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号”空间站相关介绍
“和平”号空间站全长32.9米,体积约400立方米,重约137吨,其中科研仪器重约11.5吨。它在高350至450公里的轨道上运转,约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它的设计工作始于1976年,1986年2月20日发射升空。2001年3月23日北京时间14时0分12秒,“和平”号空间站成功地坠毁在南太平洋预定海域。
“和平”号空间站是集前苏联第一代、第二代太空站的经验建造的第三代“空间”站,是世界上第一个多舱“空间”站。可惜它生不逢时,刚满5岁就遇上了苏联解体。杂乱无章的经济改革使俄罗斯经济陷入困境,不得不大大削减花费高昂又不赚钱的航天开支。和平号只得为五斗米折腰,和外国宇航界合作,争取外援维持生存。先后有12个国家的100多位宇航员登上和平号,其中,外国宇航员就有62个。这倒符合了俄文“和平”的另一个含义“世界”,和平号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号了,成了实际上的国际空间站。
据统计,15年来,“和平”号空间站总共绕地球飞行了8万多圈,行程35亿公里,共有31艘“联盟”号载人飞船、62艘“进步”号货运飞船与“和平”号实现对接,另外自1995年到1998年,“和平”号空间站与美国航天飞机进行了8次对接飞行。
“和平”号空间站由五大功能舱组成:
(1)“量子”1号(Kvant-1)舱“量子”1号舱也称为和平号空间站的天文物理舱,1987 年3月31日发射,4月9日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1988年8月25日抛掉了服务舱,使之再入返回。其主要功用是用于载人/自动天文观测,扩展和平号实验 设施。天文物理舱的组成包括实验室舱、传送舱和非加压后载荷舱。
(2)“量子”2号(Kvant-2)舱
“量子”2号舱是和平号空间站的第一个径向舱。其主要功用是扩展和平号空间站,并作为 舱外活动的通道和出入口。它于1989年11月26日从邱拉坦航天中心发射; 12月8日,在机械臂的帮助下,从前轴向对接口转移到径向对接口处与之对接。至此,和平号空间站复合体成了“L”形在轨道上运行。量子2号舱由三个主要部 分组成主体结构:气闸舱、科学设备舱和服务存贮舱。
(3)“晶体”号(Kristall)舱
晶体号于1990年5月31日从邱拉坦航天中心发射, 6月11日,在机械臂的帮助下,与量子2号相对应的对接口处实现了对接。晶体号是和平号空间站的第二个径向舱,其作为航天飞机的停靠的“码头”。显然,更 增大了和平号空间站,为长期性载人飞行带来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4)“光学”(Spektr)舱
1995年5月20日,由SL-13“质子”号火箭发射,总质量约200吨。主要用于研究大气物 理,还可用于研究生物医学等。1997年6月25日,俄“进步”型货运飞船与“和平”号对接时发生碰撞,将光学舱撞坏并导致空间站外壳损伤,致使光学舱段 被迫关闭,部分氧气泄漏,动力系统也受到影响。光学舱还安装有一个小型的外部操纵器,这个机械臂还可以用于部署小型卫星。
(5)“自然”(Priroda)舱
1996年4月27日升空,长约13米,总质量19.7吨。自然舱又称为环境监测舱,其上装有多光谱、微波和红外扫描器、激光雷达、臭氧敏感器和其他环境监测敏感器。主要用于陆地、海洋和大气层遥感探测及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