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产品研发将获国家扶持

   日期:2006-02-28     来源:慧聪网    评论:0    

      实践证明,机械工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三峡工程到青藏铁路再到"神六"飞天都离不开机械设备制造工业的强力支撑。日前,记者就我国机床行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和战略规划采访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工作部副主任李冬茹,她不仅剖析了机床行业创新式发展的症结所在,同时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机床行业未来的希望。 

  内部环境:从限制到鼓励

  李冬茹介绍,我国机床行业政策经历了从限制到放开再到鼓励的历史演变:第一个阶段,我国对机床(数控机床)的进口施加限制,进口数控机床需要例行审批。国内机床行业特别是大型机床生产企业,或者买技术,或者外购部件,或者合作生产。第二个阶段,国内市场需求不断增长。虽然经历了1997~2000年机床行业的发展低谷,但是整个制造业的制造水平在不断提高,推动了数控机床的市场需求持续增加。第三阶段,国家安全与国防的需求促使国家大量进口机床。

  刚刚过去的2005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了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武汉重型机床有限公司、青海华鼎重型机床有限公司、汉川机床有限公司、威海华东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海克斯康(青岛)测量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以及第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对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指示,2005年是中央领导视察机床行业企业最多的一年。

  2005年9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发展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设备、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被列为国家重要的振兴目标之一,从而为机床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外部环境:技术封锁与倾销

  在国内鼓励机床行业快速发展的政策日趋明朗化的同时,科技发达国家却对中国引进技术闭紧了大门,对中国封杀他们掌握的大量核心技术。拿数控系统来说,现在跨国公司对我们采取封锁加倾销的市场战略。其数控系统在中国市场以十分昂贵的价格出售,攫取高额利润;一旦中国企业开发出相同或相似的产品,就立即大幅降价,甚至降到中国企业的成本价以下。

  "数控机床行业基本上是独资企业。因为机床产品,特别是数控机床,属于高资金投入、高技术积累、投资周期长、见效慢的行业,国外投资都比较谨慎,所以,机床行业真正的合资公司很少。现有极少数的合资企业也是外方绝对控股。"李冬茹告诉记者,"外商看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纷纷来华投资建厂。以中小型精密机床为主的美国哈挺公司来华伊始进行过合资谈判,但最后选择了独资。德国DMG是做精密加工中心和数控车床的,现在也在上海建立独资公司。日本的模式是,少数在中国建立企业,大多数是首先在本土把规模做大,然后压低产品价格在中国市场竞争。宁夏银川小巨人机床有限公司原是中日合资企业。公司成立之初,中方股份75%,日本马扎克公司股份25%。合资几年后,企业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去年日本马扎克公司收购了全部中方股份,变成了独资企业。这家公司的生产设备是世界上最好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较高,但惟独没有研发能力,所有的产品研发都在日本完成,由日本提供生产图纸,中国工厂只是依照图纸生产。

  行业格局三分天下

  国家发改委提出:机床行业产能"过剩",大量普通机床生产能力能否尽快转化成先进的数控机床产能将是机床行业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市场产能相对于有效需求出现过剩时,企业为求生存往往陷入"价格战"的恶性竞争中,无暇顾及研发能力,进而出现"技术含量低-价格低-利润少-产品研发投入少"的恶性循环。据了解,目前机床行业大约半数以上的企业身陷恶性竞争的泥沼。"机床企业不应只顾眼前利益,应该利用当前的大好形势加强自主研发,才能在下一轮竞争中站稳脚跟。"李冬茹说。
 
