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RISC-V破局,时擎科技对AI芯片有什么新理解?

   日期:2019-10-23     来源:半导体行业观察    评论:0    
核心提示:据IDC预测,到2020年,物联网会有500亿感知设备,50%的计算会在边缘设备上进行。有业内人士称,边缘计算必将成为与云计算并存的另一种解决方案。随着边缘计算的发展,面向边缘计算的AI芯片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据IDC预测,到2020年,物联网会有500亿感知设备,50%的计算会在边缘设备上进行。有业内人士称,边缘计算必将成为与云计算并存的另一种解决方案。随着边缘计算的发展,面向边缘计算的AI芯片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AI芯片无疑是这两年来半导体圈的热门话题之一,不仅有英伟达、英特尔等国际大厂,更有一批国内初创企业瞄准这一势头,从各个方面寻找突破口,以小博大,力争打破囚笼。时擎科技正是其中的一家。

日前,半导体行业观察记者对时擎科技联合创始人于欣进行了一场专访,期间,于欣对整个公司产品、规划、团队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

 

 

站在边缘端,与RISC-V结缘

2018年才成立的时擎科技是一家专业的人工智能边缘计算芯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虽然年轻,但对于如何做AI芯片却有着绝对清醒的认知。

国内这两年出现了不少AI芯片公司,在记者提出是否会感到竞争压力时,于欣表示,AI只是一种技术形式而非目的,因此用AI芯片去划分不同的芯片公司并不是非常科学。

时擎的想法很简单,专注于应用。其选择边缘端有自己的考量,在于欣看来,目前云端市场的产品形态是比较集中的。相对而言,边缘端市场总量更大,更广阔,与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更加分散。边缘段分散碎片化的特点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机会,在这些细分的潜力市场里,还没有形成固定的竞争格局,相对于不少大公司而言,时擎可以发挥专注、灵活的优势。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秘密武器-RISC-V。

根据百度百科资料记载,RISC-V是一个基于精简指令集(RISC)原则的开源指令集架构(ISA)。该项目2010年始于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

时擎科技很早就开始关注RISC-V,并且投入全部精力去做。选择RISC-V的原因从技术层面来说有两个:一方面是其本身的特点,技术上比较精简,并且能够支持模块化,支持可扩展自己应用需求做定制,这些特点正好完美符合了智能物联网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RISC-V在商业上是开放的,指令集可以自由地用于任何目的,允许任何人设计、制造和销售RISC-V芯片和软件。而且目前看来发展趋势向好,随着相关生态的逐步发展和健全,通用性也会越来越好,于欣表示,物联网在向智能物联网发展的过程中,对本地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对成本和功耗和要求依然苛刻,RISC-V精简,模块化,可扩展的特点,,完美的契合了智能物联网的发展需求和碎片化的特点。

从团队层面来说,时擎团队专长与各种形态的处理器架构设计以及配套软件工具链的开发上都有业界大拿坐阵,实力过硬,有充分的技术能力去更好的发挥RISC-V的特点。

国内目前也有不少企业开始采用RISC-V架构,但于欣却表示其实相对于竞争,在目前这个阶段更应该报团取暖,谋求共同发展壮大。在他看来,国内RISC-V阵营的厂商一般有两种:1、以IP为主营业务的厂商,主要提供各种不同应用的通用嵌入式处理器为主,也更多的扮演了为RISC-V生态推广宣传的角色;2、时擎这样的芯片公司,有不少公司目前在尝试RISC-V的导入和替代,将现有的ARM base的MCU等产品替换成RISC-V架构,希望以此摆脱对进口技术的依赖。相比而言,时擎立意点有所不同,真正可以真正发挥和运用RISC-V的技术优势,结合自身处理器研发的技术积累和对边缘设备应用的理解,去打造在算力能效比、成本、功耗、应用适用性等方面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初创企业的难题123

与普通AI芯片厂商仅仅将AI作为突出的卖点不同,时擎科技始终从实际应用出发,去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其初衷就是打造面向应用更加贴合的芯片,因此会关注芯片对系统周边配套软硬件的需求,比如PCB板是两层还是四层,甚至包括封装形式不同导致的贴片成本的差异等等,而不是把芯片和系统割裂开。

