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某部战鹰故障检测用上国产“CT”

   日期:2005-09-29     来源:《解放军报》    评论:0    
     新世纪初年,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空战演练鏖战正酣。刹那间,一股“狂飙”骤然卷起,我新机编队超低空掠海而起,迅速锁定“敌机”……然而之前,带队长机却因火控系统故障无法放飞。此时,担任技术保障的专家们不慌不忙,用新一代检测设备为战鹰迅速做了个“CT”,不到20分钟,症结找到,故障排除! 

    图形化的人机界面,数字化的自动控制,小型化的模块组合,智能化的故障检测……这就是新一代战机检测设备,研制工程于今年3月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历时3年的艰苦研制中,空军研究所、院校等单位近500名科研人员协同攻关,走出一条布满荆棘的“通天路”。科研人员3年实现了从原来20世纪60年代末水平到90年代末国际水平的近30年的技术跨越。 

    汽车在路上抛了锚,可以停下来修。可飞机在空中“抛了锚”,就要掉下来。所以对航空人来说,“决战在空中,保障在地面”。对于战鹰来说,检测的作用绝非仅为安全,而是关系到飞机能否捕捉到稍纵即逝的战机! 

    原来的飞机检测设备,绝大多数是手动设备和半自动设备,不但检测效率低、误差大,而且数量多、运输难,制约了保障能力的提高。该工程的研制者提出以基本测试平台为中心派生、综合设计飞机全套检测设备的方法,采用国际先进技术,通过创新的体系结构设计实现了测试设备的通用化、模块化;研制了国内第一套通用测试软件平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率先提出和研制加固型组装箱的系统结构,使设备能够在严酷的运输条件下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工作。该工程整套设备与原来相比数量减少了40%,重量减少了30%。该设备在部队推广使用后,实现了飞机维修检测综合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使检测时间大大缩短,为国家节省装备采购经费数亿元。 
 
标签: 飞机检测, ,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