   总体来讲,我国机床行业民营企业占50%~60%以上,其中由国企改制的民营企业占主导地位;国有独资企业占10%,国有控股企业比例不到30%。我国民营机床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国企改制后的民营企业,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产品客户,具有一定的产品开发能力。二是确实有一定的资金注入和市场需求的企业,在拥有一定的资金和技术积累后,不断延伸产业链。如浙江日发数码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日发精机),专业生产数控车床和加工中心。该公司向全世界采购机床附件,并引进德国、日本的设计理念和制造技术开发机床产品。上海莱必泰机械发展有限公司围绕轴承领域延伸生产轴承磨削生产线,不仅满足了国内轴承行业的需要,还有较大批量的出口。三是个体户,如江苏、福建以及浙江温州一带,几乎每个镇都有若干小机床厂,从零件到普通机床再到数控机床,低档产品销量大,发展速度快。这些民营企业的生命力旺盛,但最大的问题是缺少自主开发能力。

  市场稳步发展企业并购升温

  世界上制造业发达的国家,机床工业必定发达。美国、德国、日本的机床工业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机床行业通过不懈努力,工业产值已经达到26亿欧元,居全球机床产量第4位。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的基础,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制造业数控化率将达到60%,正向制造业大国迈进。

  从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研制成功"立、卧车床系列新型谱",到湖南长沙中大创远数控装备有限公司高档数控螺旋锥齿轮磨齿机的研制成功,以及沈阳机床集团、济南第二机床集团、秦川机床集团、上海机床厂等一大批自主开发新产品的问世和多项国家发明专利的获得,表明我国机床工具行业自主开发高新产品速度明显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一大批中高档国产数控机床进入关键部门核心制造领域,有力地支持了水电、核电设备制造业、船舶制造业、铁路交通运输制造业、航天航空工业、冶金设备制造业、桥梁制造业以及国防军工企业的建设与发展。此外,全行业工业总产值和产品销售收入快速增长,出口大幅增长。

  2005年,我国机床行业的海外并购重组也获得了新突破: 2005年3月,哈尔滨量刃具集团成功收购了德国凯狮公司;同年10月,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成功收购了德国阿尔道夫·瓦德里希科堡机床厂有限公司。沈阳机床集团在重组云南CY集团后,2005年9月17日又收购了西安交通大学产业(集团)总公司持有的交大昆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

  专家表示,中国机床工具企业一系列海外并购、境内重组的举措,有效利用国内外资源,为提高中国企业知名度,打造中国机床工具品牌,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值得关注的是,2005年,国外跨国公司掀起收购我国机械行业某些排头兵企业的热潮,而机床行业至今没有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

  首先,欧美国家市场需求不足,机床销售业绩下滑,依靠机床出口消化生产能力。国外并购重组的案例很多,一些非常好的重型机床企业都因效益不好卖掉了。日本机床业近两年情况刚刚有些好转。

  其次,国内有一定实力的机床企业过去都是国字号的,规模大、人员多,实力较强。

  第三,国内机床企业包袱重是外国企业跨国收购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如武重,武汉市政府很早就表示要通过外资收购的"高位嫁接"重组方式对其进行改制,但至今没有一家外企愿意接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场因素,因为重型机床在世界上的需求是有限的,目前国外几家著名的重型机床大多被重组或倒闭了。 

   专家预测,2005年我国普通机床的产销量明显下降,今年还会继续下滑。但数控机床,尤其是大型、高档数控机床的产销量将继续上升。

  行业创新能力待提高

  近年来,尽管我国机床业不断有高档数控机床问世,如直线电机驱动加工中心、五轴车铣复合中心、五轴龙门加工中心等,但行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2003年,国家发改委工业司的一份报告显示,我国国产机床产值数控化率为29.7%,远低于发达国家60%~70%的水平,数控机床的专机、成套产品少,关键功能部件依赖进口。其中,中档数控系统、刀库和机械手、电主轴等80%左右是进口产品。

  中国数控机械设备网的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国产数控机床本国市场占有率为25.1%。国产数控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低下以及出口贸易逆差、产品档次偏低,凸显产品结构升级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

  从技术开发上看,我国机床行业存在的问题是:积累不多、投入少;仿造多,引进不消化,展品多商品少;行业不配套,关键配套件和技术靠进口;雷同产品多,特色产品少。国产机床缺乏核心竞争力。

