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工业“十五”回顾

   日期:2006-02-08     来源:国防科工委新闻宣传中心    评论:0    

  “十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中国船舶工业抓住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兴旺的机遇,加快发展步伐,产业规模和素质都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2005年我国造船产量将突破1200万吨,比2000年增长两倍以上,特别是近3年来,年均增速高达45%,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从承接订单看,预计今年年底全国手持船舶订单将达到3800万吨,比2000年底翻了两番,基本保证了“十一五”前3年的任务。船舶出口增长显著。据海关统计,2005年前三季度船舶出口31.79亿美元,超过2004年全年出口总额,预计2005年船舶出口将突破40亿美元,是2000年的2.5倍。

  市场份额快速增长,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进入新世纪,我国船舶工业摆脱了“九五”时期市场份额长期在5%-7%徘徊的局面,预计2005年我国造船产量占世界市场份额将达到18%左右,比2000年提高近13个百分点。从2003年起,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年底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均已全面超过欧洲造船国家的总和,与日本、韩国的差距大幅缩小。主要客户群已由中小船东转变为世界著名大船东,成为国际主流造船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国际合作与交流也在不断发展,成为国际海事界举足轻重的造船国家,并在国际造船竞争规则的制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我国自主设计的30万吨超大型油船(VLCC)已累计承接订单25艘,自主开发的17.5万吨绿色环保型散货船已成为国际品牌,成功开发8000箱级超大型集装箱船,并具备了进入万箱级船市场的能力。攻克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关键建造技术,进入了这一尖端高技术船舶市场。成功开发和建造了20万吨级以上浮式生产储油轮(FPSO)和大型自升式钻井平台等多型海洋工程装备。国内首台VLCC主机实现了国产化。大型船用低速柴油机曲轴实现了自主制造,并获得了65根的订单。自主设计制造的超大型锚绞机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并批量承接VLCC和8530TEU集装箱船的大型锚绞机共17台。

  造船效率大幅提高,经济质量明显改善

  “十五”期间,骨干船厂加快建立现代造船模式,基本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造船,生产效率大幅提高,造船周期明显缩短,骨干船厂主要船型建造周期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2004年,全行业完工船舶中超过50%提前交付;全国规模以上船舶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增长11%。2005年前三季度船舶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已达113,比2000年的65.6提高了47个点。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1.77亿元,同比增加11.44亿元。

  体制改革取得进展,产业活力显著增强

  “十五”期间,船舶行业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两大船舶集团企业改革脱困取得重要进展,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地方船舶工业企业股份化改造迅速推进,浙江、江苏等省市船舶工业企业已基本实现民营化,发展势头迅猛。船舶工业形成了国有、民营、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合作等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局面。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十五”期间,适应市场需求,高起点建设和改造了5座大型现代化造船设施,前5家企业产业集中度由2000年的30%提高到2005年的50%以上,规模经济效应逐步显现,产业竞争基础显著提升。

  行业管理卓有成效,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国防科工委作为船舶工业行政主管部门,主要从制订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法规、行业标准、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市场监督和服务等方面对船舶工业实施行业管理。“十五”期间,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一手抓行业管理,一手抓产业和技术发展,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制订行业发展规划,协调相关产业政策,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开展低质量船舶治理,实施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推进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有效地引导和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