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京
有人说“以液晶显示产品生产企业现在的价格走势,找田亮(跳水明星)做代言人再适合不过了。”尽管这只是一句玩笑话,但市场的发展往往会呈现戏剧性的变化。从今年7月开始,短短三四个月时间,液晶显示产品的价格直线下跌,让很多厂商措手不及却又不得不跟风。这样的格局使得京东方、上广电等投资百亿元人民币建设第五代TFT-LCD生产线的中国企业面临着更大的考验。
液晶产品价格一路下跌
继10月中旬市场爆出15英寸液晶显示器价格跌破2000元大关后,记者昨天在海龙电子市场又发现,一款小影霸17英寸液晶显示器已经打出2199元的价格,直逼价格底线。一位经销商悲观地告诉记者,尽管这个价格原来是不敢想像,但估计也坚持不了多久。
其实,从今年7月开始,整个液晶显示产品的价格便开始一路下跌。而这次价格跳水的影响也是空前的。不仅是一些二流品牌的价格体系遭到严重冲击,连三星、LG、明基等一线品牌也卷入其中不能自拔。
以三星710N17英寸12毫秒液晶为例,这款显示器刚上市的市场价格是4400多元,在短短半年时间内经过三次大规模的降价,现在,这款17英寸液晶显示器的价格只有2688元,是当初上市价的60%。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液晶显示产品降价与面板货源供大于求有关。不久前,全球第二大液晶显示器面板生产厂———LG飞利浦也表示由于供过于求,公司调低了对销售价格的预期,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液晶显示板的价格可能会降低10%-15%。
中国公司陷入赢利危机
显示屏市场调研公司DisplaySearch预计,液晶产业2004年会有5%的产能过剩率,2005年则会达到15%。据了解,今年下半年,台湾、韩国、日本液晶屏厂商的第五代产品的产能开始释放。而全球在去年和今年投产的第五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共10条,如果以切割17英寸面板为例,全球每月的产能达到了700万片到800万片。业内人士指出,国内企业赶上了液晶屏需求增大但利润下滑的时期,赢利前景不容乐观。
一家著名的台湾IT品牌中国公司的产品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即将或已经上马的第五代液晶屏生产线的境地的确有些尴尬,因为价格下滑对于已经基本收回成本的韩日和台湾厂商来说影响相对较小,但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意味着总额高达10多亿美元的投资收回周期就要延长,这将严重影响下一代生产线投产的速度,也使未来的融资面临种种困难。
根据京东方最新公布的三季度财报,今年1-9月,公司净利润比今年上半年下降4621万多元,而公司第三季度每股收益也从1-9月的0.32元,降到了今年7-9月的每股收益-0.04元。对此,京东方在业绩报告中的解释是,自今年7月起,TFT-LCD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导致该项业务出现较大波动,主营业务毛利率大幅下降,并最终导致公司第三季度利润与前两个季度相比大幅下降。
产业链面临考验
根据记者了解到的信息,按常规15英寸换算,上广电与NEC合资的第五代生产线将具备年生产650万片液晶屏的能力,产品主要用于大屏幕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领域。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初夏普第六代、9月三星索尼第七代生产线都已投产,三星索尼甚至打算生产第八代产品,而国内产品则仍是相对落后的第四和第五代产品。
此前有信息产业部官员表示,不应该追赶液晶显示面板生产线的更新步伐,去建造第六代或者是第七代的液晶面板生产线,而是应该将精力集中在生产第五代液晶面板上。实际上,对于中国LCD面板企业来说,想升级生产线面临的不光是产业政策方面的阻力。据悉,液晶面板生产线从第一代发展到目前最先进的第七代,其投资规模都相当巨大。以月产能6万片基板的生产线为例,第四代生产线每条投资要75亿元、第五代生产线要100亿元、第六代生产线要200亿元,目前夏普投建的第七代生产线更高达3020亿元。这对于利润率较低、资金实力不是很强的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由于世界几大厂商已有的第五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已经放量,所以导致市场上的液晶显示器价格大跌,就算中国的相关产业投产后,这一产品的利润率与当年相比也已经大相径庭。而中国企业很有可能会陷入“升级”和“落后”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