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上,“工业互联网”再次成为热点话题。进入21世纪,一代代国人用勤劳和汗水浇灌的工业之树越加茁壮,被称作“世界工厂”的中国,通过互联网的梯子,开始向上攀登,不仅快速与国际接轨,还加足马力,朝着网络、系统集成、平台自动化、软件大数据、工业云等工业互联网涉及的方向延展生长。
经过几年的起步期,我国工业互联网初见成效,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下,很多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积极投身于抗“疫”活动中,利用新技术手段在防疫物资供需对接、物资统计、产能提升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工业互联网如今在各地遍地开花,进一步赋能产业,加快探索步伐,成为接下来需要关注的问题。
各地蓄势待发
“工业互联网的提出,成为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核心点,是我国工业向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过渡的重要抓手。”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北京物联网学会理事长王志良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提法的内在逻辑都是通过数字赋能,全面链接人、机、物,提质增效降本,推动中国制造加速向中高端迈进。而工业互联网,是实现以上效用的基础。
在新一轮信息化革命浪潮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工业互联网抓住了机遇窗口期,“中国智造”逐渐登上世界舞台。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各单位发布《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落实实施10余项落地性文件,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带动总投资近700亿元,遴选4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和258个试点示范项目,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和解决方案供应商。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已达到2.13万亿元,同比增长47.3%。预计2025年,这一数字将突破5万亿元。
在政策促进下,我国工业互联网不断刷新高度和速度,工业互联网进入快速成长期。今年1月,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制定出台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为工业互联网谋划推进未来一个阶段的发展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五方面11项重点行动和10大重点工程,着力解决工业互联网发展中的深层次难点、痛点问题,推动产业数字化,带动数字产业化。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不是一场个人的100米赛跑,而是一场4×100米的接力赛,工业互联网平台表面上是平台企业之间的竞争,背后其实是一个国家智能设备、工业控制、工业网络、工业软件等基础产业的竞争。”赛迪智库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杨春立向《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提到,未来我们要下大力气抓好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全国一盘棋齐心协力完成这场接力大战。
为了拓展工业互联网应用广度和深度,让“哑”设备“活起来”,把工业全流程都“连起来”,全国各地方已经开始对工业互联网有所布局。
今年3月,湖南省工信厅公布第二批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能源大数据平台等18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列。至此,全省共认定26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这些工业互联网应用在装备制造、钢铁、机械、陶瓷、能源等多个领域,加速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制造、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新业态推广。
山东省青岛市起步较早,在“从0到1”上取得了靓丽成绩。3月16日,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召开第二次会议,对工业互联网在全市的大规模推广应用进行了部署,会上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实施“工赋青岛”专项行动计划》(汇报稿)提出,青岛要通过推动3大计划,共12项任务,以工业互联网构筑起“数字青岛”的产业底座,探索“青岛能突破、山东能推广、全国能借鉴”的发展模式。
近日浙江省政府印发《关于下达2021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提到: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实施“5G+工业互联网”工程,形成量大面广的新技术融合应用场景。
据《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不完全统计,仅2021年,就有10余个省区市陆续出台政策规划来促进工业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场景推广、平台设立层出不穷。下一步,这些如雨后春笋般建立的园区和示范基地,如何实现从单环节改造向体系化互联过渡?工业大数据的互联互通和价值挖掘又该如何体现?