虽然仅成立一年,时擎科技已经有产品面世,其第一款芯片AT1K主要面向智能主控和智能语音交互核应用,目前正在进行相关落地方案的开发和推广。

 

 

当然,作为一家还未真正完成完整产品周期的初创企业,时擎也面临不少挑战。首先是怎么定义产品,于欣表示,就做芯片而言,技术反而是比较确定的,难的是怎么去定义产品这样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智能物联网的特点是比较分散,因此要在产品的通用性和专用性之间做一个平衡和取舍。通用型的产品在某一个应用领域会缺乏竞争力,而如果完全专用的话,在一个未完全爆发市场里会面临盈利的压力。于欣指出,首要的课题是在瞄准的边缘侧领域去选择好的产品定位,时擎的做法是会选用3-5个对芯片有一定共性需求、同时又有未来发展潜力的应用领域作为芯片的目标定位

其次是一个大家都普遍关心的RISC-V的生态环境。相对于Arm架构来说,RISC-V在生态方面无疑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短板,虽然RISC-V架构整体处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但到产品端真正去推广和落地仍然面对不小的挑战。于欣对此回应称,时擎目前做的是面向特定应用的芯片,更关注的是能做出完整的解决方案,这其实是一个深度封闭的嵌入式系统。比如家居产品,在解决方案足够完备的前提下,具体的指令集架构对终端厂家实际上是透明的,因此对生态也就没有那么依赖。在某种意义上说,时擎也在尽可能的去扬长避短—发挥RISC-V技术的优势的同时,也去规避生态的一些短板。

于欣对未来Arm和RISC-V在未来物联网市场中会有怎样的生存形态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物联网相对分散的特点决定了可能不会像PC、服务器、手机等市场一样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每个架构都会有自己的机会。Arm在通用市场里会有比较明显的先发优势,毕竟其已经建立起生态。RISC-V也在不断发展,目前机会主要在特定应用市场,也会向通用市场慢慢渗透。

 

 

最后就是产品如何落地的问题,芯片不管有怎样的技术和另辟蹊径的路线,最终还是需要市场检验,这方面最终也会转化为客观的指标,性能,功耗,成本,还有对于应用的适用性等方面。这些都是时擎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们也会拭目以待基于时擎芯片的方案,会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

 

 

不掺水的技术团队

专注于应用,结合自身技术积累充分发挥RISC-V的优势,时擎在对市场的把握以及自身定位方面丝毫不显稚嫩,这都源于其强悍的核心团队。

CEO蒋寿美曾任芯原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工程副总裁、工程团队创始人、Trident高级设计经理,有28年集成电路、电子信息研发、运营管理经验。

联合创始人于欣曾任灿芯半导体SoC总监,芯原微电子系统架构高级经理,Marwell CPU设计经理等等,在处理器和多媒体SOC的研发上拥有12年经验。。。

在这样两位行业老兵的带领下,一支将近30人的团队诞生了。他们毕业于复旦、上海交大、南大等知名高校,85%的员工拥有研究生学历,团队平均从业经验达十年以上,专业技能涵盖算法设计、软件开发、IP设计验证、SoC前后端设计、系统开发与验证等芯片解决方案各个环节。

 

 

更让人震惊的是,目前团队中仅有两名非技术人员,可见该团队前期一直将技术研发作为首要目标,于欣表示,业界对时擎整体技术能力非常认可。当然,随着产品周期的演进,团队也会有相关的关职能和角色的补充。

 

 

结语

在芯片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背景下,能够冷静思考并做出清晰判断的厂商并不多。运用RISC-V的优势,时擎在能效比和成本上逐渐打造自己的优势,并针对目标落地场景在产品定义上不断进行雕琢和打磨。真正面向应用、面向市场的产品最终也会被应用与市场接受。

 

 

895创业营

895创业营系张江高科(股票代码600895)打造的创新创业服务品牌。以聚焦产业、优化资源、赋能创新为初心,通过资本、技术、媒体等合作方的共同助力,打造强有力的创业集群。

时擎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895创业营(第八季)集成电路专场的优质项目之一。

 
标签: AI芯片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