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百强总营收仅相当于IBM一家收入水平

   日期:2005-06-20     来源:人民网    评论:0    
  6月17日,信息产业部公布了2005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其中不少数据令人鼓舞。但冷静分析,欣喜之余也不难看到差距和隐患。

  规模:纵比发展喜人,横比差距依然 
 
  电子百强企业发布已经是第十九年。近20年,我国电子企业的规模不断发展扩大。1987年,第一届电子百强企业总营业收入169亿,今天排在11位的北大方正一家企业就超过了这个数。当年排榜首的企业只有5亿多元,今天排100位的企业都超过了11亿元,而榜首企业收入更是当年榜首收入的177倍。

  但是,如果把我们的百强放到国际上比较,却“涛声依旧”。2004年百强企业的总营业收入为985.7亿美元,仅相当于IBM一家企业的收入水平,而榜首的海尔仅是IBM的1/8左右。因此,虽然我们看到海尔等龙头企业的规模每年以30%甚至50%的速度在不断扩大,但与跨国公司比,依然瘦小。中国电子企业的大企业战略仍任重道远。

  盈利能力:大大低于国际水平,甚至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百强企业虽然利润占了全行业的近三成,但总体看来,利润率并不高,甚至偏低。据专家统计,百强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4.07%。除华为、中兴外,前十位的企业利润率均不到5%,其中4家只有2%,而同期微软、英特尔则达到了28%和21%。

  不仅如此,百强企业的利润率甚至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也低于全国工业企业6%的平均利润率。因此,百强企业盈利能力非常有限。

  百强企业虽然在税收贡献上占了全行业的七成多,营业收入和利润也都占全行业的近三成,但是从总体看,近几年来百强企业在行业内的整体地位有逐年弱化趋势。

  客观原因:外资企业占据市场

  如何看待百强企业的上述问题?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与整体产业一样,百强企业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期后,发展速度回落也属于正常。特别是随着企业的规模扩大,企业增长的基数加大,再保持高增长的难度显然比以前增大。而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差距也难以在一朝一夕之间赶上,因此要有长期艰苦作战的思想。

  造成利润率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的客观原因,是受到外资企业快速发展的挤压。比如去年,电子行业三资企业的收入、利润增长幅度均超过77%。幅度大大超过百强企业。此外,外资企业的“高中低通吃”的战略调整也影响到本土企业。比如手机行业,过去跨国公司一般不在低端市场与本土企业竞争,因此给国内企业留下了发展空间,一度国产手机份额占到60%以上。而随着跨国公司战略转变,开始高中低端全线介入,国产手机市场份额就迅速下降,目前只有45%左右。因此,从百强企业的发展变化,也可以看出国内电子产品市场已经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

  主观因素:核心竞争力没有根本提高

  除上述客观原因外,作为本土产业龙头的电子百强企业,自身的一些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诸如缺乏核心技术、研发投入不足、产品附加值低、仅靠规模取胜等传统短腿近年来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使得本土企业核心竞争力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并没有根本的提高,因此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难免受到冲击。

  以研发投入为例,2004年百强企业总投入为37.6亿美元,而IBM、诺基亚、三星等企业都超过50亿美元,差距之大可见一斑。

  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认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制约我国信息产业做大做强的最根本的问题。以反映创新能力的发明专利为例,国内企业在国家申请的信息技术发明专利数量,只占全部信息技术发明专利总量的28%,而且主要集中在低端技术领域。在国际标准中,我国参与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制定的不到2%,在国际电联制定的4000多项标准中,中国仅有TD—SCDMA等3项被采纳。要解决上述这些深层次的矛盾,需要政府、行业和企业认真研究,制定相应应对措施,积极予以解决。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