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时报2006年4月13日报道 “十一五”期间,中国的航天技术要实现科学技术创新、跨越和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两大突破。
作为载人航天技术,中国去年“神舟”六号发射成功已完成了第一步,将在“十一五”突破的是航天员出舱活动和飞行器的交会对接重大技术。这个突破有难度,要创新,难就难在航天员的宇航服上。因为航天员出舱进入太空环境,需要一个很好的生命保障系统,别小看航天员这套衣服,其技术含量非常高。同时要突破的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
目前的飞船只是个运输工具,它把航天员或货物运到空间实验室,再把航天员或其他东西接回来,而只有它和空间实验室成功对接后才能运送人或货物。由于飞船与空间实验室都在高速飞行,如何保证准确、安全对接是个重大技术问题。这也是要突破的重大技术难题。
在这个基础上要建立具有一定应用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实验室,这是中国载人航天计划的第二步,目前这个专项已列入“十一五”规划(草案),并已开始部署。
探月工程的关键是开发月球探测技术,建立月球探测工程系统,步伐也分三步:第一步是绕月球飞行,对月球表面进行探测;第二步是把探测器降落到月球表面;第三步是采样回地球。目前第一步已进入工程研制,后两步正在论证。第一步要在“十一五”期间变为现实。同时,“十一五”期间还要开展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研制,要开发基于卫星等高分辨率先进观测技术,要建立观测数字中心和重点应用系统。
“十一五”期间中国航天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将航天由原来的实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发展通信、导航、遥感卫星及其应用,形成空间、地面与终端产品制造、营运服务的航天产业链。同时,开发大推力的运载火箭,建立对地观测和导航定位卫星系统、民用卫星地面系统,形成航天技术产业链。这个产业链当中,最重要的是加强卫星的应用开发。因为卫星应用的领域很广,它可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社会的进步。卫星制造和发射卫星,它的产值和经济效益只占整个产业链的15%左右,所以,加强运营、应用开发和终端产品的制造是大有可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