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轨气象卫星主要为中长期天气预报和中长期的气候监测和环境监测服务。
我国是继美俄之后第三个具有自行研制和运行地球同步轨道和极轨卫星这两种气象卫星的国家。
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初样星已经进入研制阶段,正
在进行工程试验,按计划初样星将在明年年中完成。然后,再转入正样星即飞行星的生产。中国工程院院士、“风云三号”总设计师孟执中日前在接受记者独家采访时说,“风云三号”01星预计将在2006、2007年间升空,该星的高灵敏度、高光谱分辨率、高精度、宽视场、定量遥感等特点,使其接近国际一流水平。
极轨气象卫星主要为中长期的天气预报和中长期的气候监测和环境监测服务。我国是继美国和俄罗斯(苏联)之后第三个具有自行研制和运行地球同步轨道和极轨卫星这两种气象卫星的国家。迄今为止,欧洲尚没有发射过极轨气象卫星,日本也没有这方面的计划。美国与“风云三号”属同一水平的“NPOESS”极轨卫星,预计将在2008年发射。欧洲研制的同一水平的“METOP”极轨卫星计划将在2006年发射,与我国“风云三号”01星的发射时间较为接近。
“风云三号”极轨卫星的发射总质量为2450公斤,比“风云一号”的950公斤要重得多。它的轨道高度为836公里,大大高于航天飞机往返的国际空间站一般300公里左右的轨道。它的设计工作寿命初定为3年,力争能提高到5年。仍将使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发射,但由于卫星星体的变化,运载火箭将采用直径为3.8米的大风罩。由于它是全新的型号,所以“风云三号”01星仍为试验星。
“风云三号”与“风云一号”相比,在技术上有什么新的突破和变化?孟执中说,“风云三号”的遥感仪器大大多于“风云一号”。“风云一号”只有可见光和红外扫描辐射计,而“风云三号”遥感仪器多达8类11台,光学谱段从紫外线到远红外,配置了光学扫描辐射计、红外分光计、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微波温度计、微波湿度计、微波成像仪、紫外臭氧垂直探测器、紫外臭氧总量探测器、太阳辐射照度监测仪、地球辐射探测仪和空间环境监测器等。可以获得大气温度、湿度的三维垂直立体分布,以及地球臭氧层的信息。
“风云三号”对地观测精度更高了。该星每天绕地球南北极飞行14圈,以第一宇宙速度绕地飞行一圈的时间为102分钟。每幅对地观测云图照片的覆盖面为3000公里,每天可获得2次全球资料。它的对地观测最高几何分辨率为250米,而目前使用的“风云一号”D星的对地观测分辨率为1.1公里。因此,其观测精度提高了4倍,而发送回地面的观测信息量则提高了16倍。
与“风云一号”的双翼式太阳能电池帆板结构不同,“风云三号”的太阳能电池帆板为单翼型,这是因为星上的遥感仪器必须采用被动式的辐射制冷,卫星的有一面必须始终保持面对零下270℃的寒冷的深空,这对卫星的姿态控制等提出了难度更高的要求。 (记者 郑蔚 牛震)
我国是继美俄之后第三个具有自行研制和运行地球同步轨道和极轨卫星这两种气象卫星的国家。
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初样星已经进入研制阶段,正
在进行工程试验,按计划初样星将在明年年中完成。然后,再转入正样星即飞行星的生产。中国工程院院士、“风云三号”总设计师孟执中日前在接受记者独家采访时说,“风云三号”01星预计将在2006、2007年间升空,该星的高灵敏度、高光谱分辨率、高精度、宽视场、定量遥感等特点,使其接近国际一流水平。
极轨气象卫星主要为中长期的天气预报和中长期的气候监测和环境监测服务。我国是继美国和俄罗斯(苏联)之后第三个具有自行研制和运行地球同步轨道和极轨卫星这两种气象卫星的国家。迄今为止,欧洲尚没有发射过极轨气象卫星,日本也没有这方面的计划。美国与“风云三号”属同一水平的“NPOESS”极轨卫星,预计将在2008年发射。欧洲研制的同一水平的“METOP”极轨卫星计划将在2006年发射,与我国“风云三号”01星的发射时间较为接近。
“风云三号”极轨卫星的发射总质量为2450公斤,比“风云一号”的950公斤要重得多。它的轨道高度为836公里,大大高于航天飞机往返的国际空间站一般300公里左右的轨道。它的设计工作寿命初定为3年,力争能提高到5年。仍将使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发射,但由于卫星星体的变化,运载火箭将采用直径为3.8米的大风罩。由于它是全新的型号,所以“风云三号”01星仍为试验星。
“风云三号”与“风云一号”相比,在技术上有什么新的突破和变化?孟执中说,“风云三号”的遥感仪器大大多于“风云一号”。“风云一号”只有可见光和红外扫描辐射计,而“风云三号”遥感仪器多达8类11台,光学谱段从紫外线到远红外,配置了光学扫描辐射计、红外分光计、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微波温度计、微波湿度计、微波成像仪、紫外臭氧垂直探测器、紫外臭氧总量探测器、太阳辐射照度监测仪、地球辐射探测仪和空间环境监测器等。可以获得大气温度、湿度的三维垂直立体分布,以及地球臭氧层的信息。
“风云三号”对地观测精度更高了。该星每天绕地球南北极飞行14圈,以第一宇宙速度绕地飞行一圈的时间为102分钟。每幅对地观测云图照片的覆盖面为3000公里,每天可获得2次全球资料。它的对地观测最高几何分辨率为250米,而目前使用的“风云一号”D星的对地观测分辨率为1.1公里。因此,其观测精度提高了4倍,而发送回地面的观测信息量则提高了16倍。
与“风云一号”的双翼式太阳能电池帆板结构不同,“风云三号”的太阳能电池帆板为单翼型,这是因为星上的遥感仪器必须采用被动式的辐射制冷,卫星的有一面必须始终保持面对零下270℃的寒冷的深空,这对卫星的姿态控制等提出了难度更高的要求。 (记者 郑蔚 牛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