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具备高精度大口径超薄光学镜面批量研制能力

   日期:2006-01-10     来源:中国仪器仪表信息网    评论:0    

    近日,由苏定强院士、朱能鸿院士等多位国内著名光学和天文仪器技术专家组成的验收组,对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LAMOST的24块1.1米六角形超薄高精度光学镜面的研制项目第二批10块子镜进行了验收。

    经检验,该批镜面的面形误差均方根值分布在9.51纳米至15.46纳米之间。验收组认为,第二批10块MA子镜全部优于原定的技术指标,这表明南京天光所在高精度大口径超薄光学镜面研制技术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并具备了批量研制能力。

    据悉,LAMOST望远镜用24块子镜拼接成长5.7米,宽4.4米的反射式施密特改正镜(包括备份总数为30块)。子镜的外形为正六边形,对角线尺寸为1.1米,厚度为25毫米,其特点是口径大,厚度小(径厚比为44:1),非圆形(六角形),面形精度要求高。研制这样的高精度大口径超薄镜面,国内无先例,国际上也只有极少数国家的个别公司具备这样的能力。该项技术是LAMOST项目的主要难点之一。

    2005年6月初,第一批4块MA子镜研制完成并通过验收。每块子镜的关键技术指标,即镜面高频面形误差(除三级像差外)的均方根值均优于20纳米的要求值,分别达到了18.1纳米,17.6纳米,14.8纳米和 14.8纳米。在2005年5月底,由9位国际著名天文学家和天文仪器专家组成的国际评估专家组在南京天光所现场评估LAMOST项目期间,专家们认真考察了MA镜面的研制过程,并对当时已经完成的3块子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标签: 光学镜面, ,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