谨防一哄而上
“关于各地方工业互联网政策的争相出台,有几个地方需要关注:一是强调顶层的规划设计和底层的制度技术建设相结合,在提出全国性、全局性行动计划的同时,技术标准、核心技术、信息安全等一些必须的基础技术、制度领域也有相应的安排。二是强调融合下的应用场景开发,这是工业互联网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创造价值并最终彻底改造工业和制造业的前提。三是强调开放和合作,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实际应用都不再局限于国内。”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邓洲这样向《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回答地方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融入工业互联网是大势所趋,但要谨防一哄而上的快节奏,不然成了‘烂尾楼’,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中关村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联盟(中信联)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剑提供了另一个思路。他向《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表示,统筹推进工业互联网,是另一种形式的基础设施建设,从新基建的角度来看,各地都是以推广基础技术为主,差别并不会特别大。
实际上,我国不同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功能特点、定位、运营方式、部署方式和成熟度差异巨大。例如有些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提供商是卖平台,但自身并不运营,开发商或者制造企业可以基于该平台构建自身的工业互联网应用;有些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开发商同时也是平台运营商,对中小企业卖会员服务,对大型企业开发专用平台,例如树根互联、东方国信和寄云科技等;有些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还只是面向自身的应用,支撑自身业务;有些平台概念很大,但实际如何运营和盈利模式还不清晰。
同时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也存在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等部署方式。目前市面上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还主要以支撑单项应用为主,例如设备的远程运维,未来很有可能形成孤岛平台。
“加上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如果应用场景没有跟上,再先进的基础设施也会没有用武之地。”周剑认为,各地工业互联网发展要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发展、集约发展、有效发展,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支持各地建设具有地方特色、产业特点的工业互联网。例如各地要基于资源禀赋、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对区域工业互联网生态布局进行差异化的设计,做深应用,夯实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新基础,打造产业链坚韧、供应链敏捷的产业体系,形成良性互动的“双循环”发展机制。
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工业互联网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对新技术的应用,将成为决定国家力量对比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和决定工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特别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融合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抓住工业互联网的机遇,是全面强化科技创新力度,为工业发展增添强劲推动力。
找清思路事半功倍
在3月7日闭幕的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提到我国制造业现状,引发了持续的讨论和热议。他说,“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战略任务。在全球制造业四级梯队格局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实现制造强国目标至少还需30年”。
苗圩表示,我国制造业发展成就很大,但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基础能力依然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卡脖子”“掉链子”风险明显增多,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下降得过早、过快,不仅拖累当期经济增长,影响城镇就业,还将带来产业安全隐患,削弱我国经济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从2015年起,中国工程院开始每年持续发布“制造强国发展指数”。该报告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权威机构的最新统计,而且有一套制造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直到今天,“制造强国发展指数”都将中国制造业排在全世界的第三梯队中。
邓洲认为,中国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并不低,目前还存在的一些低端的制造业是市场需求导致的,并不是技术水平的问题。“中国很多制造业部门都拥有全球最先进的生产能力,虽然存在‘卡脖子’的领域,但也有其他国家(包括发达国家)难以拥有的优势,整体上看发展水平不低。”邓洲表示,中国工业的数字化水平发展历史较短,但在一些最领先和最前沿的数字化应用、业态创新上可圈可点。
“接下来,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中国工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最大考验是:如何利用制造业、互联网已经具备的优势(包括规模优势和产业体系的优势),引领全球工业数字化转型。”邓洲谈道,与之前工业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不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中国已经站在世界领先地位,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和复制,需要从根本上调整相应的政策和制度。
加强研发应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工业互联网,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从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算起,“工业互联网”已连续第4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当前,工业互联网平台与新技术的融合应用日益深入,覆盖场景日趋广泛,涌现出了一批“平台+”创新解决方案,显著提升了平台核心能力,拓展了平台发展空间。“平台+5G”提升设备远程运动控制精度,“平台+人工智能”提升智能产品检测效率,“平台+ AR/VR”实现降低设备运维成本,“平台+区块链”实现低成本、高可靠数据共享利用。
互联网带宽的增长。传感技术的发展、计算和存储能力的迅速提升、IT架构向组件化和微服务转型,将带动工业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然而,将传统软件改造为服务并非易事,老设备的数据采集和互联还需要花费高额的成本和时间。因此,工业互联网要真正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认为,不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诉求不同,就制造业企业转型而言,如果能够建立一个普适性的工业互联网,那么企业转型或许会变得简单很多,这也正是各地提出“示范园区”“标杆工厂”的意义所在。盘和林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将直接拉动当地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为很多企业的数字化应用研发提供条件。
《三年行动计划》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列为重要任务之一。提出支持大型企业引领推广、中小企业广泛应用的融通发展模式,鼓励领先企业推广供应链体系和网络化组织平台,打造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数字化平台、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带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能力提升和订单、产能、资源等共享。
随着技术推进和行业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恰恰给企业提出更高要求,在狂飙猛进的工业互联网领域,更需要通过差异化为自己争得一方席位。
此外杨春立表示,工业互联网是知识产权最密集的先导性技术产业领域。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热度高企,工业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数量逐年提高,但从地域分布来看,美欧等发达国家的相关知识产权能力领先于我国,特别是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部分核心软硬件高度依赖国外技术产品。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基础共性技术如何突破、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如何推广应用、知识产权如何运营、检验检测如何有效开展、创新成果转化如何有效对接产业发展等,均需要加快完善工业互联网质量基础设施来支撑和保障。“通过构建产业共性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工业互联网知识产权导航目录、建立工业互联网产业大脑,围绕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促进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