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享受地铁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地铁隧道存在的“病老”问题。为了保证运输隧道安全,工作人员会对隧道进行“定期体检”。但那么长的隧道,要靠人力来完成检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现在有一项技术获得了重大突破,将为地铁隧道的“体检”减负。
近日凌晨,空港企业杭州国翌科技有限公司独立自主研发的“地铁隧道健康智能监测辅助系统DEMO样机”,被安装在轨道检测车上,并以时速60公里的速度飞驰在某地下轨道线上。
这次试验,主要是为了验证一个答案——在高速运行的地铁轨道检测车上,该系统中的前端图像采集组件,能否完成精准的图像采集和距离测量。
这次“试验性”的巡检花了1个半小时,完成了多次、多种技术参数组合的图像采集。经过分析后确定,本次试验所采集的图像质量和精确度完全满足设计要求,也标志着此次试验成功。
地铁隧道健康智能监测辅助系统,是一套多学科高度交叉,光电系统硬件和核心算法高度集成的全自动隧道健康监测系统。光学高速相机装载在轨道检测车上,高速行驶中对隧道进行360度即时图像采集和集成,并自动进行大数据存储和传输,技术人员可以在数据处理中心,通过算法对万兆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并自动识别隧道图形中的各种病害,包括渗水、渗油、形变、裂缝等,对业主单位给出警示和精准的位置。
该系统代替了传统人工监测方式,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数据处理周期从原来的3到6个月缩短到6个小时,对病害警告的及时性大大提高,有效预防了隧道可能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据了解,当前在地铁隧道健康监测领域采用此类技术的产品均为国外制造商,价格昂贵,信息处理周期长,服务不及时。本次试验的成功,也标志着我国隧道结构健康监测关键技术可以同时实现图像采集与激光测距技术的完美融合和应用,此项技术属于国内首创。
这项技术的主要研发人俞滨是杭州人。他是国际半导体技术领域的专家,在先进传感技术与系统、新型半导体技术、光电传感成像技术、纳米材料及其应用等领域做出过多项创造性的成果,拥有多项世界纪录。2007年他当选为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院士,2017年当选美国国家发明家学会院士。他至今拥有306项美国授权发明专利和数十项欧洲、日本等授权发明专利。
2017年8月,俞滨教授的“智慧眼”项目顺利落户杭州空港经济区,将和空港本土企业共同打造光电产业园。该项目也已成功入选萧山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5213”计划,并在快速启动评审中入选“领航类”项目。目前,该项目首笔90万元的启动资金,已由空港经济区相关部门拨付到位,以保障该项目的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