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工智能接管城市监管,面部识别让犯罪分子无处影遁,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人类的预想,在贴近人们的吃、穿、住、行等方面,人工智能已经渐渐变得我们都离不开了,而面部识别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是未来发展的大潮流之一,但是应用前这些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的成熟,这样才能保证好技术不会产生坏影响。
现在在全球任何一个大城市,监控摄像机都是随处可见的。以北京这个特别的地方为例,至少有三个政府部门的监控摄像机在持续工作。最常见的治安监控,就是街头巷尾像路灯一样的小型摄像机。这种摄像机带云台,可以旋转,一般由警察部门负责,作用是监控日常治安。红路灯上方安装的枪形摄像机,主要负责拍摄车辆和行人违章,高速公路、快速路上依托横杆安装的枪形摄像机一部分还包含了测速功能,这些由交通警察部门负责。
除此以外,还有一种安装位置非常高,像路灯杆形状的摄像机,一部分属于交通管理部门,主要用途是监控交通流量。这些摄像机近几年来经过“智慧城市”等等项目的升级,可以拍清楚人脸和车牌,也就是说,不管是行人、车辆还是非机动车,总有不同的摄像机会拍到你。
这一切从伦敦开始。伦敦是世界上第一个 CCTV 化的城市。而它的第一个固定监视系统在 1968 年启用,安装在美国驻英国大使馆附近的格洛夫纳广场,用以监控抗议越南战争的学生。在这之后,监控系统被用在更多的地方。1993 年,闭路相机监控帮助侦破了一起命案:男孩詹姆斯·伯格在英格兰西北部一家购物中心失踪而后被杀。监控录像显示,两名年纪更大的少年劫走了他。根据监控录像,这两名少年被控谋杀,而詹姆斯·伯格在监控视频里的最后影像刺激了民众,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得到广泛支持。直到 90 年代末,基于“监控会防止犯罪”这个理论,英国内政部一半以上的预防犯罪预算都用在了建设监控摄像头上。
从覆盖密度上来看,英国已经成了全球摄像头最密集的国家,全境的街道和公共区域有 400-590 万台监控摄像头,平均每一个摄像头盯着 11 个英国人,每个人的脸每天会被闭路电视拍摄 300 次。2015 年的数据显示,伦敦有超过 42 万个监控摄像机,位居城市中的世界第二。第一名是北京,官方媒体在 2015 年以正面角度报道,称北京城区已经实现了监控 100% 覆盖,摄像机数量超过了 47 万个。
随着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得到了解决。不仅对视频进行“存储”,并提取分析特征,进而形成结构化的可检索数据。视频的处理分析全部由系统自动进行,并智能提取相关特征信息,如车辆颜色、车牌号、车型,以及行人的年龄、性别和衣服颜色等。“视频特征提取分析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帮助公安民警在海量的视频数据中,迅速找到有用的信息。比如,如果民警知道犯罪嫌疑人是一名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那么只要把‘40岁’、‘中年’、‘男’这几个特征输入系统,该技术就会把符合特征的视频片段全都检索出来,极大的提高效率和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