  不仅如此,我国机床专利难确认,知识产权保护力弱。李冬茹认为,研发机制不合时宜、技术开发投入不够、人才流失等问题制约我国数控机床技术水平的提高。由于机制方面的原因,我国机床行业攻关成果很多,但商品化的高科技产品却很少,企业科技研发投入明显不足。

  2005年第四季度,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对2005中国企业500强的各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显示,七大因素制约我国企业自主创新:一是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不突出;二是激励制约机制不完善,高素质技术人才缺乏,创新意识缺乏,这是阻碍企业进行科技自主创新的主要内因;三是缺乏创新的社会氛围,技术市场不健全,这是阻碍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主要外因;四是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相关的政策环境不完善;五是近半数企业遭遇知识产权纠纷;六是产学研缺乏沟通;七是我国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有限。该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的现状与症结所在,具有普遍意义。

  业内人士呼吁,国家的产业化政策、高新技术政策应该分类支持。对数控机床新产品及关键配套件要在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推动机床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最终通过市场竞争和政策扶持,形成几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机床企业集团。

  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

  李冬茹认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在于企业文化和理念,在于企业核心层。最近刚刚荣获"中国十大杰出质量人"称号的上海日立公司管理总监蔡蕊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国企和民企的体制问题当然是一方面原因,但并不是绝对的。企业自主创新与企业经济管理者的经营理念有密切关系。相对来说,国企的研发投入比例较低,因为国企通常包袱过重,甚至有的企业职工的温饱都无法解决,投入巨额资金进行自主开发无从谈起。

  蔡蕊红说:"用市场换不来技术,只能积极研发。有没有技术决定了企业有没有底蕴,有没有发言权和话语权,有没有知识产权和品牌,这些都包含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

  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十一五"期间机械工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创新体系建设至关重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拟订的"十一五"机械工业科技发展的八大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发展高性能基础制造装备,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机床,包括精密制造及成型机床和相关的仪器仪表。"十一五"期间,针对影响行业发展的基础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充分发挥大专院校与科研院所的科研优势,逐步建立起一套能够充分发挥自由、相互协调、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形成企业和客户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机制。

   专家指出,要把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结合起来,国内许多大型制造企业都具备相应的实验装置,希望研发资源实现流通和共享。蔡蕊红认为,企业的科技研发首先是"拿来主义",然后消化吸收,投入人力、物力和资金进行创新,这样企业的起点相对比较高。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体系的建设都离不开人才。李冬茹提出,首先要建立各类人才培养体系。一是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二是要加强职业再教育,形成一个长效的再教育制度;三是建立激励机制,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内外人才,逐步形成不同层次的科技人才队伍。

  据悉,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2005年5月在大连承办了国家发改委、国防科工委联合主办的"国产数控机床发展座谈会",建立了用户与制造商供需互动的交流机制,为国产数控机床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条件。大连会议后,沈阳机床集团于2005年8月8日,率先举行机床"召回"行动,其后上海机床厂、大连机床集团、武汉重型机床有限公司等企业也纷纷组织了大规模的用户回访等措施。这是机床制造企业服务理念的突破。

  提升配套体系水平

  "国外做高档机床,一些核心部件不一定自己做,可以交给很多小而精的公司。而我国恰恰缺乏专业化的功能部件配套体系。比如企业在做功能部件时,需要进口一些零件和散件,而目前零件和散件的进口关税很高,这就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另外,整机进口关税却可以大幅度地往下降,甚至可以免税。现在做一台加工中心比做普通机床利润率还要低,因为大量的功能部件需要依靠从国外购买。"李冬茹说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总干事长吴柏林透露,由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的《国家数控机床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修改完成后,将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数控机床产业化和自主开发能力偏低的问题将得到解决,国产数控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连年下滑的局面将被扭转。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