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指纹汽车行驶记录仪将横空出世

   日期:2005-09-29     来源:泉州晚报 轶名    评论:0    

 全国首个指纹汽车行驶记录仪近日横空出世,它不仅为道路交通事故分析鉴定提供精确的数据信息,还弥补了前两代汽车“黑匣子”的不足。

  指纹汽车行驶记录仪主要由汽车行驶记录仪、指纹仪、数据分析管理软件等组成,设有驾驶员身份记录、指纹验证功能,通过指纹验证确认驾驶员身份,获取驾驶员代码、姓名、驾驶证号等身份记录和指纹信息,并记录于相应的车辆行驶记录中。该产品另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是,一旦长途汽车驾驶员超速、疲劳驾驶,该产品通过闪烁、嗡鸣或显示器提示信息,实现提前预警,及时提醒驾驶员减速或停车休息,将道路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之中。

  早在2002年12月,浙江省的长途客运车辆就开始安装了第一代汽车“黑匣子”——事后分析记录仪,它主要是循环记录最新时间段内车辆运行速度、转向灯、制动灯、倒车、油耗、停车时间及各种电子设备的使用情况等数据,可读取有关数据作为事故分析的依据。“黑匣子”推行两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它不仅有利于道路交通事故的分析鉴定,也加强了管理部门对“车”的管理。但在使用过程中,交通主管部门发现了这种记录仪的不足之处。它只能是“事后诸葛亮”,用于已经发生的交通事故分析鉴定还可以,但并不能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2003年9月1日起,《汽车行驶记录仪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这等于给汽车“黑匣子”加了一把质量锁。按照国家标准,汽车行驶记录仪应具备实时时钟、日期以及驾驶时间的采集、记录、储存,车辆行驶速度、里程的测量、记录、储存以及驾驶员身份记录等功能。对于事故疑点数据,也有更严格的要求。

  但现行“国标”对驾驶人员身份的确认方式未作明确规定,也引发了一些问题。目前,一些汽车记录仪都是用IC卡或U盘存储驾驶员身份信息,并在驾车时进行加密验证。可这种验证方式常常会引发代刷现象,不能反映驾驶员的真实身份。因此,记录仪对驾驶人员身份的记录形同虚设,车辆行驶的过程、状况信息也不能与驾驶员的真实身份相对应,运输企业对驾驶员的管理也无法落到实处。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