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产部:年内提交正式家庭网络国际标准

   日期:2006-03-27     来源:信息产业部    评论:0    

   沉寂一段时间的“数字家庭”概念又开始活跃起来,主角仍是“闪联”(IGRS)。

  继去年底成立运营型实体公司——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后,3月20日,该中心CEO孙育宁向本报记者证实,闪联标准工作组秘书长杨楠近日已飞赴日本和韩国,三国将正式成立跨国运营实体——“亚洲数字家庭网络委员会”。

  去年12月18日成立的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注册资金不过5200万元,孙育宁告诉记者,闪联产品的产业化和市场推广初期至少需要两三亿元,这些启动资金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很早就开始谈引进战略投资者的事情,目前进展不算快,但我们与国外数字家庭标准组织的技术合作则取得了进展。”

  据介绍,“国际化”是在闪联标准工作组成立之初就定下的战略。去年,闪联和日本ECHONET协会(松下、东芝、日立等100多家企业组成的)、韩国HNA协会(LG等发起的)签署了一个谅解备忘录。此次杨楠前往日韩,将与这两大组织签署战略性的合作协议,三方将共同组建亚洲数字家庭网络委员会,目标直指亚洲统一的数字家庭标准。

  孙育宁称,这是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组建跨国实体机构的延续,新成立的亚洲数字家庭网络委员会将使三国在“数字家庭”标准的合作甚至是统一方面迈出重要的一步。

  据悉,闪联与日本、韩国标准的合作目前已到关键时刻,新协议有望在本月完成。新成立的亚洲数字家庭网络委员会,在中国将由闪联全权负责。

  能否成为国际标准?

  “闪联”出击日、韩,打造跨国3C融合实体组织,其实是在为冲击国际标准做准备。

  去年7月,闪联成为信息产业部的数字家庭行业标准,此后开始申请国际标准。去年,闪联已经正式向ISO提交了国际标准提案,在2006年ISO北京会议期间,闪联将与日本、韩国的标准联盟联手,推动这个提案尽快获得通过。

  然而闪联要想成为国际标准还有很多困难。孙育宁告诉记者,在2005年12月的中美标准高层论坛上,很多海外专家对于中国标准的制定思路有些误解,有的人甚至认为这是中国在利用标准搞新一轮形式的垄断。

  孙育宁告诉记者,闪联并不是一个产品级的标准,目前与下一代互联网的组织——IPV6——建立了全面合作的关系,即便与英特尔领导的DLNA联盟,双方的合作也大于竞争。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中国、日本和韩国在3C产品供应方面占据全球最大的市场份额,亚洲数字家庭网络委员会的成立,将使闪联的影响力扩展到亚太地区,进而成为全球的数字家庭行业标准。

  然而,闪联能否成功还有待考验。上兵伐谋策略总监刘步尘指出,在产业链的构成上,现有的三大技术联盟都还不完整:闪联缺少上游芯片厂商的支持,英特尔领导的DLNA则缺少下游整机厂商的支持,“e家佳”所走的家庭子网路线,目前似乎还不能为消费者接受——此外,除了海尔外,目前尚无一家联盟成员能推出成套的网络家庭设备体系。

  即使是号称已经量产的闪联也不例外。孙育宁告诉记者,2005年中国的闪联产品包括手机、电视等总销量已经超过100万台,但是真正通过三部委联合验收、贴有闪联标志的产品还不多,目前只有五六家。

  不愿与“e家佳”融合?

  3月19日,记者从“e家佳”联盟获知一个消息,信息产业部家庭网络标准工作组已决定,将“家庭网络标准”(e家佳)、“信息家电标准”(“闪联”)和“数字社区标准”(英特尔领导的标准)三大标准进行技术性融合。

  “我并没有得到任何类似的消息。”孙育宁说,“闪联和‘e家佳’的技术和市场定位都不同——闪联是定位于基于IP技术的高速多媒体技术领域,而‘e家佳’则倾向于家用电器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目前我们不认为有融合的必要。”

  他还说,闪联认为,目前3C融合技术的核心应该是基于IP技术的高速多媒体以及无线通信技术的融合,“至于如何操控洗衣机、冰箱和灯光,那只是3C融合的表面工夫和附属功能而已”。

  据记者了解,目前“e家佳”联盟的成员厂商共200多家,超过了闪联的50家。其倡导者海尔集团正与中国网通合作,在山东省内已经初步形成产业化的条件。

  “e家佳”联盟秘书长李莉告诉记者,去年“e家佳”被信息产业部确定为行业推荐性标准后,下一步的重点将是实现网络的商用和标准的国际化。“我们也希望成为国际标准,我们希望通过信息产业部的协调,将国内两大标准联盟进行技术融合。”她说。

  但是,闪联显然对其国内的竞争对手并不在意。本月初的2006数字家庭高峰论坛上,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副总裁刘清涛曾表示,对于国内外的竞争对手,闪联在试图做着一些沟通,也都在商量合作事宜,但是都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的结果。

  他说:“即使没有联合联盟合作,闪联也完全可以独立承担数字家庭标准的重任,标准的形成最终还是靠实力说话。”

  据记者了解,信息产业部家庭网络标准工作组目前已经起草了国际标准草案,并将于今年内顺利提交正式国际标准。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