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9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对未来15年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
这一部署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确定了11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并从中选择任务明确、有可能在近期获得技术突破的68项优先主题进行重点安排;安排16个重大专项;重点安排8个技术领域的27项前沿技术,18个基础科学问题,并提出实施4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政策措施,增加科技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010年投入3600亿
国务院9日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使我国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提高,到2010年达到2%,到2020年达到2.5%以上。”
2%和2.5%究竟是多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2010年我国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应达到3600亿元左右,2020年达到9000亿元左右,占GDP比重分别为2%和2.5%。政府研发资金占我国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的比重,到2010年应逐步提高到40%左右。
16个重大科技专项确定
《纲要》确定了未来15年力争取得突破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涉及信息、生物等战略产业领域,能源资源环境和人民健康等重大紧迫问题以及军民两用技术和国防技术。
这16个重大专项包括: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大型飞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其中许多专项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
公共安全列入优先主题
未来15年内,我国将在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基础上,将能源、环境、农业等11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确定为“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重点领域,并从中选择任务明确、有可能在近期取得技术突破的68项优先主题进行重点安排,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紧迫问题提供全面有力支撑。
这些重点领域包括:能源、水和矿产资源、环境、农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人口与健康、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公共安全、国防。其中,公共安全领域的优先主题为: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生物安全保障、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
八大亮点解读
主线 自主创新成为国家战略
【纲要原文】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解读: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在许多领域仍然缺乏核心竞争力。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接受采访时表示,《纲要》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自主创新,并以此为主线贯通全篇。
突破口 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纲要原文】以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幅度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
解读:长期以来,我国的科技活动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企业被边缘化。而今天在国际上展现国家竞争实力的恰恰是企业,国际上有6万多家跨国企业,控制了世界技术转移的90%、投资的80%。
投入 将形成稳定增长机制
【纲要原文】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
解读:虽然我国科技研发投入强度已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但仍缺乏明确的科技投入战略,科技投入总量不足,投入规模没有形成稳定增长机制,投入结构不够合理。
体制 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纲要原文】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解读: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理事长孔德涌接受采访时表示,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列入中长期规划,是我国首次系统地思考整个国家的创新活动,回答科技和经济结合的问题。当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配合得最好的时候,也就是国家创新体系运作得最好的时候。
人才 造就一批世界级科学家
【纲要原文】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
解读: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3200万人,研发人员总数达105万人,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但我国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和人才质量仍有待提升,特别是我国尚缺乏世界级的科学家。
机遇 全球资源更多为我所用
【纲要原文】必须充分利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扩大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