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陶瓷的结构
敏感陶瓷是由晶粒、晶界、气孔组成的多相系统,通过人为掺杂,造成晶粒表面的组分偏离,在晶粒表面产生固溶、偏析及晶格缺陷;在晶界处产生异质相的析出、杂质的聚集、晶格缺陷及晶格各种异性等。这种晶粒边界层的组成、结构变化,显着改变了晶界的电性能,从而导致整个陶瓷电气性能的显着变化(产生敏感特性的机理)。敏感陶瓷的半导体化过程
敏感陶瓷绝大部分是由各种氧化物组成的,由于这些氧化物多数具有比较宽的禁带,在常温下它们都是绝缘体,要使它们变为半导体,需要一个半导体化的过程。所谓半导化,就是指在禁带中形成附加能级:施主能级或受主能级。一般来说,这些施主能级多数是靠近导带底的,而受主能级多数是靠近价带顶的。即它们的电离能一般比较小,在室温下就可以受到热激发产生导电载流子,从而形成半导体。形成附加能级主要有两个途径:不含杂质的氧化物主要通过化学计量比偏离来形成;而含杂质的氧化物附加能级的形成还与杂质缺陷有关。敏感陶瓷的分类
物理敏感陶瓷
光敏陶瓷,如CdS、CdSe等
热敏陶瓷,如PTC陶瓷,NTC和CTR热敏陶瓷等
磁敏陶瓷,如InSb,InAs,GaAs等
声敏陶瓷,如罗息盐,水晶,BaTi03、PZT等
压敏陶瓷,如ZnO,SiC等
力敏陶瓷,如PbTiO3,PZT等
化学敏感陶瓷
氧敏陶瓷,如SnO2、ZnO、ZrO2等
湿敏陶瓷,TiO2、ZnO-Li2O-V2O5等
生物陶瓷等