价竞销,从而导致纺织机械产品市场的无序竞争。国内市场是这样,国际市场上也是如此。棉纺细纱机是我国纺织机械的重点出口产品,十几年来价格不但不增,反而降了50%。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细纱机出口每锭售价94美元,目前已经降至每锭45美元。国内生产的中档剑杆织机的价格较三年前降低24.3%,比两年前降低1..8%,市场无序竞争使企业的利润越来越低。目前,我国纺机行业的平均利润率是4.6%,低于机械制造业10%的平均水平。
第四,税收政策不一致影响产品的竞争力。纺织企业的一些建设项目在进口纺织机械产品时,国家给予免征关税、增值税的优惠政策,而纺织机械生产企业生产同类产品需要进口部分关键配套件时,却不能享受同等政策。由于进口整机和零部件税收优惠政策的不一致,形成国产纺织机械和进口纺织机械产品不能在平等条件下公平竞争,既不利于实施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择优配套,也不利于国产纺织机械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国产纺机产品竞争力自然下降。如果实行同样的税收优惠政策,纺机企业生产的同类纺机产品,其成本可降低17%~30%,产品竞争力将大大提高。
第五,外部材料、配套件因素的制约。纺织机械产品中涉及一些特殊钢材、有色金属和泵、阀、液压件以及电子器件的配套。这些配套件的品种、质量、协作和配套条件,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纺织机械工业的发展。机电一体化喷气织机的控制部分国内长期依赖进口,制约了喷气织机的发展。
六、技术路线
攻关28项关键技术10项成套装备
纺织工业科技纲要提出,纺织工业技术进步将以实施纺织工业28项关键技术和十项新型成套关键装备技术攻关和产业化为重点,力争到2010年全行业生产总量中,科技含量、资源消耗水平、环境质量、劳动生产率等主要经济指标所带来的效益大幅度提高。
祝宪民表示,实施十项新型成套关键装备技术攻关和产业化项目,是确保实现我国纺织工业目标的基础,是振兴国产纺织装备业的重点。这十大项目除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所提到的四项设备外,还包括:
1.通过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模头细旦纺粘非织造布生产线和宽幅、高产熔喷生产线,实现产量高、能耗低、产品均匀度良好。
2.开发电脑提花圆纬机,实现电子提花技术的突破,实现电子提花三功位编织。研究高频率、高精度、微动程的压电陶瓷电子选针器,解决计算机信息储存、信号检测与控制等配套装置与选针器的协调工作。
3.电脑自动横机的研制将先易后难,解决好电脑和电器控制部分的制造和应用技术。
4.研制配备电子送经、电子卷取、电子横移、电子断纱自停等装置。
5.通过开发新型设备、配备先进的信息技术装备、增加设备功能,全面提升国产印染设备的档次与质量。
6.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成熟的控制系统、检测装置和执行机构技术,结合新型"高效、节能、环保的染整设备"的开发研制、组合配套,开发相关的应用软件,支持企业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染整在线检测技术与设备,最终替代进口。
七、优势企业
科研院所与生产基地是研发主角
"十五"期间,纺织机械工业、企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外资企业逐步进入,民营经济发展迅猛。
目前,江苏、浙江、山东、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和太平洋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均已建立纺织机械生产基地,产值已占全行业总产值的88%。
自纺织工业科技纲要发布以来,众多纺织机械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对纺织工业28项关键技术和十项新型成套关键装备技术进行攻关和产业化研发。
郑州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宏大研究院有限公司、邯郸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和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了大容量涤纶短纤维成套设备、粘胶长丝连续纺丝机、非织造布设备以及其他新型纤维生产设备的关键技术攻关。
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广东丰凯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江苏高淳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等单位在棉纺织、针织成套设备上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