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科学技术研究息息相关的分析、诊断和实验技术仪器设备的市场正在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这是第二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上传出的信息。与会的国内外展商和专家一致认为,中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对专业实验设备的需求,可以预见,今后数年内,中国市场都将是各国厂商长期“觊觎”的目标。
9月7日至9日,中国国际分析、生化技术、诊断和实验室博览会在上海举办。记者从主办方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获悉,这是该类国际性展会第二次在中国举办,中国市场对分析仪器的旺盛需求吸引了来自全球18个国家的204家参展商,数目较上届增加了16%。国际观众的人数也比上届增加6%。
作为发展势头最快的市场,专家预测,中国分析领域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公司计划在不久的将来配备新的实验设备。统计显示,1998年有价值6.8亿美元的分析设备销售至中国,而有预测表示,到2005年该市场容量将快速增加到13亿美元。巨大的市场蛋糕使得众多跨国巨头趋之若鹜,纷纷前来展示为中国市场而研制的解决方案和创新产品。他们带来的产品不少都是目前新研发的,如世界首次发布的吸液管、最新的低噪音消散器、新式水质分析仪等。
据了解,为了本届展会,德国派出47家参展商,数量位居首位,其次是美国15家,然后是西班牙以及英国等国。慕尼黑海外展览公司董事总经理Kurt.Schraudy表示,早在第一届展览时,不少国外厂商就做好在中国市场扎根的准备,而本届展商的数量增加则显示,有“逐鹿”中国市场意愿的国外成熟厂商数量也在增加。
记者获悉,虽然中国国内参展公司的数量较上届有所增加,但其总数只有85家,不足总数的一半,并且其中有很多是跨国企业的在华公司。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除了经费预算上的因素制约了更多中国国内公司前来参展外,另一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大多数分析仪器制造商目前仍集中在中低端仪器的供应上,而在今后市场首需的高尖端领域,跨国公司仍是主要的供应商。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73%的分析仪器来自进口,2003年,仅从德国进口到中国的分析及实验室仪器就达1.12亿欧元。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生产天平仪器的企业,此次也推出了规模和面积都不逊国外同行的展台,公司市场销售部的苏开元部长告诉记者,在精密仪器这一领域,他们作为国有企业面临着国外同行和民营企业的“双重夹击”。随着外商一步步的本土化,从前国企拥有的价格优势也逐渐不再明显,加上国外产品外形美观,技术含量明显较高,使得国内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确有所下降。比如他们公司曾引以为傲的天平仪器,已经和外商打了几年大战,对手包括德国、瑞士、日本和美国的知名企业,他们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从原有的四成降至两成。同时,由于国内的法制不健全,假冒他们产品的现象屡禁不止,导致不仅要花精力研发新产品,还要花较高的成本打假。
但类似上海精密仪器公司的这些老牌知名企业仍有一定优势,苏开元说,长期积累的营销渠道是别人夺不走的。同时,国内企业还可以在售后服务领域多下工夫,国外的产品不仅价格昂贵,在维修和保养上的代价也不菲,这一点国内企业可以做的比他们好。
当然,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仍然是竞争的最关键资本。苏开元表示,此次前来参展主要是来交流和学习。公司已经连续八年每年都赴日本参加那里的展览。此番的生化分析展还安排了与国外厂商的双边洽谈活动,还有一系列的专业论坛,他们都不会错过。
9月7日至9日,中国国际分析、生化技术、诊断和实验室博览会在上海举办。记者从主办方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获悉,这是该类国际性展会第二次在中国举办,中国市场对分析仪器的旺盛需求吸引了来自全球18个国家的204家参展商,数目较上届增加了16%。国际观众的人数也比上届增加6%。
作为发展势头最快的市场,专家预测,中国分析领域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公司计划在不久的将来配备新的实验设备。统计显示,1998年有价值6.8亿美元的分析设备销售至中国,而有预测表示,到2005年该市场容量将快速增加到13亿美元。巨大的市场蛋糕使得众多跨国巨头趋之若鹜,纷纷前来展示为中国市场而研制的解决方案和创新产品。他们带来的产品不少都是目前新研发的,如世界首次发布的吸液管、最新的低噪音消散器、新式水质分析仪等。
据了解,为了本届展会,德国派出47家参展商,数量位居首位,其次是美国15家,然后是西班牙以及英国等国。慕尼黑海外展览公司董事总经理Kurt.Schraudy表示,早在第一届展览时,不少国外厂商就做好在中国市场扎根的准备,而本届展商的数量增加则显示,有“逐鹿”中国市场意愿的国外成熟厂商数量也在增加。
记者获悉,虽然中国国内参展公司的数量较上届有所增加,但其总数只有85家,不足总数的一半,并且其中有很多是跨国企业的在华公司。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除了经费预算上的因素制约了更多中国国内公司前来参展外,另一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大多数分析仪器制造商目前仍集中在中低端仪器的供应上,而在今后市场首需的高尖端领域,跨国公司仍是主要的供应商。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73%的分析仪器来自进口,2003年,仅从德国进口到中国的分析及实验室仪器就达1.12亿欧元。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生产天平仪器的企业,此次也推出了规模和面积都不逊国外同行的展台,公司市场销售部的苏开元部长告诉记者,在精密仪器这一领域,他们作为国有企业面临着国外同行和民营企业的“双重夹击”。随着外商一步步的本土化,从前国企拥有的价格优势也逐渐不再明显,加上国外产品外形美观,技术含量明显较高,使得国内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确有所下降。比如他们公司曾引以为傲的天平仪器,已经和外商打了几年大战,对手包括德国、瑞士、日本和美国的知名企业,他们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从原有的四成降至两成。同时,由于国内的法制不健全,假冒他们产品的现象屡禁不止,导致不仅要花精力研发新产品,还要花较高的成本打假。
但类似上海精密仪器公司的这些老牌知名企业仍有一定优势,苏开元说,长期积累的营销渠道是别人夺不走的。同时,国内企业还可以在售后服务领域多下工夫,国外的产品不仅价格昂贵,在维修和保养上的代价也不菲,这一点国内企业可以做的比他们好。
当然,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仍然是竞争的最关键资本。苏开元表示,此次前来参展主要是来交流和学习。公司已经连续八年每年都赴日本参加那里的展览。此番的生化分析展还安排了与国外厂商的双边洽谈活动,还有一系列的专业论坛,他们都不会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