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世界机床业的坏消息不断。先是德国两个著名的机床企业瓦德里希·科堡和瓦德里希·济根公司由于经营不善而破产。接着是由于美国经济不景气,美国机床销售"荣誉"商社宣告解体。然后是世界知名的机床制造商韩国大宇机械公司被韩国最大的财团斗山集团收购。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继2003年德国吉特迈集团、日本牧野铣床、日本丰田工机、意大利利雅路集团、德国贺尔碧格集团以及韩国大宇机床等外国厂商纷纷落户中国后,受中国机床市场的吸引,2004年美国哈挺、美国AMT、美国风腾机械集团、韩国起亚株式会社、德国斯来福临集团等国外机床制造厂商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机床市场进一步国际化。有权威人士指出,我国机床工业已经迎来了新的战略发展机遇。
合资合作是一条捷径
我国已经成为机床生产大国,而要由机床大国变成机床强国,实现企业产品质的跨越和量的增长,与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无疑是一条捷径。
大连机床在这条捷径上先行了一步。无论是与世界顶级水平的德国因带克斯公司的合资,还是与世界最大车床生产商的英国600集团的合作,大连机床选择的10个全球合作伙伴都是国际顶尖水平的大公司。而中外合资建厂,大连机床的股份都在70%以上。这种坚持以我为主原则的合资合作,不仅使大连机床的主导产品迎头赶上了国际先进水平,还大大拓宽了国内外市场,近年来为国内外的汽车发动机生产企业提供了由近百台高速加工中心组成的多条柔性制造生产线。
2003年12月8日,中日合资的北一大隈(北京)机床有限公司在北京顺义举行了开业仪式,标志着北京一机床与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据悉,北一大隈已正式投产,月产数控机床20多台,产品质量完全达到了日本大隈的水准。
合资合作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合资合作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真学与假学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4月12日,在第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上,记者采访了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刚。济南二机床在真学的过程中,对外合作形成了新的特色。合作对象由最初的美国1家企业扩展到美、德、法、日、瑞典和瑞士等6国9家企业,提高了在合作中的自由度,掌握了合作的主动权。从过去单纯的技术引进,发展为以市场为导向,以订单为基础的项目合作。合作同时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在市场营销、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等方面,既可全过程合作,又可在某一个或几个环节上合作;既可双方联合,共同实施,又可以一方为主,另一方参与。合作的结果是,与跨国公司构建了国际战略联盟,成就了济南二机床在国内机床市场上"锻压之王、数控世家"的主导地位。
记者曾经多次采访过的桂林机床,近年来也加快了对外合作的步伐。尹向东董事长介绍说,通过与德国、日本、意大利和美国广泛合作,公司已拥有数控机床产品23大类600多个品种。
合资合作不是目的
与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当然不是目的。否则,那就不过是一个徒有其表的花架子而已。合资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加快中国由机床大国变成机床强国的进程。
很显然,中国已经迈出了由机床大国变成机床强国的第一步:机床工具行业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格局正在被打破;第一次出现了销售额达到30亿元以上的企业或企业集团,例如沈阳机床、大连机床等,沈阳机床今年有望跻身世界20强;初步形成了一些知名品牌,沈阳机床、大连机床、济南一机床和齐齐哈尔一机床等企业被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同样显而易见的是,判断一个企业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的成败得失,固然可以有很多标准,例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了没有?企业的发展速度加快了没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没有?等等。然而更重要的一个标准是市场占有率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统计数据表明,2004年国产机床市场占有率由2003年的38.6%下降到37.4%---这仅仅是来自海关的报告,还没有把跨国公司在中国本土的销售计算在内。如果把跨国公司在中国本土的销售也计算在内的话,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行业发展部副主任陈炎麟认为,"国产机床市场占有率下降的幅度会更大一些"。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对一些合资企业的低利润表示担忧。例如宁夏有个"小巨人"公司,是和日本马扎克公司合资的,但"合资的效果,显然没有达到原来的预期。"陈炎麟说。
正如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梁训瑄所言,由机床大国成为机床强国,"在技术方面与市场需求基本适应,在生产能力方面按销售额计满足市场需求不低于60%,出口额占产值不低于10%"。显然,由机床大国变成机床强国,中国机床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对机床工业来说,的确是一个新的战略发展机遇。把握好这次机遇,我国机床工业将取得突破性发展,将由机床大国变成机床强国。相反,如果失去这次战略发展机遇,我国机床工业就有可能沦为来件装配、零部件制造的附属行业,失去在国际产业界的竞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