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杀菌灯的设计原理
杀菌灯的应用设计主要考虑一下三种因素:
(1)有效辐射剂量(Heff)
有效辐射剂量是时间和有效照度的乘积,然而,辐射剂量受辐射穿透介质能力的限制。穿透能力取决于吸收系数大小,对于固体,表面将吸收所有辐射;对于水,视其纯净度,光辐射被吸收90[%]前能相应穿透几毫米到几微米不等。
(2)杀菌辐射可能导致的危害
杀菌辐射能导致结膜炎和皮肤斑,所以人类不能在超过规定值得辐射下受照。换句话说,在设计杀菌装置时应将此考虑在内。
(3)光源
提高低压光源的灯电流在灯管长度相等时可以获得更高光输出,但会降低紫外辐射效率(紫外辐射功率/输出功率)。这是由于自吸收的增加及温度的影响。在灯中使用汞气替代纯汞可以减少上述温度的影响。
紫外线杀菌灯的辐射强度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要求,新紫外线灯管辐射强度应大于100VW/cm2(距离1m处)为合格。正在使用中的灯管辐射强度最低应达到70VW/cm2暂可使用,但必须延长照射时间。依据“紫外线照射剂量等于辐射强度乘以照射时间”的公式可求出不同强度所需延长照射时间,亦可看出高强度短时间或低强度长时间均能获得同样的杀菌效果。若紫外线光源的强度低于40VW/cm2,则再延长照射时间也不能起到满意的杀菌作用,即应停止使用。不要认为紫外线灯管只要亮着,就还有杀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